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那年仅15岁的儿子在待人处事上已经很“成熟”,“成熟”得胜过我这个父亲。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我儿子借《少儿百科全书》,他回说被别人借去了,而接着班主任的儿子问他借,他却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他。我当时问儿子这是为何?儿子毫不掩饰地说:借给一般的同学没有什么作用,而借给班主任的儿子对自己则很有帮助。妻夸儿子聪明,说就应该这样处事。我却有一种可怕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儿子泪流满面地回到家里,父亲吃惊地问道:“怎么搞的,弄成这个样子?”儿子呜咽着说:“瓦夏打我。”“你还手了吗?”父亲又问一声。“没有”。儿子小声地答道。“蠢家伙,我早就教过你,谁要是打了你,你就还手打他!”父亲气愤地打了儿子一耳光,以示对他软弱无能的一种惩罚,可没料到自己脸上也挨了儿子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混帐东西,你怎么敢打老子?”父亲骂道。“你刚才不是教育我,谁打我,我就还手打谁吗?!”小幽默  相似文献   

3.
父亲大半生没得过什么荣誉,没有做过一件值得大家夸耀的事,也没有一个让儿女们骄傲的精彩片段。从小到大,我和弟弟妹妹都有意无意地冷落着父亲,有时候,我们甚至对父亲充满了轻视。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光辉的一生中,与宗教有过不少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贫穷闭塞的韶山冲成长的他,受母亲的影响,小时候相信神,信过佛教,并劝过父亲信佛。毛泽东曾回忆说:“我9岁的时候,曾经认真地同母亲讨论过我父亲不信佛的问题。当时和以后,我们试过很多办法想让他信佛,可是没有成功。”只是后来当他接触到一些现代科学以后,才逐步对神、佛的信仰发生动摇,以至完全背叛了对神、佛的信仰。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里这样讲过:“一般地说,在那样的封建社会里,不管农民家庭出身的也好,工人家庭出身的也好,一下打破迷信是不可能的。毛主席生长在十九世纪末的农村里,不可能没有一点迷信。”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怀抱     
似乎从一生下来我就是专门跟父亲作对的.这话听着让人心酸,可事实的确如此. 母亲说我和父亲的对立在我刚出生就开始了.落地才3天,我就有了自己的意愿,就是不愿意让父亲抱.别人抱着好好的,只要父亲伸手接过我,我马上就号啕大哭,常常哭得涨紫着脸上气不接下气.为此,从我有记忆开始父亲几乎没抱过我.  相似文献   

6.
父子游戏     
正20岁生日那天,他向父亲开口:"我想要一辆车,没有车,太掉价了。"父亲皱了皱眉头,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求必应:"我最近手头有点紧,不过,我有一个朋友在电视台当导演,听说他们那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如果我们去参加,就能获得10万元的现金奖励,那时你就可以买车了。"起初,他并不情愿,但10万元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点头答应了。"真人秀"短剧的要求是,他扮演一个自谋生路的"儿子",不  相似文献   

7.
代沟易平     
朋友想买一辆国产小轿车自用,价格6万多元,按其经济状况,完全可以承受。然而其父反对,没有别的理由,只有一点原因:父辈辛苦了一辈子也没有坐过小车,怎么到你就想入非非?朋友向我哀叹诉苦:代沟难平!我笑对朋友说:代沟易平。接着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 有个大学生想趁暑假去旅游,请求父亲买一架相  相似文献   

8.
生日礼物     
记得从小到大,我这个女儿和父亲的争吵似乎就没断过。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有时还有点不讲理,而我又恰恰继承了父亲的缺点,脾气倔得像头牛。我们这样两个人天天在一起,怎么会不发生争执呢? 小时候,父亲就经常打我骂我。有时候,为了一丁点儿小事,父亲就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打得我当时鼻子就出血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不断地和父亲对抗。我们之间的争执一天天升级,我们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大年三十儿,在外漂泊、奔波了一年的我以及我的弟弟、妹妹,终于回到家里,与父母吃了一顿团圆饭。饭后,父亲召集全家开了一次家庭会议。看得出来,父亲为了这次会议已准备了很久。但他绕了很大的圈子,我们也没有弄明白这次会议的主题。在我们兄妹轮番追问下,我终于从父亲有点艰涩的话语里明白了两个意思:一是家庭经济状况持续恶化;二是节后他准备到上海打工贴补家用。打工?我 63岁的父亲竟然准备外出打工?我听得心里一酸,忍了忍,眼泪才没有掉下来。   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同时又是一个将军之子。我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爷爷,…  相似文献   

