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校海外函授学院主办的“厦门大学华文文学研讨会”于三月四日至八日在厦大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东南亚的作家、函授生及国内知名教授、作家、文艺研究工作者、报刊编辑共50余人,提交论文近30篇。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夫系。这在中国大陆还是第一次。会议采用大会与小会相结合的办法,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的办法,本着促进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学者王润华借用西方后殖民话语,把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学经典看成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殖民者",暴露出后殖民视角的偏颇与狭隘.本文通过批驳王润华的后殖民文学观,引出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双重文学传统"问题,而鲁迅经典在东南亚华文文坛的传播与接受,正是中国文化/文学传统与本土文化/文学传统结合后的表现,也是东南亚华文文学完成本土性建构以区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义所在,所以说,鲁迅并不是"殖民者".  相似文献   

3.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金陵古城,嘉宾云集。4月23日至25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祖国大陆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作家代表,共170多人汇聚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为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增强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诗人、学者的团结和友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会议以“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为题,进行了广泛认真而坦诚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均与华文报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五四至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艺运动伴随着中国和东南亚文化传媒的交流、两地人员的往来而跨界传播、影响到东南亚地区。在以中国南下文人为主体的东南亚华文报刊编辑的传播和倡导下,东南亚华文文艺界依托华文报刊这一重要的文学载体和传播媒介,使东南亚华文文学实现了从旧体文学向白话新文学的现代转型,并先后推动了东南亚新兴文学(革命文学)、南洋色彩文学和抗战救亡文学运动,促进了现代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发展壮大,由此联结起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紧密的历史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文精神的新探索“华文文学与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行由浙江大学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华文文学与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7日至10日在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隆重举行,来自新加坡、比利时、台湾省和大陆高等院校、科...  相似文献   

7.
<正> 一新加坡的华文新文学,是在中国“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受着热带风雨的滋润,以及当地马来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陶冶,也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新加坡华文文学既具有与中国文学一脉相承的特质,又呈现了与中国文学迥然不同的独特风貌。抗日战争前的新加坡华文文学,受到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实际上只能算是中国文学的支流。战后,经过一九四七年“马华文艺独特性”与“侨民文艺”的论争,经过一九五三年的反黄运动,到一九五六年提出“爱国主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以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华文文学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在彷徨以至迷惘中,作了种种探索与抉择。它是一个不断强化本土意识,弱化中国意识,从依附到独立,由“中国文学的分支”脱胎为新加坡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化过程。南洋文艺──马来亚文艺──马华文艺独特性,标志着新华文学历史进程中自主、独立、创新意识的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4月1日至4日在复旦大学召开。这届讨论会是由新近成立的复旦大学台港文化研究所具体组织筹办的。出席这届讨论会的海内外作家、诗人和学者计有106人。其中17人来自台湾、香港和美国、日本、南朝鲜及新加坡。从提交本届讨论会的学术论文以及会议上的报告、发言来看,本届讨论会明显地反映出台港文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是一个广阔的学术天地,但以往的研究工作却基本上限于较仄狭的范围。这届讨论会证明目前的情况已有明显的改变:就地域而言,以往主要是对台湾文学和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香港新加坡、南朝鲜以及整个美洲华文文学的全面研究。就作家作品而言,以往较集中于对大陆去台作家和旅美的华裔作家作品的研究,现在扩展到了对台湾本土作家、香港专栏作家和其他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的全面研究,被研究的作家作品也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已为大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播研讨会(1997)”于1997年11月25日至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大学和研究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新闻传播、历史、政治、文学、语言等学术界的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介绍了根据“首届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建议而研究并出版的《华夏传播论》主要成果,审议“中国传播研究资助项目”的中期研究报告。厦门大学校长林祖康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讨论了《华夏传播论)}一书取得的成果。与会学者们认为,这本由三十几位来自海峡两岸各个学科的学者…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4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第三届世界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戴小华女士在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次文学沙龙活动中,介绍了东南亚华人文学的现状,她对世界华文文学、特别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前景充  相似文献   

12.
华人的每一次迁移,都伴随着华族文化的迁徙。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它守成着中华文化的“根”,显现出浓烈的“文化乡愁”色彩;另一方面它又经历了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文化心态的流变。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东南亚各国的“文化土壤”和“地理环境”里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一定的创作时间和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 根据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的考证,新加坡的第一篇华文白话小说,是双双的《洞房的新感想》,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的《新国民杂志》。从这时候算起,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这一历史时期,新加坡经历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时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苦岁月,经历了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也经历了独立后努力建设新兴国家的艰苦奋斗。新加坡的华文小说,反映了这一丰富多采的历史进程。以她独特的风貌,出现于世界文学之林。在这六十多年里,新加坡的华文小说虽也几经沉浮,几经曲折,但总的发展趋势却是向前、向上的。正如新加坡文艺评论家赵戎所说的,马华文艺“从描写身边琐事,以至刻划大时代的历史的风貌;从  相似文献   

14.
周颖南亦商亦文的道路及其创作特色周勇胜周颖南先生是蜚声南国的新加坡华人企业家和作家,在东南亚当代华文文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中新文化交流作了重大贡献。“一手打算盘,一手握笔杆”,古往今来,确实少见,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说:“周先生是一个奇人,可以入...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建系 2 0周年期间 ,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云集厦大 ,于 2 0 0 3年 10月 2 5日至 2 7日参加了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承办的“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与华夏文明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 ,还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教授。他们中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 ,海内外著名教授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前排右起 :丁淦林、方汉奇、李 瞻          后排右起 :卓…  相似文献   

16.
10月12~14日,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福建泉州举行。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主任、香港作家联合创会会长曾敏之,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美国华文文艺会会长黄运基先生等海内外著名的华文作家、诗人和华文文学研究者百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由《文学评论》、《上海文学》、《当代文艺探索》三个编辑部和天津市文联、厦门大学语言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全国文学评论方法论讨论会,于三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多名代表会聚一堂,围绕文学评论方法论的变革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与会者大多是近几年来比较活跃的中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他们各抒己见,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会议收到论文十多篇,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18.
《四海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栏》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为本专栏欣然题词:“四海一家”,表现了他对全球华文学作的拳拳爱心与美好祝愿,也是第一时间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的隆情盛意,我们愿与读者诸君共享。本次论坛邀得苏州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内容主要是关于香港文学研究。以后还会相对集中地发表有关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欧美华文文学等方面的评论,敬请广大读者、学者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12日至16日在厦门悦华酒店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荷兰等国和大陆、港澳台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年来,在学会的促进下,唐代文学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绩,尤其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作家生平、仕履、作品的系年辨伪及其流派的考索研究均取得长足进展,新方法、新理论的引进,又使唐代文学的研究百花齐放,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局面。为了对近十年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加强海内外学者的交流,拓宽视野,厦门大学、中华书局、陕西师范大学发起本次讨论会,由厦门大学主办。厦大常务副校长郑学檬任顾问,中文系教授周祖譔、副教授吴在庆任正、副秘书长。会议期间,代表们回顾十年来的历史,总结成果,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前景。著名的唐代  相似文献   

20.
作为汉语世界里的一种话语生产,东南亚华文文学难免受到汉语母体文学(古典或现代)的影响.从历史的层面说,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初期阶段基本上是以"侨民文学"的形式发展起来.过去东南亚华文文学曾经是中国文学的支流,是尚未具有主体性的侨民文学,因此中国性的展现是非常自然的.从中国飘洋过海而来的祖辈们把"中国"的记忆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以致东南亚华文文学始终无法抛开与中国文化藕断丝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