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宋词与箫音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始终是词学界关注的热点,要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属不易。本期笔谈的四位作者都是活跃在词学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人,他们撰写的文章分别探讨了宋词的接受、题材的演变以及宋词与箫音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选题都有一定的新意,可望推动宋词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及宋词流派,人们往往谈到的是婉约、豪放两家。这两种分法,仅是按词的风格来划分的,不能很尽人意。近人胡云翼在其《宋词研究》中,将宋词按描写对象归纳为:艳情词、闺怨词、思乡词等十一类,却是没有提到“边塞词”,这难道是评家们的疏忽吗?北宋以至整个宋王朝战争都比较频繁,加之唐以来“边塞诗”传统的影响,可以说这个时代在各个方面皆出现了“边塞词”产生的条件,应该是“边塞词”繁荣的时代。但历代评论家没提及,胡云翼也未提及,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宋词中客观存在着值得注意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叙事现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宋词叙事性的整体研究;柳永词的叙事性研究;周邦彦词的叙事性研究;辛弃疾词的叙事性研究人手,对宋词叙事性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并最终指出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晏殊乃宋词四大开山祖之一。他上承晚唐五代余绪,下启宋词新风,是最先跨入宋词领域的先行者。他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多为学者、专家所肯定。但遗憾的是人们对《珠玉词》的研究多囿于牢固而不准确的某种心理定势:谈及晏殊总忘不了他是个少年得志、太平盛世的宰相,而忽略了他是个具体的人;  相似文献   

8.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艺特色,正如唐诗和元曲一样,词在宋代是成就最大、流行最普遍的一种文学样式,是词的发展史上最繁荣阶段。词为何能在宋代兴盛呢?弄清其原因,对我们全面考察研究宋词是不无裨益的。历来词学家们对此多所论及,兹结合前人观点,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明人和宋词,即明人对宋代词作的跨时空追和与赓续,是明代对宋词的传播与接受的一种形态表现。明人和宋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的宋代词家亦广,包括宋代大家名家。和宋词的主要模式有三种,而其产生的缘由则是出于宋词的名篇效应、明人社交的需要及个人情志表达的需要。论述明人和宋词可以一窥宋词在明代的流传接受轨迹及明人词学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时值新世纪的开始,对20世纪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也就成了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不过其中的大多数都将研究的时限设置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忽视了近20年来学术的新发展。事实上,这20年恰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价值观的多元转型、思维方式的日趋开放以及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都使学术研究处在剧烈的变动和不断的发展之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唐宋词研究领域,不管是研究观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还是研究话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尝试都为持续了千余年的词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发展方向,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误与问题。因此对于这一阶段词学研究的回顾,不仅具有总结的性质,而且也对未来的词学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张幼良博士的新著《当代视野下的唐宋词研究论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下文简称"张著")即以此20余年(1978年以来)的唐宋词学研究为主要考察对象,全面检视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文化生态的演变,系统梳理了当代唐宋词研究在思维模式、话语形态、学术品格和文化视角等各方面的发展轨迹,作为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探索之作,"其学术示范意义和开创性是不言而喻的"(钟振振评语,见张著封三)。  相似文献   

12.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在寻找两宋词的本质性特征的时候,发现了感伤,——我认为感伤可以作为宋词普遍存在的美学表征,是它区别于别代文体之独特所在。《全宋词》所辑近两万首词,几乎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感伤。在宋词题材中,写离愁别恨、羁旅行役、男女伤情、壮志不酬、知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的分派,是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宋明时期的唐宋词分派,主要是"婉约"与"豪放"两分。清代与现当代的分派研究,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诸如"三派说"、"四派说"等,应有尽有。不同时期的唐宋词分派,既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词学批评与研究风貌,又是当时人们词学思想与审美理念的最佳反映。  相似文献   