10.
, 《家庭科技》2013,(1):50-50
问:我父亲年过六十,我把他从农村接来南京。他在家闲得慌,就找了份工作,在熟人的建筑工地帮忙看管财物,双方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父亲在巡察工地过程中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目前正在医院住院治疗。请问能否算是工伤?如果能,工伤认定是否必须等到出了院才能做?  相似文献   

11.
和丈夫一见钟情的时候,我已经27岁了,他大我4岁。这样两个晚婚模范,各有一些感情经历,即使曾论及婚嫁,也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我们很有默契,从一开始就没有追问过对方的旧事,即使是在婚后,在最两情相悦时。  相似文献   

12.
我的哥哥瞿秋白如果活着,现在是八十一岁。他只比我大两岁,我还健在,而他早在三十六岁的壮年,就为万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所枪杀。从那时起,我对他的追念从来没有间断过。在他被害的当时,我只能偷偷地从一份浙江的《东南日报》剪下他卧在罗汉岭下草地上的照片,小心地保存在自己的身边,暗自伤悼他,我甚至不敢告诉自己的子女。但我自幼就深知他是正直的,光明磊落的。我相信,他为革命而牺牲,总有一  相似文献   

13.
教女"说谎"     
女儿11岁了,还不会"说话",急! 这不,新搬来的邻居李阿姨正带着她的小丫来串门,女儿竟然发现新大陆似地嚷开了:"我说小丫怎么这么胖,原来有个胖妈妈!"气得李阿姨拉起小丫就走,再也没有登过门.老婆急了,一把拽过女儿,掀着她的耳朵说:"如果人家小丫说你是猪耳朵,你喜欢听不?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善意的谎言哦!"  相似文献   

14.
金手指     
那年她6岁,还是一个任性的小丫头.那时全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心为家的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养了一群貂--别人都说貂皮和貂崽儿有不错的卖价. 那一天,母亲没在家,父亲屋里屋外地忙,根本无暇顾及她.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后来站在貂笼前,瞅着它们黑油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突然感到百无聊赖.她喊了父亲几声,父亲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仍手脚不停地忙着.固执而任性的她特别生气,大声冲父亲嚷:"再不理我,我就把手伸进去了!"说完,竟真的伸出小小的食指送到笼子里.可想而知,食肉的貂立即毫不犹豫地叼住了送上门的美餐.  相似文献   

15.
16岁时,我喜欢上一位女生,斗胆向她递了纸条.老师知道后,随即报告家长.女生被她父母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她就像一棵被水泡日晒过的树苗,蔫了.我也如临大敌般地等着父亲的训斥.  相似文献   

16.
正顾维一当婚礼主持人10年了,他现场看到过两位父亲的眼泪。前一位是私营企业家,他为亡妻所生的大女儿出嫁开席50桌,婚礼前一晚,女方父亲对顾维一说,他亏欠女儿太多:"她妈妈走时她12岁,过了5个月我再婚,再过两个月她搬去学校宿舍住,难得回家。"顾维一马上明白了:"这场婚礼会有尴尬,因为她不肯原谅你,对吗?"女方父亲苦笑说,女儿曾要求由舅舅把她  相似文献   

17.
父亲是中学教师,一向温文尔雅,是出了名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他在61岁那年,竟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从此,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父亲患病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平时住在单位,周末才回家.父亲一见我,总是惊喜地说:"小雨,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可过不了一会儿,他从里屋出来,再见到我,仍然会惊喜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我和母亲都说他"老糊涂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相似文献   

18.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母亲比作一片绿草地。那父亲就像一棵大树。母亲提供给孩子温情、爱护,父亲则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这是母亲不能替代的。然而,许多父亲谈起自己的儿子,不是摇头叹息,就是头疼不已:“为什么我们家那小子敢和我没完没了地对着干呢?”  相似文献   

19.
《家庭科技》2014,(2):6-6
正人物:张阿姨档案:61岁,浙江宁波人,16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我儿子都40岁了,或许我早就抱孙子了。如果没有那场车祸,老伴也不会抑郁成疾,早早离我而去。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我们家该是多么幸福美满,而今也是儿孙满堂了吧。我是1953年出生,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家里兄弟姐妹有7个,我排行老四。我老伴家在过去,算得上大户人家。他爷爷、父亲都是中医,称得上中医世家。我老伴  相似文献   

20.
奖励     
小学时,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我经常和同学争着扫地、擦黑板、做好事,可老师却像没有看见似的。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我做了那么多好事,老师连一句表扬的话都没有。”父亲听了,鼓励我说:“你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奖励。”果然,在学期末,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任何好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得到人们的称赞,这就是奖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