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宋代在今广西西部设置羁縻州、县、洞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代在今广西西部因唐之制以壮族先民的氏族、部落为基础设置了众多的羁縻州洞,由其首领世长其地。这些羁贪婪縻州洞,其数若何,宋人的记我并不一致,记载桂西诸羁縻州洞的《元丰九域志》及其后的《宋史》卷90《地理志》亦多遗漏且存舛互。此文据宋人记载详予考证,条分缕析,可给人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奇山奇水,也像人一样,喜欢扎堆儿;往哪里一凑,就是一窝。丽江便是这么一个地方。到过丽江的游客,肯定都慌这慌那地跑过一些好去处,但大家或者因为时间所羁,或者因为脚劲所限,确实没法将奇妙之处都逛上一遍。有这么一个奇妙之处,就未能被绝大多数游客所观瞻,那便是宝山灵洞。 灵洞会造人!许多纳西族同胞,特别是宝山、奉科一带的纳西族同胞,人人都会极为神秘地说是那灵洞造化出来的。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不懂科学知识,实在是对灵洞的深厚惰感使然。 灵洞位于丽江县东方的太子关面临主沙江的崖壁上;属于宝山乡杨柳湾村的地面。灵洞…  相似文献   

3.
张先清 《民族学刊》2019,10(1):65-71, 117-120
作为广泛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闽籍华人社会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平闽十八洞》曾经引起包括林语堂、叶国庆、李亦园等文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集体关注和研究,其背后呈现的是从“古史辨”学派到人类学视角的学术史脉络。《平闽十八洞》这类族群叙事文学,其背后蕴含的是代表中原移民的“汉”与代表越、畲等“非汉”之东南区域原来存在的原住族群历史上竞争与融合的过程,是理解历史上东南地区族群互动关系的重要民族志文本。对这类文本的深度考察,有助于推进东南民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醒狮洞游记     
醒狮洞,横嵌在建始城郊凤冠山的朝阳观东端,珠联璧合,胜景怡人,是游人理想的去处.其名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醒狮洞东西相通,明亮平坦,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5.
通天洞遗址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遗址,也是目前新疆最早的洞穴遗址、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自下而上可划分出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连续地层。经碳14测定,旧石器文化层年代为距今约45000年。在通天洞遗址中,发现了许多人类生活的遗迹以及大量石制品和动物骨骼。  相似文献   

6.
瑶族《千家洞》文献,在瑶族民间流传甚久,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一些民族史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依据文献记载,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学术讨论会,撰写文章及专著,十分引人关注。笔者五十年代曾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搜集一些有关瑶族桃源洞、千家洞的故事传说和二十余份千家洞文献资料,一九八四年又在湖南江永县大远瑶族乡作过短期考察。现据文献内容及考察所闻所见,作些初浅的综合分析,或许对开展干家洞的研究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8月2日",2012年中国·桂林灌阳瑶族千家洞高峰论坛"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闭幕。经过三天的实地考察和科学论证,与会的50名国内外瑶族千家洞研究专家学者,就瑶族千家洞的遗迹遗址等问题达成了新的共识:一、关于"千家洞"的"洞"字,由于人们对瑶族千家洞文化内涵视角及理解不同,故有"千家洞"、"千家峒"、千家垌"三个名称,大多数代表认为当以"千家洞"最为贴切。二、大多数代表认为灌阳县灌阳镇、新街乡、黄关镇就是《千家洞》《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流水记》《千家  相似文献   

8.
走进石龙洞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境内优质的旅游资源大多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状态。声名遐迩的石龙洞峡谷,就是块罕有人至的风水宝地。这里既有旖旎可赏、四季变幻的峡谷风光,又有雄奇莫测的溶洞景观。春去可赏二龙迭瀑,冬往可见惟妙惟肖的心形岩。溯溪峡谷,景象万千。洞前挂月堪称世间奇妙,卧龙吞河更是壮怀激烈。集山、水、洞、林于一体,融雄、奇、险、幽于一炉的石龙洞峡谷区目前已进入开发中,石龙洞峡谷即将掀开她神奇的面纱。  相似文献   

9.
猴洞历险记     
古木参天,人迹罕至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海深处,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的乐园,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的王国。自古以来,壶瓶山就是猕猴的栖息地,这里流传着许多猴子的传奇故事。如猴子抢亲,说的是一农家女路遇猴群,被猴子抬进山洞,两年后抱回了一个半边猴脸,半边人脸的男孩。猴子的葬礼,说的是一只猴子丧生猎人枪口后被猴群抢尸抬进密林中,用树枝、树叶、石头掩埋的情景等…… 。这些似乎离奇荒唐的传说暂不去追溯它的真假,猴洞历险却是前不久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神奇传说引发猴洞探险 据当地老人说,过去曾有…  相似文献   

