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其对秩序化社会的呼唤,新闻舆论监督因其特有的影响力和规范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舆论监督是有别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它是通过新闻媒介对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偏差行为及其他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批评和制约、促使其修正错误的舆论监督,它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广泛性、集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是权利制约机制中最能体现民意、在民众中影响最大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实施积极的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媒体上进行,面向社会大众,公开指出不足,抨击不合理社会现象,因此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批评报道应该不仅是反映老百姓的呼声,也是在党和政府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促进问题的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媒介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公共事务和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是运用舆论的力量促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并且在阐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方面,提出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要求,从而把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全体公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的结果一方面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得到了较好的舆论监督,也使某些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另一方面许多法律无奈也在这种关注中体现出来.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关注,不仅可以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可以通过警示、倡导等作用的发挥,推动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事务及公共事务有关的社会事务的监督,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重要方式。舆论监督包括新闻批评,还应包括公众对工作和决策的参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矛盾进行及时沟通、疏导、化解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通过新闻报道(包括内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意志和情绪、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重视,推动党和政府的工作。舆论监督是党赋予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新闻工作自身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  相似文献   

6.
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继鸣  谢志平 《文史哲》2006,3(2):152-159
从价值一元论出发,我们能够相对较严密地解释和剖析人类社会中围绕利益而演化出来的矛盾运动规律。这种剖析是利己和利他并存的价值二元论无法做到的。价值二元论存在内在矛盾,价值一元论是经济逻辑的必然要求。利益可分成生理利益和心理利益,价值一元论可以把利他和利己整合到一起。社会秩序是人类和平而稳定地生活的保障,社会秩序所界定的人与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权利。权力系统界定、维持及改变社会秩序,权力系统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违反正常的公职规范,侵害公共利益,非法将公共权力用于追求私人利益.可以肯定,只要公私利益的对立和差别还存在,人们追求私利的动机就不会泯灭.只要公共权力还存在并由一些组织和个人固定执掌,公共权力执掌者利用公权谋取私利的动机就具有实现的可能.腐败是阶级社会的通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丑恶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社会的任何时期,腐败现象都同样的严重.尽管腐败滋生和肆虐的总根源是人们对私利的追求和公共权力的存在,但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机制才能形成和蔓延起来.社会环境和条件不同,腐败的程度是有差别的.世界许多国家发展历程表明,在社会结构稳定、社会运行有序,即利益分化不明显、公共权力受到有效制约、意识形态高度整合的历史发展时期,腐败现象因缺乏滋长的氛围和条件,从总体而言处于低发状态.当社会处于变革或转型时,腐败行为就会加倍地生长起来.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之严重,已引起国人的极大担忧和愤慨,其产生的大背景就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为什么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会明显增多?要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作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试图从经济、政治、思想观念几个方面对我国社会转型前后的状况作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8.
新闻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林 《南京社会科学》2012,(2):117-122,153
对“监督舆论”的误读,是反对舆论监督接受监督论者的症结所在.舆论监督的公权特性,舆论监督的突出问题,以及有效监督措施的缺乏,凸现了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对舆论监督的监督,应该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而不是压制和消解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自律层面推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严密的采编流程规范、严厉的责任追查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在他律层面解决监督依据、明确监督主体、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权利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用的必当得到的利益,因而也就是应该受到社会管理者依靠权力加以保护的利益、索取或要求,说到底,也就是应该受到政治和法律保障的利益、索取或要求.义务概念不过是颠倒过来的权利概念.义务是具有重大或基本社会效用的必当付出的利益,是一种具有重大或基本社会效用的必须且应该的服务、贡献或付出,因而也就是应该受到权力、法律和政治保障的服务、贡献或付出,是不服从便会受到权力和法律惩罚的必须且应该服从的服务、贡献或付出.  相似文献   

10.
