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代北地区的尔朱氏部族迅速发展。到孝明帝时期,代北爆发起义,尔朱荣以其训练有素的部民为核心组建了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北魏末年,唯一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指挥有力的军队。尔朱荣凭借其军队迅速控制了北魏朝廷,平息了反抗势力。但是,尔朱荣没有意识到洛阳官僚、汉豪族的敌意。而且,在尔朱氏集团内部形成了以贺拔岳为核心的武川集团和以高欢为核心的晋州集团。在尔朱荣被洛阳官僚刺杀后,尔朱氏家族发生内讧,被高欢一一消灭。  相似文献   

2.
东魏、北齐京畿大都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龙 《文史哲》2001,(1):105-110
北魏末期 ,尔朱荣为专断朝政 ,控制京畿地区而设置京畿大都督之职 ,东魏初继承其制 ,并成立了京畿大都督府。京畿大都督统京畿兵控制以京城为中心的京畿地区 ,成为北朝后期领军系禁卫军之外的又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东魏、北齐时期 ,京畿大都督担任者几乎全是高氏人物或其亲信。北齐末年 ,京畿大都督琅邪王高俨反叛被平定后 ,京畿大都督一职废罢 ,但京畿兵一直存在到北齐灭亡之际  相似文献   

3.
颜之推是北朝唯一成系统的公文理论批评家,他的《颜氏家训》中体现出的公文思想是不可忽视的.北朝公文理论虽然没有南朝成熟,但由于儒学的影响,对能经治国家的实用性公文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北朝文人,基本都是公文大家,苏绰、魏收、邢邵、温子昇等均以公文名世.北朝对公文文风的改革甚至影响到隋代.  相似文献   

4.
胡胜源 《文史哲》2022,(1):64-76+166
《魏书》对尔朱氏所立的孝庄帝、元晔、节闵帝及高氏拥立的元朗、孝武帝有不同的书写。元晔不预《本纪》,元朗仍为帝,却被淡化存在。因高欢本属尔朱荣势力的"拥帝派",又以为君父报仇之名与高乾兄弟合作"举义",孝庄帝的历史地位便不容否定,高欢为此不得不废节闵帝改立孝武帝。孝武帝入关,高欢以"臣宁负陛下,不负社稷"改立新君,更令孝静帝认孝明帝为父,使"高祖有祀",强化统治正当性。《魏书》沿袭高欢基调,批孝庄帝让"高祖不祀",称节闵帝"雅道居多"、孝武帝"悖德为甚",将节闵帝等三帝之帝号、王号并举,建构北魏孝明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的君位继承,便有创造东魏北齐承袭孝文帝国统的目的,暗藏提高东魏北齐正统性的用心。由此,也能一窥《魏书》高度推崇孝文帝的原因,及孝文国统对北朝末期政治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节特征孙秀荣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跻身于文学殿堂,始于魏晋南北朝。此前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及野史杂传等虽然也都程度不同地具有小说的一些特征,但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文体,它们都还只是小说的源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某些作品,内容固然也嫌简...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张松如(公木)教授主编、著名六朝文学史家钟优民研究员撰稿的《中国诗歌史·魏晋南北朝》卷即《中国诗歌史》(第二卷),于1989年12月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推出。《中国诗歌史》是由张老主持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王锡荣、张军等六人撰写的第一卷于1988年7月出版,翌年荣获全国图书出版优秀奖。其余各卷的撰写正积极进行,可望陆续出版。作为该项目的分卷,《魏晋南北朝》卷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正如张老在本书后记中所言,它“实际上亦可视为独立断代的《魏晋南北朝诗史》”,这是  相似文献   

