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这一年,大家伙的日子总体上算是快乐的,许多事情都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可有些事情,它本应该是快乐的,结果却把大家伙忽悠一番之后,让人怏怏不乐,我们称之为“疑似快乐事件”。  相似文献   

2.
倡导快乐新生活,将娱乐精神进行到底!回顾即将谢幕的2006,我们又在追逐快乐的长征中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感谢上帝!感谢自己!当然,还得感谢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唤醒我们被压抑、忽略或麻木的快乐神经的人或者事件!遵循“制造快乐、提供幽默、体现娱乐精神”的标准,盘点完这一年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后,我们遴选出那些值得回昧的部分,形成了《2006年度可乐榜》,以感谢他们为中国的快乐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和努力。  相似文献   

3.
贺敬之的诗,无论从其时间性,还是其空间性,都充满着浓厚的狂欢化色彩。就时间性看,贺敬之很少关注平静安逸的日常生活,而是对脱离了常规的事件和日子情有独钟。就空间性而言,贺敬之诗的空间总是伴着诗人的情感流动而流动,随着诗人高歌的时代潮流而奔涌,具有一种浓厚的广场狂欢的氛围,充溢着广场狂欢的双重性;肯定与否定、欢乐与讥笑、摧毁与新生、黑暗与光明等因素相互激荡、相互交织、相互混杂。  相似文献   

4.
新夜行地图     
一到8月.北京的大小场所都在积极地为黑夜开绿灯.自然博物馆上演“奇妙夜’.游乐园开办夜场狂欢.还有家门口的水上威尼斯之旅,无论用形式还是场地,大造狂欢气氛。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9,(10)
做好事会让人获得快乐的感觉吗?心理学家对于这一命题做过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一个善举是大还是小,哪怕只是替别人按住电梯门,给迷路的人指一下方向这样看似随意的行为,都可以让人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研究还证  相似文献   

6.
狂欢者从巴士阿叔"你有压力,我有压力"的叫嚣到黄健翔世界杯的一连串失声怒吼,这些充满了无厘头色彩的娱乐事件,勾画出2006年一幅非理性的众人狂欢的失真图景。在飞涨的房价和严峻的就业双重压力之下的城市人,以世界杯为借口的一场集体逃难,最终被极富隐喻色彩地演绎为黄健翔的狂吠和齐达内的秃头一顶,成为了某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永久的记忆符号。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由一两家媒体,或三两个明星所主导的娱乐年代,2006年掩埋在一场自发的未经策划与加工的狂欢中,一场发轫于网络道德民兵们的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中。  相似文献   

7.
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事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8.
快乐之谜     
我们前所未有地富裕,但不比20世纪50年代时更快乐。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你感到快乐?是你的工作类型、你的私人关系还是你的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与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影片这两类作品无论从创作时间上、地域上还是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反差,但在这两类反差较大的作品中却都能看到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痕迹。通过对它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文化中不乏“狂欢”气质。而追溯中国文化的渊源可知,这类作品正是在我们文化的内在熏陶和其所属的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这种“狂欢”气质也是我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恶搞是当前十分流行的网络文化。通过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和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理论,从内、外两个维度分析了恶搞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从内在维度看,恶搞运用戏仿的技巧,体现了浓厚的狂欢色彩;从外在维度看,恶搞运用了拼贴的手法,表现的是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但是,无论狂欢还是抵抗,都仅仅是一种仪式而已,网络恶搞的实质是在解放的旗帜下宣泄生命的冲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共关系业2006年度调查报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公关业在过去一年中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脉络,而从更宏观的层面看,2006年中国公关行业发生了哪些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存在哪些问题?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相似文献   

12.
2006即将落幕!你快乐吗?匆忙间跑完人生赛道的一圈,体力透支,情感透支,健康透支,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哪有什么快乐可言!的确如此,但这只是你个人的感受。相信吗?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最新“快乐指数”调查显示,中国排名第31位。是的,数字永远都不会靠谱——除了我们的年龄和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余额。  相似文献   

