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叶诗派是我国一个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其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生命意志的探询及其超越作出了富于智性的沉思,表现出智性与感性相交织的思维方法和审美特征。九叶诗派坚持诗歌是艺术,是生命意志的表达的精神立场。这正显示了九叶诗派的伟大,显示了他们对生命意志的坚守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是我国一个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诗歌流派,其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坚守和对生命意志的探询及其超越作出了富于智性的沉思,表现出智性与感性相交织的思维方法和审美特征。九叶诗派坚持诗歌是艺术,是生命意志的表达的精神立场。这正显示了九叶诗派的伟大,显示了他们对生命意志的坚守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尼采在生命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进化思想。他的“精神三变” ,既是文化的三个形态 ,又是文化进化的三个阶段 ,并在辩证否定中催生出“超人”。在尼采的文化进化论里 ,充满着生命、强力意志、自我超越和永恒循环的思想 ,尼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界定“人”的。“超人”就是在抗拒世俗的悲剧中自我超越 ,而一般的人则在世俗文化的滥觞中沉沦。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戏剧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教有一致之处:都视人为有罪的存在,都认为罪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但它又与基督教有本质的差异:基督教认为救赎要依赖神恩,而莎士比亚戏剧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力量。救赎观的不同,其根源在于它们对人的本质理解的差异。基督教从神学本体论出发,认为原罪是人的自由意志背离上帝的结果。而莎士比亚戏剧将罪恶看作是自由意志中的破坏力,尽管破坏力使人无法彻底自救,但自由意志中的内驱力可以使人在对自我有限性的触摸中,生发出对宇宙的敬畏感,获得人性的提升与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5.
尼布尔认为,人本性中的非自私冲动赋予了他一种超越自我去追求生命永恒性的能力,促使他与其他生命共同体达到某种和谐.这种自我超越性在个体上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尤其是将理性和宗教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的资源而言,都为个体的自我超越提供了助力.但当个人进入到社会,由于社会是个复杂的有机共同体,理性资源的匮乏、宗教资源的局限、国家自身的虚伪与自私、特权阶级间的伪善与自欺,使得个体的自我超越能力在社会中受到极大限制,从而形成群体自我超越的困境.通过对强制的分析, 笔者认为,实现群体自我超越的有效策略应如尼布尔所言,将强制手段与理性道德和宗教仁爱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其核心是关于人的意志的认识,他是一个崇尚意志论者。萨特的“意志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表现出矛盾性,在他的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上则显示出极大的恍忽性、动摇性和不彻底性。本文想通过对萨特文学意志观中不彻底性的分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人类自产生以来就一直追求的崇高理想,但对和谐观念的理解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传统哲学将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割裂开来,在此基础上以还原论的方式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从而造成了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以及思维方式上的主体性原则与客体性原则的互不相容。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哲学根本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局限,强调人与世界的内在统一,将和谐理解为对人类生命局限的不断超越以及生命境界的澄明,从而展现了人类思想的新向度,表现为一种内在超越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8.
生命意识包括生死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指对人的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自我价值的看法与追求。《世说新语》反映出魏晋士人的社会意识淡薄,外在社会价值的缺失导致士人内在自我价值追求的降低,他们多沉浸于当下生命体验的过程中,而真正从精神层面表现内在自我价值的自由意志却并没有在魏晋士人身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生命意识 ,是他人生观的核心和作品诗意所在 ,构成其全部小说的基本主题和精神底蕴。海明威的一生 ,是深刻体验生命悲剧性的一生 ,也是致力于对生命悲剧性的克服、反抗的一生。海明威的生命意识包括人生悲剧观和英雄主义两个方面 ,体现他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理解和生存方式的探求。他的心灵承载了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冲突和根本悖论。他以自己的生命和创作 ,验证了人类的超越精神和自由意志 ,为现代西方人在理想缺位、精神空虚的时代 ,指示一条不背弃崇高的生命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身体以"天-地-人"相互联系为思想背景,以"气—阴阳—五行"为思维模型,通过阴阳、五行、气使天地人之间相互感应、相互影响;身心一体和形与神俱是中医身体观的基本立场,以"形—气—心"的内外沟通完成中医内外相系,各部相连的整全的人的认识;同时,中医的身体体现为时空的身体,与经天纬地、贯古通今的宇宙之道相和,顺时而行,才能达至生命的最佳状态;中医身体观超越于生理性身体的认识,通过身国互喻,成为身国同构的身体。中医的身体观以自然身体的生命表现为基础,在全息融通的大生命中,展现为身心和、形神和,个人与社会、天地与自我相合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11.
