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假广告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法实践中,违法的广告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根据广告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危害后果的不同,虚假广告行为可分为刊登不实广告和广告诈欺。在法学理论上,不实广告与广告诈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两种行为的性质不同,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从理论上对虚假广告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作一比较研究,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兵不在多而在精,广告也一样,重要的是以质取胜。树立广告的精品意识很重要.何为广告精品呢?广告精品一般指高质量高水平的广告作品,广告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换句话也可以说就是广告方面的名作、名著、名篇。虽然不易,但必须锲而不舍地追求,广告才能有美好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3.
广告是伴生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算法时代的到来,广告的文本功能与文化功能日益凸显,艺术形态研究成为我们以广告洞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重要窗口与手段。广告艺术形态研究着眼于广告文本样态与艺术表达特征,形成了对既往以实务研究与广告史研究为主体的广告研究范式的合理补充。广告艺术形态研究指向包括:从自体到宏观,当代社会文化表达的广告艺术形态阐释。从关系到文本,当代广告文化的艺术形态建构。从景观再现到符号表征,广告艺术形态研究的媒介文化扩展。艺术形态研究扩展了广告文化研究的范式,深化了广告文化研究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4.
运用幽默手法表现广告所要传达的内容,能够使广告更加引人注意,提高受众对广告的认知度;能够使广告表现更有亲与力与可信度,使受众在幽默的气氛中消除对广告的排斥心理;能够隐藏广告的功利性目的,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增大传播力度,从而给商家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广告讯息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广告界理论建树和文案撰写所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广告效果的角度讨论了理想广告讯息的目标、广告讯息的构成以及广告讯息取舍等问题。作者认为研究广告讯息应区分广告的事实讯息和渲染讯息。在处理这两种讯息上,应以事实讯息为中心,辐射渲染讯息  相似文献   

6.
“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好的广告,是在用各种技术提升注意力,并有效地促进受众的“记忆”与“联想”。一则广告如能使人们在引起极大关注的同时,产生适切的联想,并由此而获致长久的品牌印迹,那么,这则广告就必能奏效。事实上,广告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作用过程,也正是如此:诉诸感官、引起注意,创造印象、引起记忆,赋予特色、激发联想,坚定信念、导致行动。因而,有效的广告心理策略就在于:突显自我、唤起注意,使广告顺利进入受众心灵感知领域;制造印象、引导记忆,使广告在受众心智中获致长久印迹;发掘联系、激发想象,使广告在受众心目中拥有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惠兰 《中南论坛》2007,2(2):79-81
比较广告在实际运用中,的确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只要比较得恰当又不违法,广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比较广告一定要实事求是,据实比较。对于欧美有些成功的比较广告,我们不妨借鉴。同时,在创作比较广告过程中,还必须有一定技巧和独特创意。  相似文献   

8.
社区广告作为分众广告的一种方式,正在深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广告行业的格局。建立社区广告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改善和发挥其内在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社区广告效果的主要因素,然后用层次分析法(AMP)和模糊评价法分析建立了社区广告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某社区广告为例,对其社区广告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2015年广告营业额达到了5600亿元人民币,广告经营单位达54万余户,从业人员270多万,广告市场的规模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未来广告趋势将呈现互联网广告份额持续上升、广告方式多样化趋势明显,迭代更新频繁、单一广告传播向整合营销推广转型、构建精准营销平台为效果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的信息社会,我们总是能感觉到广告与我们到处相随。虽然现在的广告铺天盖地,但面对有魅力的广告你还是会被它们的承诺以及画面所吸引。这些广告之所以诱人和让你心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广告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段!夸张本来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它在广告中的运用却侧重于创意的表现,因此它在广告创作中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本文针对夸张在广告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广告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商业领域,对人们的观念世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意识形态的无意识产生机制是广告意识形态功能产生的前提,广告自身所具有的心理功能是广告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基础,广告受众的“主体化”是广告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广告竞争的激烈,广告产生效果的方式由通过广告高投入、高暴露度获得效果的外延方式,向通过增强广告的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内涵效果方式转变。推动广告定位理论研究,提高广告定位的理论水平是促使广告效益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阐释和总结广告定位的功能,探讨广告定位一致性原则是提升广告定位理论认知和实际应用水平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广告受众心理、广告功能、广告原则、广告法规、广告语言运用的规律,以及广告运用的实例,提出广告修辞的主要原则为真实·准确、亲切·优美、合法·规范、通俗·简明、灵活·生动、独特·新颖。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广告市场潘大钧当今世界,全球广告时代已揭开序幕。中华大地,“广告热”持续迅速升温。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广告市场。这里仅就中国广告市场的建设问题,略陈管见,谨祈惠正。一、中国广告市场的现状与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国广告事业的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隐性广告”悄然诞生。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相比于显性广告遭受众抵触的处境,隐性广告越来越以其“隐性”并且形式多样的特点慢慢潜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对受众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举例分析,阐释了隐性广告的内涵及其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受众面对隐性广告应该保持的正确心态。  相似文献   

16.
《品牌传播》:目前户外互动广告有哪几种形式? 分众传媒:目前,分众的互动广告主要以在屏幕广告中添加二维码,与消费者形成互动的形式呈现。如通过在广告中添加商品二维码,可将分众的广告屏变身为用户的移动门店,消费者只需扫描分众广告屏上的这些二维码,即可进入相应的网页在线购买产品,实现消费。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被广告广泛运用,是因为它恰好顺应了广告文体特点的缘故。其中“言外有意”的模糊语言,能激起人们的的联想、想象,使人们对广告注目倾心,难于忘怀;能产生暗示的作用.冲淡人们的防范心理,使广告更易为公众接受;能缩短广告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使广告信息的传输少受阻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扩展的“VidaleWolfe 模型, 在无限时区上, 并将资金成本纳入模型的情况下比较了五种不同结构的脉动广告投入策略。主要结论有: (1) 当扩展的VidaleWolfe 模型中的反应函数是线性的和凹的时, 均匀广告策略优于广告的脉动保持策略, 而后者优于广告的脉动策略。(2) 当反应函数是凹的时, 均匀广告策略优于脉冲广告策略, 而后者优于震荡广告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影视传播中的隐性广告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或者电视节目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相对于显性广告——电影、电视节目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以及贴片广告的宣传模式,隐性广告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它可以引起受众的自发关注和参与。广告形式与节目内容有机结合,受众在欣赏节目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带动广告产品的销售,达到一种很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0.
前提和会话含义是广告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分析工具和手段,给我们看待广告提供了有趣的视角,能有助于我们对广告的理解。我们利用前提和会话含义分析了中外广告,分析了它们在广告中的运用、理解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