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探讨西藏村落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发展问题。研究认为,西藏村落体育是在农耕与牧业传统文化背景下,由农牧民创造的一种村落乡土文化资源形态,并以藏族传统体育为基本活动方式发展起来,具有鲜明的生产生活性、地域民俗性、节庆民俗性、文体艺术性等特征。建议赋予西藏村落体育文化时代内涵;融入西藏乡村文化建设;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乡村旅游;促进西藏村落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焦昱 《理论界》2008,(9):224-225
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本文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其中包括尝试性阐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切入点;选择特色传统体育(抖空竹)作为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亮点以及将特色传统体育(抖空竹)作为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辐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可以找到现代体育发展的需要。传统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观""身体锻炼全面观""休闲体育健康观""个人修养道德观"等,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映红 《学术研究》2023,(12):47-53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加深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意义的认识,遵守原真性、整体性、活态化的保护原则,显得十分重要。价值认知与规划制订并重、增强村落共同体意识以留住“养家”的人、用乡土教育提升乡土情怀、多渠道汇聚传统村落保护力量、推进传统村落的法治化保护等是可行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传统村落迅速消失,附着的相关文化信息快速瓦解,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如何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根脉,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慢城"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富含"慢"的基因,为我们打造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生活闲适,各具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慢"村落,打下了基础。走中国特色的"慢城"之路,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7.
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与方式 ,是人类的自我实现。在中国 ,文化产业化就是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 ,使文化事业和特定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 ,形成在文化市场中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系统。文化企业必须通过评估、整理、合理理解和升华转化 ,实现对特定文化资源的再赋形与商品化 ,并使之占取应有的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中 ,开发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文化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磊  王开队 《江汉论坛》2020,(2):102-108
传统村落是人类社会在自然和人文双重作用下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作用于地理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时间、空间、社会三重属性,其历史信息也兼具时间性、空间性和社会性,这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核心理念——人地关系不谋而合。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就徽州传统村落而言,其历史信息的数据化处理主要包括基于家谱的乡村社会结构的数据化、聚落结构的数据化、村落景观的数据化以及相对规范的元数据体系的构建等内容,应遵循信息的原始性及准确性、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数据信息采集的广泛性、专题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等原则,当然,也会面临传统村落历史信息的收集、识读、提取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藏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吝之一,也是藏民族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具有维系藏民族凝聚力、弘扬藏民族文化、促进边疆的和谐稳定等功能。本文对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了分类,并对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对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涌现的大批"艺术村落"成为发展乡村经济和承载乡土文化的重要渠道.文章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村和衡水市周窝村两个"艺术村落"的产生、发展与运营为例,发现"艺术村落"带有保留地域特色、吸收外来力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特点.与此同时,也存在商业化的侵蚀、行政力量的控制、发展经济的压力、与京津地区发展差距较...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的探讨 ,提出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继承、保护和发扬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提出应从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哲学意义的高度来研究探讨的唯物辩证的观点 ,指出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今天云南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文章借鉴“核心一边缘”理论,构建了基于地域分类的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并提出促进其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突出特色,加强不同地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发挥城市中心区龙头作用,带动近郊区、远郊区共同发展;加强交通网络建设,增强城市中心区对近郊区、远郊区的扩散作用;优势互补,构建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圈”,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壮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壮族伦理思想的重要载体,蕴涵着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热爱生活、崇尚和谐,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正直坚毅、积极向上等丰富伦理思想.它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灵活简单、寓教于乐等特有的方式来表现和传播,为我国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壮族地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了农牧区社区的文化内容,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它在农牧区社区体育发展中具有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增强农牧民体育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禀赋丰富、特色鲜明,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文章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旅游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对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提出促进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区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村落变迁中的单位化——尝试村落研究的一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位体制曾经是1956年以来的中国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公有制的特征,中国的改革与社会变迁也就常常表现为单位体制或者说单位制社会的改革和变迁。本文提出,尽管单位在本来意义上是城市社会中公有制体制内人员的组织方式,但是由于社会体制的通贯性、乡村中曾经存在人民公社式的单位变体、改革以来某些村落自发学习城市单位,因此可以尝试从单位或单位化及其变迁的视角来描述、分析在一些村落中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31-238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通常会产生大量非自愿移民。在必须对移民进行异地安置时,集中安置方式因保持了村落既有的乡土关系而被认为更有利于移民的生存与发展。事实上,非自愿移民村落的乡土关系也经历了一个重建过程。在对乡土关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贺村的发展历程指出:迁移初期,贺村和周边安置地村庄相互区隔,乡土关系呈断裂状态。经过村落共同体、区域移民共同体的构建及与迁出地之间的社会交往,贺村移民的乡土关系得到整合、扩展与重构。乡土关系的重建使得移民能够从村落外部汲取发展机遇与发展资源,进而促进村落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反映乡村居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自发有序的空间生态、商贸互融的市镇生态、生生与共的人文生态等核心要素。但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出现失衡,存在着传统建筑保护与村民改善生活愿望相左、资本下乡目的与当地居民人本价值背离、村落空心化与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缺失、重视实体修复与轻视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并存等多重发展困境与悖论。这需要从坚持文化整体保护理念、重塑乡村精神文化家园、激活乡村建设主体意识、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治、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等多方面重塑村落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持续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在农村社会 ,乡土传统因为先后受到政治运动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正处于迅速的瓦解中 ,其基本表现即为人际关系的理性化。针对当前学术界强劲呼吁将传统服务于现代化的声音 ,作者认为 ,一方面 ,传统的失落已成事实 ,另一方面 ,由于中国过于庞大的农村人口 ,及与之相关的长期资源紧张状况 ,使得传统关系难以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回报。传统不仅难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资源 ,而且很难有持续复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