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表现,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努力建设和谐茂名。一、正确认识体育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就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是全社会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社会财富的创造源泉得到充分涌流、人们能够各尽其能的社会;就是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  相似文献   

2.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无疑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报告还特别强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意即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是因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不断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更加繁荣,不断巩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能促进各种体制和机制更加完善,不断健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能促进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不断改善构建和谐社会的心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从哲学上提供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指出应用关系思维与和谐理念来认识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实现自然、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目前,尤其应做到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陈春生  赵丽欣 《河北学刊》2012,32(4):217-2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执政党,所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一是擅长因势利导,驾驭社会和谐发展;二是优化组织结构,支撑社会和谐发展;三是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四是切实维护稳定,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五是善于把握适度,统筹社会和谐发展;六是追求整体平衡,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伦理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龙 《理论界》2006,(4):54-5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完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以下四个伦理目标: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国家间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女性在和谐家庭建设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此,女性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以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责任。而全社会也应该形成关爱女性、尊重女性的社会氛围,这也是女性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宪政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健康发展的标志.和谐社会是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谐.女性"就业边缘化",会影响社会群体功能的和谐协调,会影响男女发展的和谐协调,会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和谐协调,会影响家庭生活状态的和谐协调,会影响社会整体的和谐协调.高度重视女性"就业边缘化"现象的解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2.
王宏英 《兰州学刊》2008,199(4):119-120
正确的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也是执政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现实选择。法律作为社会人所创造的一种文化符号,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同样属于社会和谐的一个分支问题。法与社会和谐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发挥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均衡机制作用;坚守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道德至上性;重视法的传统精神延接与时代发展的契合。  相似文献   

13.
就业观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的就业观对就业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建国以来,就业观经历了从计划就业观到市场就业观的演变.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背景下,就业现有必要实现从市场就业观到和谐就业观的转变,共同发挥政府、劳动力市场、企业与劳动者促进就业的合力,有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理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努力解决我国社会人的发展不均衡现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展开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到现实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和谐是中国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要实现社会和谐、保证社会有序运转,法治是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注重法治社会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余兴全 《南方论刊》2009,(11):74-75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根本保证。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社区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和谐程度,具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重视社区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本文就促进社区和谐发展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完美体现,是我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关键性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社会和谐发展是人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为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发展,以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做到: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以保证社会和谐和人的心理和谐;缩小阶层贫富差距,谋求各阶层的心理平衡;提供安全保障制度,满足弱势群体的心理安全需要;合力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提高公民心理素养;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贯穿和谐社会构建过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