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方学术界,文化批评往往因为没有专门的学科技巧而遭到诟病,是被边缘化了的学术异类.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当代文化建设为话语背景,回顾和反思了二十年来中国文学批评的历程。肯定其实绩的同时,探讨了造成其严重失误的历史文化原因。在此基础上,以宏观的总体性视野为参照,以民族现代化目标为指归,提出新的文化视角的建立对于当前转型期的文学批评具有尤为切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当代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关系密切,但也有不可忽视的区别.特别是随着当代文学时段的延长,文学研究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独立规范.但当前的当代文学研究尚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性,不良批评品格渗透其中,严重影响了文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也影响到学科的学术内涵和发展声誉.所以,当代文学研究非常迫切的任务是祛除批评化,建立起历史意识和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吴炫先生《当前文化批评的五大问题》的商榷 ,提出了当前文化批评对文学独立之现代化走向的帮助 ,对中国当化文化精神问题之暴露 ,以及对文史哲合一的理论创新文化之建构的不同意见 ,并由此指出了文化批评是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 ,文本内涵、外延扩大的结果。文化批评不仅可以从更新更广泛的角度从事文学批评 ,而且对我国文艺创作的现实问题也多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当代文学批评的语境入手,提出审美批评的缺乏与东方诗学的缺席问题,认为必须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寻求“审美之维”,建立一种审美的比较诗学新话语。通过对中国传统批评的“兴方式”的分析和对现代审美批评的重新发掘,结合对西方诗学的重新观照,论述了审美的比较诗学话语建设的可能性、现实性和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文学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功能提出了挑战,面对蓬勃发展而又纷乱芜杂的网络文学,文学批评陷入了无能为力的窘境.为了适应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的文学现象的发展需要,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固有的功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新理论,在发展与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现代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在自我身份的想象和文化定位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差异。前者主要从自己的生存状态和专业分工出发去寻求身份的认同,在这种意义上,其认同行为实际上是被动的和不由自主的。后者却在相对自由的语境之中追求一种精英和全才式的文化定位。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上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的空间,由于跨文化交际、体制化的生存焦虑等种种原因被大大压缩了,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混乱和单面人的状况,使其在传统上所担负的价值传承与建构的使命大打折扣,也使他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应对能力和批判能力。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不仅仅是一种基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想象,更应当是一种个体自主的文化价值的选择,其中经常充满着个体性与集体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在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进行文学批评研究的可行性入手,对当前国内此领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做一简要综述,剖析语料库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研究融合的必然性和成熟条件,并进一步探讨现有研究尚存的不足之处以及这两个领域跨界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批评家: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结合,是批评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中国当下的文化批评已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这种状况下,必须认识到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研究在1990年代的兴起具有本土文化语境与西方理论影响两个方面的原因,但是其中本土现实的挑战是更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2.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分属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范畴,批评也在话语理论的冲击下走向文化研究,两者并不全然是对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文学批评为文化批评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同时文化批评也可以激活文学批评,从而走向更宽广的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的崛起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研究源于6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强调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但他对于文化结构-也就是结构对于主体的决定性的强调多少压抑了主体的反抗意义。葛兰西的理论则不像阿尔都塞那样,把意识形态和人类的主观意图同实践截然分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对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结构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相对于以往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转移。文化研究重视的是大众文化-特别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生产。对一坟流文化所排斥的种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文化研究也表现了特殊的兴趣。当然,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青睐,不会影响文学经典仍然充当文化研究中的主要话题,而且,即使在文化研究的名义下,文学批评仍然要坚持文本和形式的研究。总之,文化研究的出现表明,人们不再将文学想象为一个高贵的天堂,同时也表明,文学仍然可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开合大律为理论背景,论述中国文论发展的开合大律问题及其特点: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为特定时段,以《文心雕龙》为标志的民族文论典范模式的形成;自南北朝至宋明为另一时段,是进一步消化、吸收道、佛,主要是佛教文论的大开合;自明末至今为又一时段,是逐渐消化、吸收西方异体文论的新一轮大开合。这新一轮大开合任务异常艰巨且存在诸多变数,至今尚远未完成。还论述了中国文论发展开合大律与文论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文学批评形态的变革与重建,正形成“主导多元”的格局。当今建构的主要任务,在于“主导”形态的建构,这一主导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当代形态。应在总结本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当今我国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将原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所依据的认知论哲学与社会学统一的理论基点,调整转换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哲学与人学统一的理论基点上来,进而走向文学批评观念的系统整合。这种系统整合的基本框架,可设想为主体论、本体论与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感悟式批评强调灵感、想象、即兴、直觉,这与以自由、浪漫、超越、灵性的巴蜀文化传统在精神上不谋而合。新时期以来, 出版业的振兴、文学创作高潮迭起,与之对应的是文学批评的热度持续,但此时的文学批评开始大规模引进建立在西方哲学、 社会思潮理论背景上的批评模式,而更具中国传统的感悟式批评却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忽视,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显然 也受此影响。那么在当代巴蜀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将感悟式批评融合在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 题。从中国古代文学的感悟式批评中获取灵感,阐释其对当代巴蜀文学批评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对茅盾文学批评的研究,有肯定和贬抑两种态度。其实,茅盾文学批评不仅在论说方式上独树一帜(如:历史-社会批评、作家作品论批评方式),而且在批评心态上的平和敏锐上也独具魅力(如:面对当下的关注与敏感时,表现出难得的亲和批评姿态;在面对西方潮流冲击时,体现出应有的审慎态度)。同时,茅盾文学批评还在四个方面丰富着当下文学批评:强烈的责任意识、宏观微观结合的眼光、客观辩证的思维、讲真话的品格。  相似文献   

19.
首先梳理了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文化相对主义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提出对不同文化要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恰当地运用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然后以中美两国学者对沈从文作品评价为例,阐明文化相对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阐述了允许多种批评标准存在的文学批评观点,并从乡土文学和文学史的角度指出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关系的探讨渐多,但是直接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题的论文还较少。笔者以文学为中心视角,在借鉴国内文学研究成果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学者的专著,既有对该理论的宏观梳理,又有对男女作家自然写作个案的分析,试图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做一个相对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本文涉及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文本特点和批评特色等。笔者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融合了女性主义批评与生态批评二者之长,在生态学术的热烈探讨中,将成为有前途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