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耿新  彭留英 《管理科学》2004,17(4):43-48
企业知识的创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包括内部知识的自我超越,又包括外部知识的吸收与转化.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虽然对知识在企业内的动态演化有很好地解释力,但忽略了外部环境力量.从知识的分类与分布角度出发,以SECI为基础,提出了知识创造的IDE-SECI模型,以期对企业知识的动态产生过程给予更为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借鉴知识转移的SECI模型,分别从知识的社会化、外部化、融合化、内化等4个过程探讨供应链知识转移的具体过程模式,并且推演供应链知识创造的实现机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知识投资的一个市场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荣  谭君  杜巧荣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430-433
学习型企业需要不断地对知识创造和获取过程进行投资,如何进行最优的知识投资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大型企业集团中企业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知识包特点和集团内部子单位之间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的互补特点,提出企业知识投资的内部市场化模型,对于"知识唯一供应者"情况下的简化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模型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跨子单位的知识扩散和知识共享,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4.
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关系及IT对二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郭迟 《管理学报》2009,6(5):678-683
基于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理论,将组织学习过程的4I模型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进行整合与扩展,探讨了组织学习的个体、团队及组织3个层次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2类知识形式的对应关系,以及组织学习过程与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过程的动态匹配关系.与以往研究中将知识转移、共享与扩散作为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过程所不同的是,认为知识转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过程,是包含知识创新的持续学习过程,而IT将促进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结合.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以展示IT对企业组织学习与知识转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工程咨询行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结合工程咨询企业的业务特点,本文构建了工程咨询企业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重点从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构建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工程咨询企业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知识共享是大学进行知识创新的有力保障,对促进大学发展意义重大。论文从分析大学知识入手,借鉴SECI模型,探讨实现大学知识共享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ERP系统在企业内的实施过程、ERP实施各方所具备的知识在相互之间流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所面临的困难和知识转移的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ECI知识螺旋模型的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ERP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以提高ERP相关知识在实施各方之间转移的效率,从而达到ERP相关知识能够在实施各方之间快速、高效地流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单伟  张庆普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490-493
知识高效整合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是实现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本文在较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知识整合的内涵、特征和主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整合力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剖析,进而较深刻地揭示了企业知识整合力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创造和知识溢出的R&D联盟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R&D联盟中企业间知识创造和知识溢出的分析,给出了知识存量的一般表示方法,并将参与企业的知识投入和开放水平视为内生变量,构造了知识联盟R&D两阶段的非合作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了在对称的情况下纳什均衡存在并有唯一解的条件,分析了知识投入和知识开放水平在联盟不同时期对企业均衡利润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对部分命题提供佐证。最后,在模型假设和模型思想方面进行了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三阶段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及知识在联盟中转移的过程和特点,建立了企业通过联盟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微分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联盟隐性知识转移的渐近解的主要参数控制.模型揭示了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规律,指出了企业获得联盟中隐性知识的条件及隐性知识在联盟企业中传播的条件,同时也阐明了一些能改进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途径,文中最后还分析了模型对联盟中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模型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下,高校作为知识传授和创新的桥头堡,如何极大地激励高校知识工作者的创新潜能和科教热情,成为中国高校的一大难题。本文在几种激励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模型,并对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制定高校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政策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及生存战略--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经济生态系统中,由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不同,企业具有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性.本文构建了从个体知识到组织知识的组织知识供应链模型,根据知识供应过程,本文区分了组织的静态适应性、动态适应性以及临界适应性三种不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企业的三种生存战略,它们是产品中心战略、能力中心战略以及组织学习战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企业价值链上协同知识创新的决策问题,以制造企业为价值链上主导企业,考虑由价值链上主导企业(大方型、小气型)与价值链上合作企业(目光长远型、目光短浅型)所交叉形成的四种不同情况,运用微分博弈分析了它们进行价值链协同知识创新的动态决策过程.通过对比四种不同情况下价值链上协同知识创新的决策结果,得出了一种帕累托最优的价值链上协同知识创新的情况,并分析了其成立的相应条件,同时提出了促成这种帕累托最优价值链协同知识创新情况实现的建议.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锁定模型和企业集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聚是指在特定的领域里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近年来,全球制造业在向中国聚集的同时,制造业在我国各地并不是均衡发展,在空间上明显存在企业集聚现象,如深圳、东莞、江苏昆山、浙江嘉兴等地。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在对企业集聚现象进行一般理性分析基础上,利用锁定模型及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模型分析,其中将影响投资决策的相关因素分解为显性的静态因素和隐性的动态因素。最后,本文认为当前各级地方政府在改变显性静态因素方面难以有较大差别情况下,不断改善隐性动态因素是地方政府在吸引投资项目和发展制造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知识内部转移:模式、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知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它只有在企业内部不断转移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本文分析了企业知识转移的三种理论模式,以及影响企业知识内部转移的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建立企业知识内部转移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运用组织双元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流动过程的双元文化机制、创新战略与科技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框架,通过介入网络结构和领导调节因子来观察双元性三种前因机制的共同作用过程。对长江三角洲科技园区的283家小微创业型科技企业进行了实证调查,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元文化通过改善企业创新战略的均衡实施来提高其创业绩效,其对突破及利润导向的战略行为均有正向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和权力距离在双元文化与创新战略之间产生调节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利润导向行为产生正向调节,权力距离对利润导向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它们对突破导向行为均呈负向调节。研究将双元视角引入到组织与战略关系研究当中,对信息时代下的中国科技企业创业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以SWOT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企业的知识需求与知识供给,并对由此产生的知识缺口进行了分析。针对企业不同的知识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及知识处理活动,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并结合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知识管理战略,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团队是现代组织执行复杂创新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分析知识型团队与知识工作任务的匹配关系入手,在引入知识链及知识链网络等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知识链的知识型团队的动态能力构建机制,分析了围绕知识链网络的知识团队结构体系模型及创新运作机理.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演进的知识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认为,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知识产品交易的市场失效是导致跨国公司演进的原因,这种分析没有反映企业所拥有并擅长的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功能,忽视了子公司在知识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效应。本文从企业的知识观出发,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拓展企业边界并进行知识的内部转移,不仅可以保持企业现有知识存量的完整性,而且也为知识的再结合和创造新知识构筑了平台,从而寻求动态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