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对政治伦理学的存在合理性仍有待进一步辩护,但全球范围内思想巨擘们关于当今世界政治走势激烈的价值性论争,却昭示着一种不同以往的政治伦理走向正在生成。在存在论视域内,以追问意识之物质本质的深度论证方式综合分析全球范围相关理论热点,进而以此为支持推导罗尔斯公共理性理念生成的内在过程及客观原理,揭示出公共理性作为政治伦理的新走向不仅是一种"应然",更是一种"必然"。同时,这一论证也将为政治伦理学的相关探讨提供还原视角和思辨逻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十七大报告中关于人民民主建设、国家权力机关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干部制度改革以及党内改革等有一些新提法和新观点,从中可以窥视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架,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及政治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政治整合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当代中国的政治整合模态具有近代的历史遗存。其时,面对同样的时代任务,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拥有不同的政治整合机制,二者在组织整合、文化与意识形态整合、制度整合、利益整合、强制性整合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效力。总体而言,前者属专断型整合而后者属基础型整合,结果前者失败而后者胜利,中国的国家成长转而获得新的生机。其中的经验教训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冷战后特殊国际环境下国际政治斗争的特点、内容及表现 ,全面地分析了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时代世界存在的诸多矛盾的折冲、各大小国家力量分化组合的趋向、国际战略格局中多极与单极优势地位争夺的前景等一系列至关重大的国际问题 ,在此基础上并进一步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又局部动荡、国际体系进入空前变革与改造过程的必然规律和结果 ,对西方国家顽固推行的强权政治及霸权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了深入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民主党派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独特的巨大历史贡献 ,认为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建国有着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这种合作体现了中国政治国情的特殊性 ,并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格局和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6.
陈龙海 《殷都学刊》2010,31(3):143-148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古老的"线的艺术"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也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冲击,经过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等诸贤的倡导,中国艺术界从对西洋画的漠视与拒斥转到推崇与吸纳。而"海归派"如李叔同、陈师曾、高剑父、徐悲鸿、林风眠等则以其艺术实践进行着中国艺术的革命,在中西结合方面进行了极其可贵的尝试。与此同时,另一批画坛前辈仍然沿袭着中国画的传统方法,创造了无数无愧于时代的杰作,如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等。在此语境下,关于中国传统笔墨的质疑与争议持续不断;在后现代时空和全球化视域中,中国笔墨向何处去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艺术走向未来,参与世界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对话的进程中,应当吸纳一切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而同时要始终坚守民族立场,彰显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惟其如此,中国古老的艺术才能焕发生机,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才可能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政治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尽管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中出现过挫折和失误,但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治建设的主线。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治找到了一条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相结合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将更多地享受到这种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梁敏 《江西社会科学》2002,(12):201-203
大众化高等教育将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全面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从比较的角度,阐述了高教大众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对大众化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走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宗博 《理论界》2014,(8):17-21
作为政治权力取得、分配和行使的制度化安排,政治权力体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和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权力的取得与分配,是政治权力体制的基础和支柱;政治权力的行使则是其外在表现。政治权力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取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矛盾,体现出民族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运行方面的特性。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政治权力体制的中国特色,即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体制。要发挥政治权力体制核心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就必须超越一般政治组织把取得执政地位作为中心目标的境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史,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为人民民主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追求和实现民主政治价值目标上的魄力与智慧.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精髓;巩固与完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规范与制约权力运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要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漫长而又坎坷的现代化历程。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时空背景及其内外部条件决定了它的特殊历史定位。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道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和新科技革命三大潮流交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这是当今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建造中山陵:现代中国的工程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陵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国民党人建构“党治”权威过程中的权力实践。通过陵墓工程中的政治运作,国民党的普泛性的“革命”诉求与社会领域的具体关怀连接起来,在互动中达成共识与协作,由此促进了国民党政治理念和政治权威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传统哲学受到了挑战,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就催逼着人们进行思考和探索,努力重建中国哲学.而中国哲学的新建构,必须吸取中国传统哲学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结合中国现代化之实际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演进,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富强而进行的。“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是它关注的主题,而古今中西关系则是其争论的核心。中国现代各种文化理论都浸透着思想家们的赤子之心与爱国热忱,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与错等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加以评判。坚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中西文化会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造,是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创造宽松自由的社会氛围,对文化的繁荣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总结建国60多年来我们在政治发展领域取得的基本经验,深刻反思建国以来我们在政治发展领域失误的主要教训,全面展望中国政治未来的走向,是顺利实现中国政治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新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教训有:政治与经济的失衡发展带来政治衰败;激进式、运动式政治变革带来政治社会灾难;党内民主集中制的片面化并替代党内民主制导致政治低效和腐败;公民社会的消失或弱小是政治国家走向集权腐败低效的主要原因;没有民主的效率和没有效率的民主都是不可持续的政治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任一缺失或相互替代必然造成政治与社会的双不稳定;动员型公民政治参与和无规则公民政治参与都阻碍政治发展;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不配套导致机构缩胀的恶性循环;政府职能转变不等于政府无所作为更不等于可以推卸责任;走封闭式的自我发展道路只可能导致政治衰败而不是政治发展.在今后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的执政党主导的、将政治合法性与政治有效性相结合为价值核心与主要方法的渐进式政治发展战略与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陆静 《社会科学家》2024,(1):190-19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关于我国最大政治的新论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具有重大创新意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意蕴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政治领导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现代化;在政治立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在政治意义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升华科学社会主义时代活力的现代化;在政治战略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政治优势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克服西方现代化危机和迷思的现代化;在政治担当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中国的对朝鲜政策走向置于2012年朝鲜新领导人上任后,朝鲜新形势对中国影响的背景下进行分析,通过中国目前对朝鲜政策背景、基本内容梳理,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来探讨中国对朝鲜政策走向。新现实主义主导中国对朝鲜政策的国家利益关系,新自由主义主导中国对朝政策的国际合作。未来中国通过国家利益、国际合作机制使其在中朝关系中占有影响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缘政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联解体之后 ,中亚再次成为各种外部势力竞相争夺和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一个不稳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背景 ,以及“9·1 1”事件后 ,美国的进入、俄罗斯中亚政治的调整、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大的影响 ,使这一地区政治形势呈现复杂态势 ,而“上海合作组织”则日益在这一地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形成了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它会不会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台海持续和平发展,等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台海关系重大课题.从结构来分析,可以发现台海新形势的形成在于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务实性,在于台湾多元社会的结构与两党竞争的体制,在于两岸分治下大陆的崛起,在于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及大国政治.它们是台湾马英九当局推行"台湾优先"、"九二共识"及"渐进主义"等优先政策的依据,也是建构选举政治、任期政治与岛链政治等政策干扰选项的来源.大陆需要采取民心政治、战略政治与主体政治等政策予以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