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元培与近代绍兴人才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的绍兴,人才群起,举国称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中外知名的志士仁人和专家学者,如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不胜枚举.绍兴近代之所以能形成人才群,除了经济、文化、环境的因素之外,特别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有蔡元培这一近代绍兴人才群的核心的存在.近代绍兴一批又一批知名的人才,大都与蔡元培有师承、同事、战友、同乡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得到过蔡先生的培养、奖掖、护卫、扶植、勉励和营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有自觉意识地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始于近代前夜明清时期,即明中叶16世纪30年代至鸦片战争爆发。 明中后期至清中叶,是早期启蒙文化与回光返照的封建文化相交织的阶段。这时,出现了李贽、颜元、唐甄、冯梦龙、李汝珍、袁枚、俞正燮、曹雪芹等一批反封建纲常名教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主张男女平等、解除束缚妇女发展的封建枷锁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前后,沉睡的中国大地上进发出了一股以“尚强富”的新价值观为主体的近代洋务思潮,它标志着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直接影响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这股来势凶猛的洋务思潮,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列国的“富强之术”,提倡办“洋务”,“采西学”,呼吁学习西方以自强,使中国社会近代化。自兴起之后,其影响日渐扩大。在这股思潮中,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洋务思想家,他们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变法图强的观点,论述了近代化是中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他们的思想集中代表了中国近代化思潮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对欧洲近代民主的影响。尽管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不是现代意义的民主,但其中“重民”、“德治”、“吏制”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对于17—18世纪欧洲一大批启蒙学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成为他们开创近代民主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这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新政"时期,是继洋务运动西北近代工矿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西北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机器工业为西北的近代化奠定了工矿业基础,各类机器工厂和矿物学堂的开办,为西北用近代方式培养了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这对西北后来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他们同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在西北整个近代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为北洋政府时期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在中国产生的"群体激活"效应,是以一批批改革家、革命家以及思想家的涌现来体现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必有可能出现更大规模的"人才群落",从而推动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在 19世纪与 2 0世纪交会、中西文化冲合之际 ,康有为、章太炎、王国维是师法西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既有共同点 ,又有差异性 ,趣异而旨同。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 ,由旧趋新 ,自东徂西 ,乃中国文化近代化发展之潮流。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随着淮系集团的崛起,大批安徽人来到天津,他们在这里建功立业,创建了一批近代工商企业,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推动了天津地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为天津地区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肇始与工科留学生密切相关,以李仪祉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水利专家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相继留学归来,不仅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水利科学与水利技术,而且为水利高等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师资。这一留学生群体在近代水利高等学校的建立、水利人才的培养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大大推动了我国近代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60年代,中华大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随着大量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引进,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近代战争意识、懂得近代科技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晚清著名改革家的薛福成,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一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容宏的倡导之下、由洋务派主持派遣的第一批留美幼童和稍后的第一批留欧学生,是近代中国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正式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开端,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也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在一般的论著中则叙述不详,评价不一,不少论著由于对洋务运动完全持否定态度,从而对洋务派主持派遣的官费留学生,也一概视为买办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的崛起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象征。构成近代市民社会主体的市民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由臣民向国民过渡的人群,而其一经形成就对文化产生影响。他们不仅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更是所在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国家政体的改造者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4.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南洋公学、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等一批铁路学堂,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虽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缺乏统一管理、师资短缺、经费紧绌、生源不足、战争动乱等困境,办学条件艰苦,但培养出的铁路建设人才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它的真正建立,尚不足一个世纪。我国对新闻学的研究及其教育,比西方国家略晚一些。新闻事业的创办,要比新闻学科的建立要早得多。就说最早的汉代邸报,距今已约两千年。就是近代资产阶级报刊的兴起,也有二、三百年。大凡要干一番事业,从中总要涌现一批人才。不断兴盛的新闻事业,正是如此:象美国的普利策、达纳、斯诺、史沫特莱、怀特黑德等;就如中国的梁启超、邹韬奋、恽逸群等。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并未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今人谁也不否认他们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等,  相似文献   

16.
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苏州东山王氏家族顺应时势,涌现了王谢长达、王季烈、王季同等一批领先于时代潮流的开明士绅,他们或倡导女权,或译介西方科技著作,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王氏家族作为江南著名的科举世家,长期浸淫于深厚的儒学文化之中,在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其政治理想与社会伦理观念始终植根于传统之中.在面对中西文化冲撞融汇时,他们这种"中体西用"观在江南士绅家族中是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苏商从事兴学活动影响较大的是一批大商人,中小苏商兴学之举也很普遍。近代苏商兴学活动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注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特色。由经商而办学,这是他们时代使命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60—70年代,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如冯桂芬、容闳和洪仁玕已经提出一些新教育的主张.在他们的著作里率先提供了新教育交替的信息.他们对新教育的见解逐渐为洋务派所认同、所提倡,新教育成了一种思潮,它为洋务教育的开办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洋务教育的进行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先导作用,本文拟就这一思潮的形成,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视角"的兴起,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界积极"以史经世"回应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动举措,也是完善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上承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近代化话语",下接新时期海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现代化思潮输入中国的结果。现代化视角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后,中国近代史学界系统探讨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现代化视角的引入,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创新价值,推动了新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完善,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21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绅士阶层着眼,考察了他们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中国近代报刊史的研究,发现绅士阶层对近代报刊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之中,有些人为近代报刊的出现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有些人直接创办和主持近代报刊,更多人为近代报刊提供稿件,还有些人为报刊提供了政治、经济条件。这些开明绅士共同促进了近代报刊的发展,但也有一批顽固守旧绅士对近代报刊进行了抵制,他们设置重重障碍阻碍近代报刊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绅士阶层概念的梳理,考察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发生联系的原因.揭示了绅士阶层与近代报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