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景华 《社会工作》2009,(18):25-27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暴力中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女性。女性难以走出暴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社会支持,而小组的核心目标是为她们提供情感支持。妇女在小组中能否感受到支持,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本文对评估的原则、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一 《社科纵横》2006,21(3):72-73
随着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多,传统观念中的“私领域”行为已影响到整个社会。当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尤其是女性转变为刑事犯罪的主体后,家庭暴力就不再是一个家庭问题了。法律改革和法律保障、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进行公力救济是应对家庭暴力最好的保护和惩戒方式。笔者试图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本国实际,从法律角度对反家庭暴力作出有可操作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景华 《唐都学刊》2002,18(4):98-100
受虐妇女情感支持小组作为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建立 ,自有其紧迫性、重要性 ,影响小组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分别是协作员的作用与小组活动安排等。  相似文献   

4.
魏永娟 《社会工作》2011,(12):40-42
能力为本的《小组工作》课程教学,是用小组的方式来讲授《小组工作》。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任务小组,组员在任课教师的示范、支持和督导下,通过调查,自选一个主题,完成一个成长小组的策划、筹备、实施和评估,并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模拟。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多元收获。较之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能力为本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小组工作》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扬帆远航自我同一性成长小组为例,探讨小组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整合感,能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组中,获取自我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馈、社会比较、社会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则是通过形象整合和生涯规划来实现。工作者对小组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采用六个同一性地位作为评估成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的标准,小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充分考虑成员需求,科学设计小组会期。对小组的评估显示,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扬帆远航"自我同一性成长小组为例,探讨小组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促进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是获得关于自我的知识和整合感,能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小组中,获取自我知识的方法主要有他人回馈、社会比较、社会角色的扮演及自我探索。自我的整合则是通过形象整合和生涯规划来实现。工作者对小组进行了科学的设计,采用六个同一性地位作为评估成员自我同一性发展水平的标准,小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充分考虑成员需求,科学设计小组会期。对小组的评估显示,绝大多数成员的自我同一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寻求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和方法。作为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提供了解决家庭暴力的新视角。本文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视域下的家庭暴力及其成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入新世纪,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广义上讲,家庭暴力不仅指在有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的生活共同体中出现的暴力行为,而且还包括同居关系及婚姻关系终止后出现的暴力行为,如“事实家庭”、“同性恋家庭”、“离异家庭”、“准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从狭义上讲,特指发生在上述广义家庭中对女性所实施的一切暴力和虐待行为。对此,尝试用一种新的视域(宗教、社会和两性冲突等)来探讨家庭暴力的成因,对于增进妇女权益,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颜农秋 《社科纵横》2008,23(2):90-92
当前关于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后的个人应对方面的研究尚未受到重视.本文针对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后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多维的视角探讨了受虐妇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晴锋 《社科纵横》2011,26(1):71-72,75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家庭问题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布尔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分析家庭暴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场域-惯习"是一种实践的结构理论,它把行为与文化、结构、权力等宏观要素相联系,将产生家庭暴力的个体行动者、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结合,也即在"行动-结构"的框架下进行解读,从而整合了不同分析层次(个体、家庭和社会)和不同研究取向(如生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的各种家庭暴力理论,为阐释家庭暴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寻求解决家庭暴力的途径和方法。作为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一门虚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提供了解决家庭暴力的新视角。本文论证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英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社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民事保护令等全新的法律措施,经相关人申请,法庭依法签署互不妨害令、占有令、禁止骚扰令、儿童评估令、儿童紧急保护令,及时为受害人提供充分保护,法律全面地介入和干预家庭暴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应转变观念,革新相关法律制度,建立民事保护令制度及时保护受害人,为家庭暴力受害人设立社会干预机制,立法规范干预家庭暴力的程序,创设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总结家庭暴力案件发生的教训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制度,保障每个家庭成员享有安全、文明的家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各国政府还应着手提高公众对妇女遭受暴功问题的认识,将其视为社会问题……”——摘自《内罗毕战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家庭崇尚温馨之风日盛。但是,当我们的目光透过窗幔进入一个个家庭的时候,就会发现并非每一个社会细胞都是温情脉脉、生机勃勃的。去年,重庆市妇联权益部共登记受理投诉500多起,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约占50%左右,而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几乎百分之百皆为女性。一起起浸透着女性泪水和辛酸的家庭暴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打造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庇护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各国政府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全国妇联调查: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有3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破坏婚姻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的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天夫 《社会》2006,26(1):36-60
家庭暴力的研究领域充满了各种争论。在对现有的理论作出综合阐述和评论后,本文运用全国范围内有代表性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城市夫妻间的暴力冲突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发现,夫妻间的婚内暴力冲突在中国城市家庭中并不少见。其中,施暴者夸大而受害者隐瞒其受侵犯的经历。夫妻间的嫉妒情绪显著地增加暴力冲突的可能性。比丈夫收入更高的女性受侵害的可能性更高。生活压力,如学龄前小孩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增加暴力冲突的发生。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特别是女性的健康状况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一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多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法律在打击和控制家庭暴力方面,还处于消极和被动的状态,现有的救济体系缺乏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不利于制裁和惩罚家庭中的施暴者,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科学的防治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框架。从宏观上,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从微观上,一方面,完善民事救济制度。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实行非常财产制和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另一方面,完善刑事救济制度。增设家庭暴力罪罪名、提高家庭暴力犯罪法定刑、适当调整家庭暴力犯罪追诉权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从而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家庭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家庭暴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危害家庭的“致命杀手”,它不但是对人权的蔑视和践踏,而且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甘肃省家庭暴力的成因、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同时,对如何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提出了若干建议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兴起的女性服务,是否促进了女性发展和性别平等?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回顾了女性服务在价值取向、需求分析、介入手法等三个方面的要求,并以妇女为本、女性的三重角色、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外化问题、互助小组、集体方式、男性参与和女性参与等八项标准来考察77个女性服务项目,以理论的透镜对我国女性服务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服务的广东经验.研究发现,女性服务的项目设计普遍缺乏社会性别理念,项目给女性带来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认为,女性服务的使命就在于实现性别平等从而真正改善女性福祉,而女性服务设计的核心在于社会性别理念,这正是对社会工作者性别敏感度的考验.要让服务真正有利于女性,必须培养社会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并建立有社会性别意识的资助和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张超 《社会工作》2008,(4):34-36
小组动力学是小组工作的支柱理论。本文在对小组动力的涵义及小组动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从小组背景、招募方法、介入理论和方法、评估方法、主题内容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小组动力学在大学生成长小组中的应用实践,同时对实践过程中的有益启示以及困难和障碍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家庭暴力社会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古今中外从未灭迹,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一直当作"家务事"对此回避、宽容,最大限度地保持沉默.家庭暴力不分地域、民族、意识形态、阶级、社会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成为世界公害.在我国,近年来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机制的引入,家庭暴力案件呈上升趋势.家庭暴力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其造成的后果恶劣且持久,家庭不稳定,社会不和谐,国家相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但暴力的实施已超出了家庭的承载能力,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挑战的是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和谐,必须引入干预机制才能遏制其危害的发生和蔓延.国家负责,社会介入,公民自觉,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社会氛围,还家庭平等、民主、温馨、和谐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