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富于诗意的运行轨迹,它以取象譬类,天人互参的方式,以饱含情感的意象氛围直达诗意追求.取象譬类与情意倾向是它的诗化特征;天人互参与意象扭转是它的实践基础和体验基础;象外之象与天地同流是它的诗意指向.意象思维不仅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而且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思维方式,是中国审美、文化和诗意文化的机制中枢.  相似文献   

2.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春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妙"和"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中"妙"高于"美","妙"超越了"美","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主要范畴都与它相关.悟妙是中国传统美学主要的精神活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相通点,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儒家、佛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国乾 《学术探索》2004,12(7):102-106
以老庄为代表的自然本体观 ,我们称之为东方自然观 ,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建构的最深刻的基础。它决定了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色 ;影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观感方式 ;形成了中国艺术的语言运用原则 ;决定了中国人对艺术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文化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后,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取代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原有轨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不仅是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且是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 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种文化现象并把它与中国文化传统联系起来研究是近几年理论研究中开拓的新课题。由于特定的时代氛围,这些研究大多都神奇般地加重了传统文化的法码,认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同化,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等等,仍把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理解为所谓的传统文化。因此,需要重新摆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在先秦时代的理论总结,它对儒家基本的理论取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合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本文考察了“和合学”与传统理论的关系,以及它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在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能产生共鸣,二者彼此交融、契合,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张乃翼 《理论界》2004,(1):96-9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法律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它博大精深,对它进行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正象有些学者认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如同是:走进中国历史上法律实践活动的深层,将中国历史上独成体系、一脉相承的法律思想、法律规范、法律设施、法律艺术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以往数千年法律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质、形式、特征及其规律。然而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分子,也是世界法律文化的瑰宝。它对我国的过去、现在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法律文化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历史继承性。历史继…  相似文献   

8.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道教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有着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是我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全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离不开对道教的研究。道教的教理、教义和修炼方术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复杂,其来源也是多方面的。从道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是从它的思想渊源方面,看它吸收了哪些传统文化?二是从它的作用方面,看它在历史上对社会和其  相似文献   

9.
如果人们只选择从构成中国文化诸理念的角度来考察传统中国,"传统中国"就有可能成为某种理念的产物.而实际上,传统中国的"传统"性,不仅要看它在一般情况下想了些什么和怎么想,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它于何时何地做了些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和建党实践的结晶。它蕴含着经过改造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这两个方面的完满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特征。认识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联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党建理论的深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建党思想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地,但它在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重大突破旧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剥削制度的长期统治下,旧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本质上说是为维护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和合"文化,更是源于中国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反思以及对当前国际失序的反应.它是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双赢观的结合,是中国式政治思维的当代成果.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相比,它是独特的,因为从意识形态和制度安排来看,中国民主模式有自己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审视"中国式民主模式".一是它本身60年来的历史发展轨迹,虽然在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民主运行实践偏离了最初设计的制度框架,但总的来看,它还是为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政治支持力.二是怎样看待中国民主制度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从制度设计来看,它已经与传统中国社会发生了决裂,但是我们用"路径依赖"的方法论来审视它的时候,它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无法彻底决裂,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规避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和汲取它的积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现代新儒家之基本价值倾向是主张现代化的,因而它亦应归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范畴,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论断是不成立的。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为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这一过程的的转折点,虽然它的批判和否定曾经对中国文化传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就中国文化现代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中国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挺立是一个不断得到加强的过程,中国文化传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启的文化格局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中国文化传统面向21世纪的新开展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共关系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于20 世纪80 年代初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其重要原因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相似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公共关系学在中国的根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壤。现代公共关系学被中国吸纳,成为中国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宝藏.它的辉煌成就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挑战,进而提出了在高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传统思想的宏观思考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以灿烂的古代文化著称于世,这种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思想,它是中华民族经历漫长的岁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深深地积淀在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之中。 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思想,它不是专指哪一  相似文献   

17.
高玉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28-134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民族性 ,但这种民族性不是“古代性” ,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不具有某种纯粹性 ,而是兼容“传统”、“现代”、“中国”、“世界”、“本土”、“西方”等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即现代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土性从而具有民族性。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是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反过来说 ,也是以充分世界化的方式实现民族化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现代性、世界性而否定它的民族性 ,相反 ,世界性和现代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的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自然审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普遍现象和核心内容,它主导了中国古代审关意识的发展方向。现代美学原理中的自然关理论虽然探讨了自然美现象,但它本质上是现代审美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不能对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进行有效的理论阐释。中国传统自然审美是一种前现代的审美实践,它的哲学根基可以溯源到中国古代特有的自然观,正是在这种自然观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所共在的意义世界被建构起来,这个被建构的世界在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则显现出了自然之关。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自力 《云梦学刊》2003,24(1):40-41,79
中国传统伦理观念是以孔子创立的原始儒学为核心的世俗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华夏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竞技体育,深受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影响,在传统伦理观念的统摄和涵盖下,它的发展渗透着传统伦理道德的剥蚀。  相似文献   

20.
马中先生在他的《中国哲人的大思路》开篇论述说 :“中国传统哲学很独特 ,它的核心是人生观而不是宇宙观 ,它的侧重点是社会观而不是自然观。它的重点研究对象 ,是‘人’”。“中国传统哲学所研究的‘人’ ,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 ,中国的人本主义是作为传统文化存在的 ,而不是作为反传统思潮出现的”。[1] (P1 )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 ,以人为本的人才思想一直伴随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与时俱进的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中国历代社会形态中 ,突出人的作用是一贯的。古人把人本身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天”。在甲骨文与金文中 ,“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