张迪 《江汉论坛》2008,1(5):27-29
和谐社会是利益和谐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权力必须努力解决社会成员的利益矛盾,构建一个均衡的利益格局.政府作为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应该充分运用公共权力赋予的公共权威的角色,努力协调并整合社会的不同利益,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完善的、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合理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营建高效的社会矛盾疏导系统,建立敏锐的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实质是要从具体的利益中超脱出来,以便能置身事外代表公众公正地处理社会矛盾,以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必须解决好国家职能的约束问题,以更好地保证国家权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会造成社会利益关系格局和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形成体制转换期所特有的矛盾现象。研究和解决转换期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一项紧迫任务。 一、研究和解决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矛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理论是现实的反映。任何经济理论都是一定社会阶段生产关系的反映,同时经济理论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对立的社会,经济理论又代表了一定阶级的利益。任何社会都在发展过程中,一定社会开始时处于上升阶段,到一定时候就处于下降阶段了,其中的统治阶级在社会的上升阶段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下降阶段则具有反动性和落后性,与阶级性质的变化相适应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定阶段,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相一致,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时就具有积极意义,相反就具有消极意义。在工业化阶段,资本主义经历了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斯密和李嘉图都处于资本主义向上发展的阶段,是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经济学家,他们关于劳动商品的观点在他们所处的年代具有相对的合理性。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充分暴露出来之后萨伊再坚持劳动商品的观点就是不正确的了,萨伊的劳动商品观点不符合资本主义下降阶段的实际,具有辩护的性质,是一种庸俗理论。再后来,社会进入后工业阶段,资本主义通过自我调节又具有了相对的适应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萨缪尔森又把工资和劳动联系起来了,他的工资理论虽然缺乏价值论基础,但是它说明了当今时代后工业阶段的现象,是有其存在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4.
试析公共权力组织的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权力组织的异化,是指作为人类为处理其共同体的全局性和利益矛盾冲突,以维持与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创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公共权力组织,在特定社会历史阶段,转化为以人类自身为能动制约或控制对象的客观存在物,从而获得其主体地位的过程或现象,或者说,是公共权力组织功能体系中主体性功能形成并取得主导性地位的过程或现象。简而言之,公共权力组织的异化就是公共权力组织主体化的过程或现象。这是一个涉及到目前正引起国内政治学专家、学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政治主体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政治科学的科学化、完善化,更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向等重大问题,因而也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国明撰文指出 ,现阶段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八大误区 :( 1 )舆论监督影响正面宣传。某些新闻单位的领导 ,总把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对立起来 ,认为舆论监督多了、尖锐了就会影响到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大局 ,不敢再搞揭露性和批评性报道 ,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不愿或干脆放弃监督。 ( 2 )舆论监督容易犯错误。有人认为 ,正面报道不会犯导向性错误 ,舆论监督容易出导向性错误 ,因而主张少搞甚至不搞舆论监督 ;有人总是把审视的目光盯在舆论监督上。 ( 3)舆论监督可以包打天下。少数记者少数新闻媒体往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作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利益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利益矛盾是因非物质利益引发的矛盾,同物质利益矛盾相对应.它一般存在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其状态有对立统一状态、冲突状态、批判状态、斗争状态、共处状态、竞争状态和合作发展状态.它的基本特征,有显性,也有隐性;有群体性,也有个体性;有突发性,也有择机性;有思想对抗性,也有行为非理性等特征,还有对立与统一相联系、和平共处与对抗斗争相联系、竞争合作与发展相联系等特征.非物质利益矛盾冲突同样会给国家、社会以及人们心理造成巨大影响和危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高度重视非物质利益矛盾的化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地方保护主义日趋抬头,为患甚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中央高度重视。“九五”时期,治理地方保护主义,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行为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一项重大问题。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含义、特征、表现及危害性地方保护主义,是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在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关系时,为保护本地特殊利益而采取损害全局利益的权力变异行为的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1.主体是有资格行使政权和司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2.地方保护主义奉行本地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8.
一、权力的经济性质与经济学意义 1、权力的经济性质。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里的利益主要是物质利益,或称为经济利益。没有这些利益和利益关系,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而当与一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对立和冲突时,权力作为维护一定的生产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存在也就出现了。最初的权力来自于习惯,而当利益、利益关系出现尖锐对立时,法的权力就出现了,这是依靠国家暴力来维护的权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的规则概括起来,设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社会出现的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社会不公平现象,主要是由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化解、缓和贫富阶层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除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外部手段以外,妥协既是一种实现利益公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协调与缓和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并且妥协具有内部性、自愿性、低成本性和彻底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的思想古已有之,而严格意义上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近现代,当代的实践则使这一理念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舆论监督是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与体现.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形态与特定历史条件下传播方式的状况相联系,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当前我国和西方的舆论监督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