7.
付开镜 《北方论丛》2012,(4):149-152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许多犯罪者家人代死或争死的现象。政府对这种代死或争死的案件多给予减轻处罚甚至于免于处罚的判决,从法律实践上肯定了代死争死的"合理性"。而社会舆论也对这种代死争死现象给予大力旌扬。魏晋南北朝之后,从隋至清,各朝政府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多数还是依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说《魏书》非“秽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千四百三十年前,即北齐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史学家魏收(505-572)撰成《魏书》一百三十卷.当时,北齐的一些显赫人物,针对此书的有关的内容,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后魏收对所争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修改.八十二年后,即唐太宗贞观十年(636),李百药在他所撰的《北齐书·魏收传》里,以北齐人之口,把《魏书》"号为'秽史'".此后,《魏书》为"秽史"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约二百七十年.由于南朝、北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各异,因而南朝北朝的史学发展也大异其趣,而作为这个时期史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史论,南北也有所不同.南朝北朝史家就政治制度、皇朝兴亡得失、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所发的史论,南北相较,互见长短.虽然就整体而言,北朝史论在思辨性和深度上逊于南朝,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这对深入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卢思道《蜀国弦》末四句解隋卢思道字子行,涿郡人,师事河间邢子才,复从魏收借异书,才学兼著。北齐文宣帝崩,令朝士各作挽歌,择其善者用之。魏收、祖孝徵辈,止得一、二首,惟思道独八首。时称八米(采)卢郎。其《蜀国弦》云:‘西蜀称天府,由来擅沃饶。云(《内乐府》作雪)浮玉垒夕,日映锦城朝。南寻九折路,东上七星桥。琴心若易解,令客岂难要?’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凡男与女仙、女鬼、女妖的婚恋传说,都与这一时期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密切相关,是庶族宣泄内心不平的凭借,反映了他们对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的向往.其中凡男与女仙婚恋传说中,女仙身份的发展变化,是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世俗化的产物;凡男与女鬼婚恋传说的盛行也与这一时期的鬼魂实有观念、冥婚习俗以及疯狂的盗墓现象有关;而凡男与女妖的婚恋传说,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这一时期继人神婚恋、人鬼婚恋传说之外,又一种以变异的方式反映世俗男女对婚姻恋爱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他们的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14.
李俊强 《学术月刊》2023,(6):180-192
李悝制《法经》,商鞅以之相秦,改法为律;萧何以秦《法经》为基础,增事律三篇而成《九章律》;魏晋修律以《九章律》为蓝本,增加篇目成《新律》及《泰始律》。这一古代律典沿革的谱系并非真实存在,而应是刘邵等律学家与臧荣绪、魏收及唐修《晋书·刑法志》众史官层累地制造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制造此谱系,当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诸家制造“道统”“释统”之风影响所致,是有意为之的历史书写,不能以信史待之。  相似文献   

15.
李建廷 《兰州学刊》2013,(5):180-183
连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分训的双音节单纯词。魏晋南北朝碑刻贮存了大量的连绵词,并且很多连绵词都具有多种形体,对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笔者试图对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同词异形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期呈现出魏晋南北朝碑刻中部分连绵词的使用情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咏怀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主流 ,这一时期是咏怀诗走向成熟的阶段 ,题材丰富 ,主题深刻 ,表现手法多样。其发展同时反映魏晋南北朝人文精神的嬗变 ,对唐及后人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朝时期数量众多的后妃出家为尼成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一道特殊的景观。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女性几乎没有独立的人格,北朝后妃出家为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独立人格的缺失。细究北朝后妃出家为尼现象,虽有"守贞"之意,但多为"失势""受罚"所致,当然也有"明哲保身""委曲求全"之计掺杂其中。这种比丘尼身份全新功能的出现与北朝的政教关系、社会对女性性别角色规制的加强、女性在宗教信仰中的边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以男性述说为主的史载中,对女性活动的认知显然缺少了女性的主体声音。  相似文献   

18.
《豆卢实墓志》记录了北朝、隋豆卢氏家族的一支——豆卢实祖父三代的发展情况。墓志内容不仅可以补史之缺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朝隋唐少数民族家族的发展状态,因此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经过对豆卢实及北朝隋唐豆卢氏家族的综合考证也大致可以确定:豆卢实家族应该是北魏卢鲁元之子豆卢弥娥在北镇传承的后嗣。而这一结论也可以对豆卢氏家族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占卜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仅占卜的方法有所增加,而且关于占卜的理论和书籍也有所提高和增多.当时,占卜被广泛运用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婚姻文化述要苏冰从来汉末年军阀割据到隋兴统一的三个半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婚姻制度、习惯、方式也不例外.在这个正统意识形态遇到麻烦甚至危机的时代,出现对它报以漠视和挑战的势力在常理之中,以违反规则为荣的行为也不足为奇。然而,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