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专章的篇幅,论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纪律的教育”。指出“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而“民主和法制、纪律不可分。……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决不是社会主义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决议”提出“公民都要遵守宪法,”要“大力加强以  相似文献   

2.
论平等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正确贯彻无产阶级的平等原则,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但是,对于什么是平等?平等观念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党的十二大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文章根据十二大精神,着重论证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战略意义,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高度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为什么党中央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这样重视高度的民主呢?总的说来,是因为只有高度的民主才能促使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反之,政治上的专制,就必然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极大的阻碍作用。这里仅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直接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重新确立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指针,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五大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坚持和落实不失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对它作过有益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比较深入地研究了精神文明问题;列宁和斯大林提出和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探讨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为了探讨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我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合作进行了全国一些城镇青年职业道德现状调查.这次调查收获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这是伟大精神文明建设胜利的关键,是我国人民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两点思考王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二大把实现高度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  相似文献   

9.
民主宪政与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其中民主宪政与精神文明具有内在联系:民主宪政是精神文明的高级形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民主宪政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这样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阐发了一个新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本文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新思想,从科学技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双重作用,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科技工作者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且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社会主义国家也把民主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新型的民主政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宴践.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的历史讲程。  相似文献   

13.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作者认为 ,江泽民论述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社会主义分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祖国统一、外交战略等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以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挚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从我国实际出发 ,以新的视角 ,赋予民主以新的内涵。不仅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 ,而且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充分展示出他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大,是一次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为我们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制定了纲领、任务和宏伟目标.党的十二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方针的高度,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个伟大的创举,它的意义是重大的、深刻的。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各种文化和科学工作者、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又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针和任务,全面地、系统地确认下来,使其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那么,怎样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仅就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妥之处请予指正。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曾依次出现过奴隶制时代的文明、封建时代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的文明。这三个社会的文明虽然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条件。离开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可能有所成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就要遭受破坏,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失。因而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关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大事。但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一点也离不开诉讼民主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五四运动提出的两个响亮口号之一。实现高度民主的任务离现实依然很远。正如《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说的,“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之一。因此,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战略步骤,要求最终“创造出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使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由十二大把社会主义文明届定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发展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深刻认识政治文明范畴提出的客观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