13.
新年心愿     
《成才与就业》2014,(Z1):70-78
正又是一年走过,总有人在年末哀叹"我那时候要是……就好了",也有人因为达成心愿而喜笑颜开。你还记得年初许下的愿望吗,你是否为了实现心愿而奋勇拼搏?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是无所事事,还是发愤图强?是得过且过,还是精益求精?"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无论你曾经多么失意,抑或多么骄傲;无论你曾经选择碌碌无为,抑或孜孜不倦,昨天的一页已经翻过,何不微笑迎接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达吉和她的父亲?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一部在全国引起高度关注和激烈争论的小说,而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当时更是激起了评论界的轩然大波。通过大量史料梳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可以从中窥见那一特殊年代文坛呈现出来的某种微妙而可喜的动向。周恩来在这一事件中的一言一行,以及他对于少数民族题材文艺作品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更是可以引发我们对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一体多元”的版图上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深入思考,而这份思考无论对于当下还是未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城市八里镇大新小学有一位“小管家”。她个子不高,可在学校里的名气却不小,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都认识她。她就是一年二中队的韩雨晴同学。一个小同学怎么能有这么大的名声? 我们还是从她的家庭说起吧!  相似文献   

16.
健康新探索     
心存感激更快乐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快乐基点可以调整,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们更快乐呢?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桑雅,吕波密斯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八项具体可行的做法。其中包括:心存感激每周记下三五件令你感恩的事件,可  相似文献   

17.
《可乐》2006,(1)
2005已经转身,渐成背影。又是一个忙碌而平庸、充实而疲惫的一年!人生总是充满遗憾。每到岁末,仿佛经历每一次考试,我们还有不少题目来不及答完,可交卷时间已到。汽车梦仍旧是梦,计划的旅游未能成行,对家人的许诺依然是心底的负累,睡眠变成失眠,艳遇没有遇到……当一只脚已经跨入2006门槛之际,可能伤感或者豪迈,可能依恋或者无奈,我们总会习惯性地回头,与走过的日子永别。所以,我们越来越不快乐。年复一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怎么办?改变!改变心情,才有机会改变命运。唤醒被压抑、忽略或麻木的快乐神经,乐观世象,笑对人生,将郁闷、窝囊和颓废一概抛弃!为此,《可乐》策划了1000人大调查,就2005年"最开心的事"、"最遗憾的事"和"2006年的愿望",对众多的社会名流、当红明星和我们身边的普通凡人进行了独家专访。本期精选60位具代表性人物的心声坦言,以飨读者。也许不难发现,我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快乐,而是赠悟和享受快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突发性强,走向充满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治理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何客观认识和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科学把握其新态势,不至于使它被妖魔化、扩大化,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如果我们能够基于网民狂欢语境的视角,理性认识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网民的狂欢式表达,准确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发展的新态势,揭示网民狂欢式表达背后的平等、民主、自由精神与民众权利和其他正当利益诉求,正确处理"网民权利"与"公共权力"之间的问题和矛盾,考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效应,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有效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狂欢话语形态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关涉网络文化安全,在"政府-网络媒体-非政府组织-网民"的多元主体治理结构中,要实现以政府治理为"元治理",联合非政府组织、网络媒体、广大网民等治理主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韩建交后的文化全球化现象,"韩流"以中国和越南为中心迅速席卷亚洲。探讨以韩剧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等,也成为近年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不排除这样的争论:这是大众文化的狂欢,还是主流文化的变形?通过对这一潮流的溯源,我们发现:"韩流"在传播的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因此,我们所谈论的"韩流"并非原汁原味的;我们也并不能简单地将"韩流"的流行归属于大众文化的狂欢抑或主流文化的变形这一绝对化的二元论之中,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莘莘学子又迎来了一个漫长的假期,对于我们学生族来说这是一个接触社会、感受自然的大好机会。我们为什么不背上行囊,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呢?旅行有不同的快乐与方式,但绝不仅仅是从兴致勃勃或匆匆忙忙地走出家门开始,到意犹未尽或狼狈不堪地返回住地结束那么简单。旅行中的一些精彩片断,无论是时间还是地点,是人物还是活动都应该是值得回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