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往的古今字研究往往对部分古今字的性质判定存在问题,对古今字的历时发展情况缺乏细致的描写。简帛文献对于古今字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在为判定字与字是否构成古今字关系、今字的形成时间、古今字的更替过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对古今字的开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玉裁在古今字研究方面,不仅有理论上的详细说明,而且实践上也提供了丰富的例证。他对古今字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与此同时,其研究也存在着缺撼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论古今字     
汉语的一个词,开始用某个字来表示,后来改用另一个字表示,而后来的这个字又是专门为表示这个词而造的,这两个字合称古今字。通假字则不然,它是“本有其字,同音代替”,用来代替的字和本字并存。古今字分为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
算不算注列“古今字”,取决于该材料表述的内容是否符合注释者本意。如果不符合注释者本意,即使形式上是古今字,也不能算;如果符合注释者本意,即使属于误判误注,也应该算。对于涉及版本异文的注列“古今字”,要坚持择善而从的基本原则。此外,要密切关注现代整理本,充分吸收相关内容的校勘成果。  相似文献   

5.
聂中庆 《阴山学刊》2003,16(6):33-36
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中使用了大量的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同源字,给我 们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必要进行整理扣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艳 《殷都学刊》2003,(2):93-95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孽乳分化现象 ,与通假字、异体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蚤”与“早”并非是通假关系 ,因为它们不能满足通假字“甲乙二字同时并存”的条件。实际上 ,“蚤”与“早”可以看成是一对区别字 ,或者借用许慎的理论将“蚤”看成“早”的假借字。另外 ,从古今字的定义及实质来看 ,千古聚讼的医经《素问》中的悬案———“白汗” ,其实即“自汗” ;同样 ,马王堆汉墓古医书中的“白杀” ,实亦当作“自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王力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中值得商榷之处为例,说明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形体歧异的现象,在进行注解或编纂辞书时应注意结合具体汉字的产生历史、形体结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加以较全面的考察,才能尽可能稳妥地把各类性质不同的古书汉字形体歧异现象区别开来,并给以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科范式的探索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梅新林 《河北学刊》2006,26(5):126-128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黄曼君 《河北学刊》2006,26(5):122-124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胡明 《河北学刊》2006,26(5):121-122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廖可斌 《河北学刊》2006,26(5):128-130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老子在论证他所推崇的"道"的过程中,也阐发了一些对古今的看法.这包括他对古与今的理解和评价,还包括他对古今发展变化的认识.由于老子是从"道"这个角度来理解古今问题的,因而老子的古今观也显得有些特别.除了这个原因,老子古今观的形成还应该和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的史家身份乃至怀古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 “之”部在上古音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韵部,它所管辖的字音在后代的发展变化也比较复杂,比较突出.之部在上古时期《诗经》韵脚字的分类中,与支、脂等部字颇多瓜葛.在清代学者段玉裁之前,古音学家顾炎武、江永等人把之部字与支、脂部合在一起,段氏始将此三部分立.后代音韵学者大多赞扬段氏的卓识,并且承认他的判断.但近些年来,仍有人对段氏三部之分提出异议,以为之、支、脂不当分立.我们认为:从《诗经》的用韵情况以及结合先秦其他韵文材料来考察,之部字与支、脂部之间,自然有混而不清的种种迹象,段氏在发表其三部当分的意见时,也有将合用之例匿而不发的缺点,但从总体来说,段氏分立三部的证据还是比较坚实的.之部自应独立成部.不过,从学术史上的这种争论看来,对之部的研究确有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先师方孝岳先生特别写了一篇题为《论谐声音系的研究和“之”部韵读》(载《中山大学学报》1957年第3期)的论文,论述之部的一些重要问  相似文献   

15.
关爱和 《河北学刊》2006,26(5):124-126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字中,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当一个有构字理据的字变成记号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音义,或者获得了规定的语音和语义,能单独记录汉语中的词,它就成为记号字.记号和记号字都没有理据,不能作溯源分析,记号字在参与构字时功能会发生变化.记号和记号字的界定与确认直接与现代汉字的构形、性质、简化、教学等问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古今文学演变与中国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内在关联,大体可以从四个层面来描述:"中国文学史"这样一种著述方式是伴随着古今文学的转型而产生的;现代的纯文学观深刻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对古今文学之异的清醒认识是编年体文学史兴起的契机;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古今"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我们的讨论即从这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大约半个多世纪的“古今之争”.迄今为止,学界大多把“古今之争”仅仅视为文学艺术原则或广义的学问原则之争.实际上,“古今之争”更关涉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优劣,是古今政制原则的优劣之争.通过解析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这部“世界文学名著”,我们发现“古今之争”是西方现代文明史上的一次古今政制之争.  相似文献   

20.
王升平 《理论界》2010,(11):47-48
政治哲学领域中的"古今之争",是关于古典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与现代政治哲学、政治实践之间孰优孰劣的争论。目前国内外有关施特劳斯与政治哲学的"古今之争"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即:忽视了施特劳斯重提"古今之争"的学术环境、忽视了施特劳斯理论的现实关怀、忽视了对其思想渊源的深度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