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道教独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由李唐皇室一手造成的。李唐皇室之所以推尊道教,是因为道教徒曾在政治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终南山楼观派对李唐皇朝的诞生有迎立扶助作用,茅山上清派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定鼎作用。此外,尊崇道教始祖李耳还有神化李唐皇室身份,使之可在门第上与山东士族相抗衡的功能。为使道教成为国教或类国教,高宗尤其玄宗以后,李唐皇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类国师制,鼓励编撰道教典籍,以及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科,并抬高其地位等。道教兴盛不但改变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也浸渍了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还更新了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的某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隋末农民战争的急风暴雨中诞生的李唐王朝,创造了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灿烂文明。本文将顺着初唐统治者安邦治国的大致逻辑,从有唐一代的吏治入手,探索一下法律在李唐王朝近三百年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胆放权“皆委百司”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宰相萧瑀有一段很富哲理性的对话。这段对话,反映了李世  相似文献   

3.
“问祖归宗”为弘扬中华文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涉猎了历史上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代李氏人物的资料后,以为其中的一些杰出者,如,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对促进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都起了卓著作用,为华夏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么,李唐祖籍在何处?目前已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极大关注。历来,李唐祖籍通常的说法有三,一说“陇西狄道”,另一说“陇西成纪”,还有一说“巨鹿郡”。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史料之后得出,李唐祖籍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成纪李氏”系“狄道李氏”之后裔,现就搜集的李唐祖籍有关史料汇集于后,以供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谈到我国古代文化,人们每喜前称两汉,后赞大唐,这自然不错。但也不可忽略了紧接李唐五季之下的宋代,虽然其军事实力、国际威望,比之汉、唐,颇有逊色,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却不比汉、唐为差,而且如哲学、史学、科技等,还都名家辈出,成就斐然,在祖国历史上放出异样光彩,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里且不全面论述宋代文化,而仅举史学领域里三位并非大名鼎鼎的中州作者——宋祁、孙甫和尹洙予以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5.
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高诗敏赵郡李氏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宗族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不断以赵郡平棘为基地,向周边各地迁徙,从而促进了徙居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对其分布地域的考察,也有助于对它与李唐关系进...  相似文献   

6.
寻根徽州     
《徽州社会科学》2009,(10):52-53
有史以来,涉足、过境、逗留、乃至生活并落籍徽州的太子不在少,先后曾有吴王三太子、孙权太子、李唐太子、皇明太子等,宋时的新安名宦、志书巨匠罗愿对此也多有着墨。这里仅就落籍并归葬徽州的吴王三太子及李唐太子胡昌翼的史实及轶闻略作赘述,以期对吴、胡(陇西明经胡)、李等三姓裔孙寻根徽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保存在敦煌文献中的《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简称《大云经疏》)是武则天上台过程中颁行到各州的宣传文本,反映了当时政治理论和政治运作的实态。与传统官方史书相比,其语言更加民众化,而且宣导的政治倾向也多有不同。传统观点认为武则天忌猫、狸猫是李唐的象征(对应象征武氏的鹦鹉),但是在《大云经疏》中,武则天将自己比作为百姓守护四方的狸猫。我们通常认为武则天上台是改朝换代,但是在《大云经疏》中,武则天反复强调自己才是李唐事业的继承人。她在现实政治操作中没有采用禅让的方式建立新王朝,在《大云经疏》中延用李唐的德运,强调自己代表的是土德。武则天统治期间,围绕德运问题多有争议,而《大云经疏》保存了武则天及其支持者进行理论探索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8.
安元巍 《天府新论》2004,(Z1):234-236
公元7世纪,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并逐渐兴盛,不断向四周进行军事扩张.它在东扩的过程中与中原的李唐王朝战争频频,而今四川地区则因其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边境冲突的焦点,部分战略要冲形成拉锯局面长达200年左右,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一样,在中国的传播、生发过程中必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其中主要是和儒学的接触。伊斯兰教的东传始于李唐,盛于元蒙,所以说伊斯兰教所接触的儒学即是宋明儒士发展了的新儒学——理学。中国广大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学者(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接受、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理学的某些重要范畴、命题引入伊斯兰教,从  相似文献   