10.
漂游卯洞     
卯洞位于湖北省来凤县境内,是酉水流域一带很有名的景观。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与一群素不相识的土家少男少女们一起,乘上橡皮划子,去漂流卯洞。陪我们漂流的水手兼导游是来凤县百福司人,对这一带地理水文十分熟悉。一路上他热惰地向我们介绍河水两岸的风光,语气中多有自豪。 坐在橡皮划上,但见两岸悬崖绝壁,树木茂盛,水鸟飞行,风光迷人。我生怕错过了这美丽风景,忙不迭地用鱼眼镜头──管它变形不变形──拍个不停。同船的少男少女们更是欣喜若狂,不时发出一阵阵高声笑语来,他们不管会不会游泳,穿上救身衣,跳下水过把瘾再说。 …  相似文献   

11.
刚借波音鹏翼回到贵州,那些高天饱览的意象,竟在这织金县“打鸡洞”频频重现,甚至更显神奇。我仰视、平视、俯视、侧视,全方位地调动视角,目触而情动,情动而神思,神思而痴迷,难辨此时此刻是在地,还是在天?  相似文献   

12.
瑶族“千家洞”故地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有的民族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依据部分瑶族民间流传的《千家洞源流记》(又名《千家洞古本书》、《千家洞古言书》、《始祖遗传简历》)手抄本资料,认为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就是瑶族原始的“千家洞”故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是瑶族中的一员,又是瑶族研究工作者,也想谈谈对瑶族“千家洞”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赤水河东北西南走向以东到沅江中游一带遍设边防溪洞。这片土地是云贵高原向中部高中山丘陵过渡带,由此而塑造了高度复杂的过渡性地理、经济与族系社会,致使秦汉以来中原各大政权皆难实质控制,成为唐宋王朝与南方、西南大型民族政权博弈的缓冲带。各方借助这里重山复岭的复杂地貌和“无大君长,纷纷籍籍,不相统制”的政治结构,争相拉拢或羁縻之。这一历史格局使得近六个多世纪以来,这片溪洞社会的结构与演变,除延续其内生传统特质外,也嵌入来自唐宋王朝与南方各大型民族政权互动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4.
千家洞是瑶族的发祥地,历年来不断有海内外瑶族同胞到此寻根问祖。随着时代的发展,千家洞的含义超出了自然地域的限制,成为瑶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切入,分析得出千家洞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文化象征和文化旅游这四大社会功能,有利于促进瑶族社会建设、提升民族凝聚力,符合瑶族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千家洞是瑶族的发祥地,历年来不断有海内外瑶族同胞到此寻根问祖。随着时代的发展,千家洞的含义超出了自然地域的限制,成为瑶族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从功能主义视角切入,分析得出千家洞具有民族凝聚、文化传承、文化象征和文化旅游这四大社会功能,有利于促进瑶族社会建设、提升民族凝聚力,符合瑶族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侗族地区“洞”、“款”组织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三省(区)的毗连地带,总人口111万。侗族是一个低地水居民族,喜温惧寒。历代封建王朝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侗族人民被迫地一次又一次沿着大河、小溪迁徙,随山洞而居,史称“溪洞之民”。由于他们历来从事  相似文献   

17.
宛若鸟儿争歌啾鸣的洞巴独奏、吐良独奏音乐,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舞台上演奏时,立刻把人们“带”到了座落在绿竹青树中的景颇山寨,因为“洞巴”和“吐良”是这个民族独有的两种吹管乐器。“洞巴”或称“比克”。它的吹管是木质,用牛角尖做喷口。这种乐器的形状、性能以及吹奏法都与唢呐略似。由于它的音质纯和,音色清朗,能使人产生喜悦的感觉,因此景颇人娱乐总是要带上它。饶有风趣的“吐良”,是用根二尺上下的泡竹,当中剜个长方形吹孔制成的。演奏“吐良”,手握两端,左手用大拇指按捏,右手以掌心揉搓,巧妙配合之下,控制管筒排出气流的粗细,使之发出两组音阶。景颇族小  相似文献   

18.
我确信,额洞是我目前已知的传统文化特点保持得最完整的侗寨。  相似文献   

19.
距贵阳约50公里的花溪区高坡苗族乡,几百年来一直沿袭着一种称为“洞葬”的习俗据当地寨老介绍,高坡86个自然村寨,几乎都有“洞葬”习俗。而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甲定村龙打岩洞葬。对于“洞族”习俗的成因,在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高坡一带的苗族祖先原居住在黄河流域,神农氏是他们的老祖宗。由于战争失败,祖先们被迫迁徙到现方大山之中,距今大约600年时,苗族首领“香骆”去  相似文献   

20.
宋朝西南边区的洞丁和义军安国楼两宋时期,周边形势错综复杂,边事与民族事务密切交织在一起。边区民族力量的调动、组织和利用如何,直接关系着边防的安危与战事的成败。因而,宋朝统治者十分重视边区民族军队的组织与建设。(北宋)西北边区,组建了强大的番兵;西南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