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和“德治”是人类历史上两种基本的治国手段 ,两者各有优特之处 ,也各有片面性 ,因此必须相互补充。事实上 ,两者完全可以互补 :“法治”的鞭长莫及之处 ,正是“德治”可以展现其社会功能之处 ;“德治”的缺失之处 ,又正是“法治”能够加以弥补之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法治”和“德治”都应当并举 ,而且可以并举。当前 ,我们必须同时大力强化公民的“法治”和“德治”意识 ,同时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辨别古今之法治与德治在治国主体、治国原则、治国目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辨析了当代法治与德治之关系;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和配合,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和规制.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制定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简称为“德法共治”。本文试图从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反思和批判的角度,探讨“德法共治”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而说明实施“德法共治”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具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习和贯彻这个新的治国方略 ,是建设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素有的“德治”传统,以汉朝“无为而治”(德治)的经验和秦朝严刑峻法的教训说明了“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列举了我国传统中没落的腐朽道德成分在现实中的主要表现,论证了新的历史时期实施“以德治国”的必要性,探索了新时期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方法措施,提出了“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官,以抓“官德”建设带动“民德”,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搞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 ,推进“德治”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是一个重要契机。为此 ,构建完整的德治机制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 ,二要提高道德教化者的道德和人格水准 ,三要健全良性扬善机制 ,四要依托法制治德  相似文献   

7.
“德治-法治”执政方略实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本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的执政制度与执政方略的建立与完善,是建立与完善现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的执政方略的建立与完善,是每个执政党都要面对的相当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其存亡的重大问题,而其成功与否,则关系到所治理的国家之兴衰。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执政治国的新战略思想,它们是对“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的贯彻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在走向新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不仅给我们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道路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更加全面的高度。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群  刘双 《理论界》2004,(3):38-39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儒家的德治思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甚至影响至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传统的德治思想加以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坚持不懈”,形成了新时期新型社会主义德治观,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当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内涵的分析可知,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当下我们要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使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时,要准确地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含义,避免片面强调法治或德治.  相似文献   

11.
德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历史的产物.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反对霸权主义、统一祖国大业的需要,是从严治党兴邦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世纪初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呼唤 ,是对传统“德治观”的继承发展和时代超越 ,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德法并重 ,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内涵 ,对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吉兴 《船山学刊》2002,(2):63-66,80
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学派大都把道德阐述和道德建设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的中心内容,因而各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德治思想。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主要包含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之中,它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并构成我国传统的治国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积极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现时代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一、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儒家政治哲学为核心的内容,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  相似文献   

14.
林国志 《理论界》2005,(6):25-26
以德治国是继依法治国之后我们党提出的第二个治国方略,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理解这两个治国方略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刻认识、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重要思想表明,今后我国治理国家,不但要重视法制建设,还要重视道德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建设是治理国家之根本.  相似文献   

16.
孟兰芬 《齐鲁学刊》2002,(5):132-136
在详尽掌握二年来关于以德治国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对以德治国的战略定位、以德治国的思想内涵、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以德治国战略的实施及意义做出了系统的述评 ,并对研究状况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以德治国”的源和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桂连 《船山学刊》2002,(1):101-10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以德治国”的源“以德治国”是对国内外治国传统,特别是对我国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在如何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同见解,被史学家概括为“人治和法治”的争论。这种争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儒法之争,在西方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不同主张。无论是柏拉图关于哲学王统治还是中国古代贤人治国的“德治”思想,最终都导向人治;而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道”与“普遍服从”的法治思想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8.
王福君 《理论界》2001,(3):18-2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 ,既是我们党安邦治国的基本方略 ,同时也是我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一、以德治企的作用以德治企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  相似文献   

19.
范永晶 《东岳论丛》2001,22(6):27-30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治国方略 ,也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以德治国”包含着丰富、博大的思想内涵 ,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法律和道德从来都是相互蕴涵和包容的一个整体 ,二者在调整方向上有很多重叠之处。只有双管齐下 ,二者既能保持外在张力 ,又相互契合 ;既保持各自独立 ,又相互关联 ,正是这种内在联系 ,构成了德法兼治的理论依据。当前 ,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站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立荣 《东岳论丛》2001,22(3):18-20
江泽民同志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国方略的弘扬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治国学说的丰富与发展。切实实施这一治国方略 ,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