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态批评视野里的《狼图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狼图腾》引发的讨论主要聚焦于国民性问题时,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切入,更能突显作品作为生态主义文本的价值。通过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群,深入发掘“狼图腾”中蕴藏的朴素生态信仰与草原式生态理性,可以进一步得出《狼图腾》作为生态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3.
《云中记》因其对自然的亲近描写,成为一部含有生态意蕴的文学作品。小说对比描写了云中村与村外世界,对造成生态危机的现代性进行了揭露与反省。云中村因震后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阿巴的理想家园。从生态美学的视域出发,《云中记》成为拯救危机的现实救赎文学,作品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天路历程》是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基督教(新教)教义的属灵著作,至今重印不断,成为《圣经》以外翻译语种最多的文学作品。通过《天路历程》和《圣经》两部作品的翻译史可以考察两者在中国的平行翻译进程及平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一部智慧之书,其中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意味。本文通过对《周易》中"生"、"变通"、"合"等关键概念的阐述,探讨《周易》生态美学思想中以"生生"为代表的本体论,以"变通"为途径的可持续发展特性以及以"和合"为目的的美学境界,从而对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发展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欧洲著名文学作品《简·爱》与当代中国文学作品《大一女生》出自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之手,却塑造出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内涵和艺术手段着眼,从作品的人物的命运与形象的刻画、情节结构的设置、景物与心理的统一方面入手,剖析两部作品的艺术魅力以及它们成功的审美因素,从而透视出文学精神的微妙渗透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以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为核心内容。日本的生态文学可以追溯到7世纪,而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文学思想。日本作家生田省悟曾这样写到:"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含有某种自然的描写。"本文将对日本现代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是一部以审美化手法表现作者生态观的作品。作品通过描述天人兼容与古今变异的自然-社会生态、乡土世界温情与困境并存的精神生态,对现代物质文明影响下乡村变异现象进行反思,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美学内涵和生命文明意识,其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批评的视阈下,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新作《第五部和平之书》崇尚以恬淡为特色的中国和谐自然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是对以激越为基调的西方生态观的高扬。文学文本体现的生态观就成为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异质文化比较的有效视角,在"看"与"被看"的观照中,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世界意义和普适价值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出生于1876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1部长篇小说、20部短篇小说集、3部戏剧等多类文学作品50余部,成为美国文学史上优秀的高产作家。本文通过对杰克·伦敦以狗为主人公的小说的文本阅读为基础,以其中的代表作品《野性的呼唤》与《雪虎》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解析杰克·伦敦笔下对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五代自开平肇始至显德终止,前后五十多年里"五易其国而八姓"。之于禅宗,却是一个休养生息的时代,他们在邦国林立的乱局中,各得其所,得大发展;诗人抑或准诗人避乱隐市、逃禅潜佛,各诣所适,客观上为诗风的变迁准备着种种可能,酝酿着种种机缘;作为山水田园一脉的过渡环节,殊觉卑弱,甚至当不起过渡的责任,然而,这毕竟是诗史必经的一段,承续着既往联系着未来。  相似文献   

12.
叶梦得受故乡湖州山水的滋养,并深得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浸润,陶铸成高雅脱俗的山水情怀。他经营山水园林,又广泛游历,山水赏悦始终是他的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以较多的词来记录这一生活内容,写山水景物和山水情趣,使他成为北宋苏轼以后到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张炎等的山水词发展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词人。他以自己特有的审美情味和与之相应的文笔写山水而形成的清逸词风,成为他的全部词中最耀眼的特色,也是在全宋词中据一席之地的标志性风格。  相似文献   

13.
张欣往往被誉之为“大陆的琼瑶”,她的作品常被赞为“现代都市的田园牧歌”,而通过文本细读得到的结论是张欣的小说是消解质疑传统女性爱情观的,她无意通过作品展现物欲横流现代都市中波澜壮阔的商场角逐,而是试图以琐细的生活片段来深入当代人复杂且矛盾的内心情感,通过蕴含着多重悖论的女性命运悲剧,探索在趋向复杂与多元的环境中,现代都市女性如何找到坚守自我与尊严的生存之道,从而实现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现代乡土文学流派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乡土文学事实上有三个流派。一是以鲁迅为楷模的一派。这一派作家始终把故乡记忆同文学的时代责任紧密结合,创作因此具有双重叙述的特征。二是由周作人开启以废名为代表的一派。他们钟情于个体乡土生活体验的单层叙述,吟唱的多是远离现实的田园牧歌。三是与沈从文相类的一派。这一派作家也营造牧歌,但其目的在于以这种人性美的精神文本呼唤新的人生价值规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月泉吟社诗》为元初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遗民诗社——"月泉吟社"所创作的作品,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其作者大都为故宋遗民,由于处于特殊的时代,他们的诗歌创作不敢直言心声,只能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流露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他们借歌颂田园风光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通过对忠臣义士的追慕和对现实的关注揭露,以表明自己不为元廷的官爵利禄所诱惑的孤介情操,表现自己隐逸抗节的志向,从而使文本内容具有深远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韵。  相似文献   

16.
废名小说中最有争议的是其是否反映现实的问题 ,诸多研究者都是将其具体文章往现实生活上套 ,本文认为废名的“现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现实 ,而是作者眼中现实的写实 ,并从其童年的经历 ,以及其真性情来论证其田园小说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17.
概览70年来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乡情说、悲剧说、象征说与文化-历史批评等三种类型。研究者认为,一部《边城》,牧歌--乡情是主调,主调下演绎着一幕悲剧。整个小说有浓重、深刻、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这方面用文化-历史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就看得尤为清楚。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以翔实的数据,全面介绍了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现状、积极价 值与负面影响,总结了“十二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农牧区的小水电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 题,例如农牧区小水电开发的权利归属不明确,相关立法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划,开发中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生态环境问题进 行剖析,提出了完善自治区在农牧区水电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体系,明确农牧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完善水能 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法律中的地位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统治者对赋创作的引导,南朝赋创作题材狭隘,思想境界不高、多缺乏社会现实意义,但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有些题材的开掘比前为深,山水赋、田园赋和反映社会变革及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抒发作家个人情怀的作品都产生了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南朝赋也与其抒情化、诗化的趋向相一致,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朝赋数量少,但南朝作家入北,南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上积累的经验与北方刚毅之气及作家之思乡情绪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些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作品。从赋的总体发展趋向来说,整个南北朝时代,是一个逐渐抒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诗化的过程,从艺术表现方面说,南北朝也是赋在形式上进一步美化的过程。南北朝赋在开拓和深掘题材、挖掘汉语艺术表现功能方面,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新寻找自己的发展目标方面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20.
在牧区,隔代陪读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逐渐受到多方关注。文章综合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牧区隔代陪读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牧区隔代陪读群体普遍面临生活压力加大与教育问题突出两大核心困境。在调研基础上,从社会空间视角出发,将该群体所面临的生活和教育困境归因于生活空间被迫变化、沟通空间交互有限与社会支持空间基础薄弱。基于此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提出了倡导群体照顾政策、拓展主体间沟通渠道、链接社会支持资源等方式来提升牧区隔代陪读群体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