10.
《新安名族志》关于考水(属古徽州婺源县亦称考川)“胡姓”中记道:“考川,其先出陇西李唐之后,朱温篡位,诸王播迁,曰昌翼者逃于婺源,就考川胡姓之后,遂从胡姓。同光乙酉,以明经擢第,义不仕,子孙以经学传,乡人习称明经胡氏。”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一生经历两次皇位之争,先是作为争夺者和李建成竞争皇位;贞观后期,又亲眼目睹了儿子李承乾、李泰之间为皇位展开的激烈斗争。这两次皇位之争引起的政治风暴,将以房玄龄、魏征为首的诸多史臣纷纷卷入其中,史臣从维护李唐政权稳定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为唐太宗献言献策。唐太宗和史臣君臣关系情深义厚,然而,这也不足以使皇帝完全放弃对他们的猜忌,不足以保护他们及其家族免受政治风波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李鹏总理签发的第235号国务院令——《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自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 该《办法》规定,作出罚款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可以当  相似文献   

13.
宋代的绘画,面向自然,追求平和,这从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许道宁、郭熙。米布、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马麟、牧溪等人身上均可看到。大约到明代,宋代绘画对日本画风产生巨大影响,一批山水画家出现,改变了日本整个的艺术传统。经过200年中国艺术的影响,16世纪开始,日本重新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但已吸收了中国人爱自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期间,唐肃宗为重造李唐天命,构建自身统治合法性,采用高宗上无年号、无年号纪年、改李唐正朔。如何理解这一系列极端的历法操作所隐含的意义,需放置于历法与中古时期政治之关系中才能洞悉。中古时代各王朝多在取何种年号上大做文章,但是也存在是否该用年号的争论。年号为汉武帝所创,称皇帝、建年号在中古时代被视为是秦汉制度,无年号则是与之相对的周朝典制,往往带有向往周朝典制复古的政治倾向。从汉代到肃宗时代,实际上存在多次无年号纪年的情况。唐肃宗去年号的举动,也须在这一脉络中解释。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盐业政策与王朝的兴衰吉成名有唐一代,各个时期的盐业政策是不同的。盐业政策的变化与政治、经济形势直接相关,李唐王朝的兴衰与盐业政策的制订和推行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李渊于公元619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朝伊始,很多制度承袭隋代,盐业政策...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教授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写道:“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陈寅恪的观点影响很大,直到今天,某些唐史论著,仍然因袭陈寅恪的观点,宣称武则夫打破了关陇集团对政权的垄断。但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提出两个证据。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育部2005年9月1日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涉及学生婚恋的强制性规定,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对在校大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规定。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对这一现象既不禁止也不反对,但不等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关注、不引导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盛唐时代,李唐王朝经济发展,国势强大,人文发皇,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强盛局面;社会精神在总体上是昂奋而外拓的,封建王朝呈现出一派龙腾马跃日中天时的光耀景象。生机勃勃骎骎欲上的盛唐气象感染了这一代艺术家的情绪,他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在对创作对象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李唐与周边吐蕃政权对峙三百余年,未尝不欲相吞噬也,而皆力不从心。“安史之乱”后,李唐由盛转衰,吐蕃几次入侵唐境,然而总难以实现其灭唐之勃勃野心,不得不载戢干戈,通和订盟以相安。它直接影响宋、元、明、清各代交聘制度。今笔者参稽众作,并仿效聂崇岐先生《宋辽交聘考》之体例,连缀成篇,用窥唐代礼文制度之大概。文中不妥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赐正。  相似文献   

20.
去年二月,里根就任总统后不久,便向国会提出了一项经济复兴计划,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报刊称这个计划为“里根经济学”、“行动中的供给经济学”、“新经济学”。有些报刊则嘲笑这个计划及其理论基础——供给经济学是“巫术经济学”。从计划的提出,到参众两院辩论修改,到最后通过施行,迄今已经历了一年时间,计划的各种矛盾开始暴露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