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宋四书学是宋代理学的主流性学术活动,支持这一主流性学术活动的学派,一是宗本朱熹思想学说的宗朱学派;二是宗本陆九渊思想学说的宗陆学派。宗陆学派的学术践行主要是:陆九渊开创心学特色的四书学思想;学派成员自觉建树陆学的承传统绪;陆学师弟子发挥经典原理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1888年上书与他的早期大同思想有直接的联系。“内圣外王”是康有为的思想体系,其渊源来自朱熹理学。他依循朱熹的伦理哲学,“修养”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其内的心性修养,产生了救国献身的精神力量;其外的穷究义理,得到了“治国平天下”的公理,为今后的变法行动作好了理论准备。由“内圣”走向“外王”,第一步就是《第一次上清皇帝书》。  相似文献   

3.
朱熹以《四书》中《大学》为经本的“修、齐、治、平”思想,是以理学理论对传统儒家学说的改造与演进。其目的在于以理学“内圣”心性之学去收拾官、民之心,统一对封建“治道”的认识,进而达到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的集大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儒家教育传统起着集大成作用。他的集大成作用主要表现在:论证了理学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承孟子以明人伦为主旨的教育目的论;构建“三纲五常”为“天理”的德育论;提出了格物穷理以致知的教学论思想;遍注群经,辑合并注解《四书》和北宋理学家著作,深刻影响我国南宋以后封建社会后期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继孔子编创"六经"图书结构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位编辑大师。他通过编创《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近思录》等,开创了双重的"四书"图书结构。他将中国传统儒学体系推进到一个新的理学高峰,并影响其后880多年。这个图书结构的缔造成功,一是得力于嵩伊河洛大量"中原文献之传",二是得力于北宋众多学子特别是北宋"四子"理学研究的创新。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形成了儒学"中兴"与文化"转型"的局面。但因宋代"变法"与"守持"、复兴统一与抱残独撑的朋党权力斗争,绑架了学术论著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南宋庆元年间政坛引发的对程朱理学的攻讦挞伐,造成了宋元明清以来史上精神焚坑式的编辑出版学案。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今文经学“通经致用”的特质是近代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面对汹涌而至的东传科学,古老的中华文明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康有为对近代中国的设计,不管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清末民初,康有为今文经学思想的嬗变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与艰难的抉择,可以窥见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时代必然性,其“经世致用”的价值指向也促成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同治中兴”的思想依托是所谓理学复兴,其代表人物大都“一宗宋儒”。曾国藩是所谓“中兴名臣”,又是理学复兴的主要倡导者。他以程朱理学为其思想灵魂,博采众长,对高谈性命,崇尚空疏的理学作了新的阐发,并使之与经世思想相结合,为这门自康乾以来陷于封闭的政治哲学注入了某种活力,从而适应了“同治中兴”的需要,对晚清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陆陇其为明清之际尊朱辟王、践履笃实的理学代表。基于对学术的认知和时代的要求,他较少措意冥想,而侧重对“工夫论”的阐发。其虽解释“格物”之意义在明善,非是博物洽闻,却并不因此认同只须求诸心,而主张格物与存心两进。他剖析“敬”之内涵,在“敬”“静”之辨上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以及师承中的分离倾向。总体而言,陆陇其的“工夫论”思想消解了传统道德的形上色彩,对清初理学之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晚年提出以《孝经》《大学》《儒行》《丧服》组成“新四书”,作为“十三经”之总持、国学之统宗。“新四书”体系的建构,意味着打破程朱理学的“四书”体系,回归于原始儒学,并对阳明心学有部分认同。之所以反对程朱的“四书”,是因为《中庸》《论语》《孟子》三书包含了“性天”之类“超人格”言论,与西学影响下现代哲学、史学、科学相近,而与原始儒学的“修己治人之道”有所不符,故而必须被取代。章太炎作为20世纪文化保守主义和国粹派的代表,他的新“四书”体系及其晚年的国学观,对于当下重新思考儒学或国学的承继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七上书”的进化论思想陈可畏进化论思想是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理论结构。康有为作为戊戌维新的领袖.他的进化论思想是学以致用的,梁启超在为乃师作传时称康有为的哲学是“进化派哲学”[1].可以说,进化论思想几乎贯穿于康有为戊戌时期的所有著作和言论之中.长...  相似文献   

11.
“朱子学与理学学派”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8月4日至6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国内朱子思想研究的一次规模较大、包容性较强的学术盛会,显示了当今国内外朱子学与理学学派研究的新进展。与会学者主要就朱子哲学、朱子学与理学学派、朱子后学以及朱子学在当代的传播、发展与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杰出教育思想家颜元在倡导实学教育的同时 ,对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矛头直指理学教育。他认为传统理学教育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教育 ,此种脱离实际的“习静”、“书本”教育弊害深重 ,实足以冒乱圣学、损毁人才、旷废政事、败坏风俗 ,必须彻底摧毁。颜元对传统理学教育的批判意在激发青年的民族意识 ,与清朝统治者利用理学麻痹青年的教育政策作斗争 ,虽有过激之言 ,然重实求是的思想光芒于今犹鉴。  相似文献   

13.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承续以及白沙心学对朱九江理学思想品格的影响,表明朱九江的书学思想不仅源于儒家哲学及其伦理传统,紧扣中国文化精神,也回应了时代学风。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的新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无极而太极”这一宋代理学命题所作的重新诠释。他认为 ,“无极”与“太极”是两个不同的观念 ,“无极而太极”表征的是整个宇宙洪流的天演过程。这一思想既受到西方怀特海哲学的启迪 ,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5.
前言康有为是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对康有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出版了《康有为》等著作,发表了近二百篇文章。但是,过去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曾把改良主义同修正主义划上等号,一提到康有为,便批判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对他的爱国思想和革新精神,则缄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对他一生的评价总是就低不就高。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近代岭南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岭南学派的学术精神,汲取朱次琦的学养,以复古为革命,创造性地改造传统儒学,成为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将岭南学术发展推向一个高峰;他下开一代学风,众多康门弟子在许多方面传承和光大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康有为为中心,包括他的老师与弟子等所构成的学术传承关系,是近代岭南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四书集注》,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南宋时期的大儒朱熹篡辑的。这个巧伪人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与《五经》相提并论成为儒家的经典,并将他把孔孟之道加工为“理学”的毒汁,灌注其中,作章句和集注,编成《四书集注》。  相似文献   

18.
对姚鼐思想的政治倾向,目前学术界评价不一。本文探讨了姚鼐思想的两面性及其成因。文章认为不能把他简单地称为清王朝的御用文人,要看到他与统治阶级相对立、相反抗的一面;他所提倡的程朱理学与清王朝提倡程朱理学的目的和内容都有所不同;他的复古思想不能笼统地评价为落后、保守,还有“以复古为革新”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康有为的“新学”动摇了传统文学观念赖以存在的思想价值根基,从而使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正统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康有为从其“新学”思想出发对通俗小说的肯定与提倡,为通俗小说地位的历史性提升与士人参与通俗小说的创作与批评扫清了障碍,从而为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发生,乃至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1858—1927)不仅是“托古改制”的行家,也是“仿洋改制”的里手。他自1888年首次上书光绪皇帝,直至1927年病逝,始终坚持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可以说,立宪是康有为后半生矢志追求的目标,立宪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史学界重视他所说的“择法俄、日以定国是”,但对他“屡引法国大革命为鉴”论述不详。本文拟从世界近代历史发展大势角度,对康有为立宪思想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进行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