近代资本主义哲学家叔本华以其全异于传统主观唯心主义基本观点的唯意志论而在近现代哲学思潮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为现在为数不少的哲学家们所称道,我认为叔本华的理论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唯我观的主体思想,但也有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深刻痕迹,所以并没有更多的超越。一、人的本质是意志叔本华生命意志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人的本质就是意志。意志是什么呢?意志就是支配人的一切行为的、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命冲动。首先,意志支配理性。叔本华反对理性,特别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  相似文献   

12.
“自我超越”观念是由唯物辩证法必然引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是人类能动性、预见性、进取性与实践性的集中表现。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而变成有智慧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并且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创造了一代优于一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人类“自我超越”本性不断突破既有成果和创新的表现。因此,自觉地树立起科学意义的“自我超越”观念,也将使思维主体乃至整个人类迅速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速人类的历史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个体生命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悲剧性的”这个共点,黑格尔、叔本华、尼采三人对个体生命的意义探求形成了一个螺旋式回环:黑格尔是理想而乐观的,叔本华对意志说不,尼采在肯定意志的基础上,寄希望于创造的超越。此认识有助于在追问生命意义时把握整体与个体关系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的自由观深受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和当时已经广泛传播的教父神学的影响。奥古斯丁把人的意志与上帝的意志完全平行的状态叫做自由。他说上帝的意志与其本体的绝对不变性和真正永恒性同一,而人的意志却随着人的本性的堕落和复原而产生偏斜和恢复。人的本性从原初到得救赎经过了四个不同阶段,所以奥古斯丁的自由观也随之表现出了四层不同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借助了古代神话的思维意识,并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将这种思维意识加以拓展体现,通过转换非现实的神话意象的内涵表现,把各种文化元素统合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又把统合过的文化元素发散到宇宙万物,跨越时空,思考生命的现实与未来。于是,各种表面上缺乏逻辑性联系,不可组接的意象之间便产生了超逻辑的链接,从而使人与宇宙万物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因缘,创造出一种新的自我的生命旋律和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神话的自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所蕴涵的自由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神和英雄与命运的抗争。它具体表现为“与外在事物的抗争”和“与自己的肉体斗争” ,前者主要凝聚一种知识的力量 ,并通过一系列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完成了从对自然的抗争到对专制暴君的抗争的历程 ,衍生出西方最早的自由民主思想的萌芽 ;后者表现为一种意志力量 ,在英雄悲剧里表现得最为充分 ,其中有理性的思考更有非理性的命运观 ,但这种非理性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又转变为一种自我超越———通过对现实的抗争 ,把人 (神 )引向理想的现实 ,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神话自由精神中超越与世俗相融 ,也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写作人格论     
写作史上写作人格与表现本文相对立、相分裂的状况,既伤害了读者,也是作者的“自我作践”。写作真人格应求真立诚,把心交给读者;要修身养气,超越功利境界,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为此,应对三个方面有所体认:写作是人的存在性选择;写作显示了人的生命意志和本质需求;作者应张扬写作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的否定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超越了传统艺术的表现视野。本文分析了卡夫卡的反讽艺术,这种艺术以否定的辩证法去拆解生命的内涵,还原出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蕴涵着现代工业文明洗礼之下人的存在与虚无。卡夫卡的反讽艺术使古老的神话在现代复活,在神话思维中体现现代人的反叛与对自我的拯救,同时也体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异化的主题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