15.
通读成松柳先生的新著《晚唐五代词研究》 ,总的印象是 :研究角度新 ,视野开阔 ,思辨色彩浓 ,且多有创获。词学研究 ,一向以宋词研究为重点。仔细检索2 0世纪的词学研究 ,有两阶段值得特别注意。一是三四十年代 ,这个阶段造就了龙榆生、夏承焘、唐圭璋等一代词学大师 ,他们的个体成就十分突出 ,但其研究侧重点始终是在宋词上。一是八九十年代 ,在《全唐五代词》等文献整理的基础上 ,词学研究出现了繁荣局面 ,群体的成就颇为显著 ,晚唐五代词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与突破 ,刘尊明、乔力等一批中青年学者从词体创作特质的美学分析和文化成因入…  相似文献   

16.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教材建设的新成果,也是宋词研究的新收获。从教材角度来看,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科学性与系统性在长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张仲谋教授一直关注宋词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吸收新的前沿研究成果。从《宋词欣赏教程》可以看出他对近三十年间出版的词学著作和宋词研究论著高度熟悉,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整合文献,充分吸收了最新成果。如在第一章《体制与格律》中,就吸收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王力《汉语诗律学》等书中的一些概念与表述;关于词的体式与分类,还借鉴了任半塘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著,如今已成罕见之本的《词曲通义》。在第二章“发展与分期”中借鉴了近年来新出版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中的提法。另外在一些数据与文字意象的分析方面,还使用了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研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在该教材第八章《阅读与欣赏》中,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全宋词》等17种词籍,《词话丛编》及其他6种词话、14种现代词学论著和3种工具书。这是一个学习与研究宋词的“书目答问”,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指示门径的...  相似文献   

17.
一宋词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一样,是中国文学宝库中闪闪发光的明珠,使正统文学宋诗显得逊色。然而荣誉究竟属于谁?是宋词中的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当代词论家往往褒豪放贬婉约。夏承焘先生的“读词随笔”(《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就很有代表性,几乎把婉约词说得一无是处,题材狭隘,感情病态,语言纤巧。仿佛可以得出这么个印象:是一个辛弃疾为宋词打下了大半天下。人们要问,如果没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没有爱国主义词篇的崛起,宋词是否能够在文学史上取得一席地位?没有辛弃疾宋词又怎样?如果偌大的一块丰碑全是碎砖烂瓦堆起来的,只靠稼轩词这么一块基石,我看那是经不起历史风雨冲洗的。如果说宋词之所以大大超过宋诗是因为有辛弃疾有豪放词,恐怕说不通。因为拿稼轩词与陆游的爱国诗篇相比,谁高谁低就很难说,应该说  相似文献   

18.
当词学研究者指出宋词发展不断向诗文学习,表现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倾向时,他们所指的只是文人雅词.俗词虽然与雅词同属于抒情性文体,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与叙事性俗文学样式民间说话等保持着亲近关系,并从中汲取营养,因此对于宋词尤其是俗词而言,以民间说话为词才是对其发展倾向的恰当概括.这主要从叙事、虚构以及俳谐手法等的学习上可见一斑.如果我们的研究仍然忽视俗词,不能打破对俗的偏见,那么就会忽略词坛半边的风景,更无法从整体上对宋词发展予以通观.  相似文献   

19.
对宋词来说,文学传统有两个方面:一是唐五代词的传统,一是宋以前中国文学的传统。就前者而言,男女情爱的内容、香艳柔婉的风格,都被宋代词人所继承;就后者而言,中国文学的诸多传统,都在宋词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延续。宋词继承了文学传统,也丰富、补充、发展了文学传统,从而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之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清词的价值逐渐为词学界重新发掘后,清词研究已经成了一个新的热点和学术增长点.最近十余年清词研究论文以及学术专著明显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宋词与清词研究论文的比例大致是5.6比1,90年代中期上升到约3.9比1①,进入新世纪后,升幅依然持续.以国内连续出版的专业词学研究集刊<词学>为例,从15辑到19辑(2004-2008),共发表宋词研究文章32篇,清词研究文章31篇,两者的比例已经接近1比1.类似情况在最近两次全国性的清词研讨会上也有所体现,2008年10月的第二次清词研讨会,无论出席的学者还是提交的论文,在数量上都超过了1995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