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掀起你的盖头天地宽———西海固回族妇女脱贫新观察文/周清印宋兆凡“十年呀九旱哟荒山为家,春种那个青苗哟秋收黄沙。婆姨那个青丝哟不见天,盖巾呀裹头哟年复年年。”这段“花儿”咏叹的是素被称为中国“贫困之冠”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以及生长在这片贫瘠土...  相似文献   

2.
太源畲族乡脱贫了文/彭军彪叶嘉群太源畲族乡是江西省有名的特困乡,全乡农户410户,全部是贫困户。1992年,该乡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没有望贫兴叹,退缩气馁,而是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坚持开发式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1995年底,贫困农户由41...  相似文献   

3.
白玉三绝     
白玉三绝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不仅山青水秀,风光奇丽,而其罕见的树葬、奇特的山岩历、神奇的藏气功更被称为———罕见的树葬在盖玉乡的米拉山,沿着盖白公路顺谷而下,到了地形比较平坦的地方,就会看见三河交汇处岸边的杉树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木箱。乍一看,还...  相似文献   

4.
1月8日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农牧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广汉市白玉藏家庄俱乐部举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阿称 ,全国政协委员扎舍、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远信以及省以工代赈办主任王光四、省民委副主任德尔基彭措2和省林业厅、省水电厅农水局、省畜牧食品局等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会上 ,中共白玉县委书记泽洛介绍了白玉县经济工作现状暨发展思路。机遇与挑战剖析白玉 ,藏语译意为吉祥盛德的地方。多少年来 ,白玉这个美好的名字却和贫困这个严酷的现实紧紧联系在一起!至80年代末期 ,白玉乃是四川藏区最早的国定贫…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贫困状况和形式多种多样,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精准脱贫方略,确立精准脱贫的目标定位.实施精准脱贫方略的法治路径是:依法依规实施贫困群体易地搬迁,落实教育资源均等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生态文明,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强化绩效考核评估严厉实施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新一轮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发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贫困人口收入低,易地移民搬迁任务重,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同时还面临着贫困人口指标层层分解与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刚性需求与扶贫资金投入供给能力不足、产业扶贫项目脱贫效应的时滞性与年度脱贫目标要求短期性、贫困农村“空心化”与脱贫任务艰巨性等突出矛盾.为此,要抓紧完善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机制,建立以目标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改革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强贫困村扶贫治理能力建设,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句容市的基地建设加快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的步伐,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2003年,全市脱贫人数264人,脱贫率达40%,并力争到2004年使少数民族贫困户脱贫率达到50%,2005年实现全面脱贫。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提高脱贫率,句容市 紧抓“基地建设”,形成了利用基地指导,利用基地带动,利用基地致富的少数民族扶贫开发战略。2003年,句容市民宗局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较多的袁巷镇戴庄村开辟了136亩花卉苗木,89亩中药材,并聘请农科所技术人员对扶贫家庭进行专门的培训,成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句容境内的贫困少数民族同胞,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8.
1995年,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在全区18个贫困县中率先摆脱了贫困。工布江达县的脱贫工作实绩,无疑为全区“九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榜样,同时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民族大家庭》2021,(2):4-5
记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您认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对于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意义? 尔肯江: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区农村脱贫奔小康研究——芷江侗族自治县奔小康的调查与思考牟永刚张梁实现小康是我国九十年代农村发展的主要任务,作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难度较大的山区,如何脱贫奔小康?最近,我们组织了40多人的工作组,利用半个月时间,对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奔...  相似文献   

11.
蓝山少数民族村组加快脱贫步伐近日,蓝山县最贫困的汇源瑶族乡荆竹坪村投资六万元兴建的引水竣工,使新开荒的40亩水田得到了引水灌溉。至此,该县自1994年以来,累计在少数民族乡村投资60多万元,修建引水渠30多公里,开荒造田330多亩。蓝山县各级领导和部...  相似文献   

1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同时也是湖北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市(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近年来,恩施州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和头等大事,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措施,苦抓实干,全力推进.2014年以来,全州实现274个贫困村脱贫,累计减贫59万人,减贫成效连年获得湖北省委、省政府考核优秀等次.  相似文献   

13.
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着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74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西藏各族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文章论述了西藏决胜脱贫攻坚战的超常艰巨性和特殊复杂性,从历史、现实和政治三个方面阐述了西藏全面脱贫的里程碑式伟大意义,详细论述了西藏脱贫攻坚对世界反贫困的理论贡献、实践贡献和方案贡献。研究认为,西藏决胜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国脱贫攻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丰富了世界反贫困理论,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界作出的庄重承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7年5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向全省各级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发出"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以下简称"代表行动")的动员令。恩施州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作出了《关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议》,动员全州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陈默 《中国藏学》2017,(2):23-32
西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全区约70万贫困人口,接近全区总人口1/5。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四乡一镇中的7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对南木林县的资源禀赋、贫困特点及成因、既有扶贫工作经验以及精准脱贫工作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南木林县精准脱贫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建档立卡工作不规范,县、乡、村干部形不成合力,产业脱贫项目市场参与度不够以及易地搬迁工程后续就业手段不明确等问题,并就此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工布江达县自1991年定为西藏自治区18个贫困县后,通过五年的艰苦奋斗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从贫困县一跃成为率先脱贫的县,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在此,就其基本情况和今后需进一步调整的产业结构问题,本文拟作一探讨,敬请专家学者斧正。一、工布江达县基本情况工布江达县位于尼洋河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过去工布江达县隶属拉萨市管辖,是拉萨市12个县中最贫困的县。林芝地区成立后,划归林芝地区管辖,与林芝地区各县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相比,工布江达县又属该地区条件较差的一个县,在全区也列贫困县之首。(-)自然资源及其优势工布江…  相似文献   

17.
本刊综合 《民族论坛》2014,(6):F0004-F0004
正日前,由省人大副主任刘莲玉、民侨外委主任石光明分别带队,分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州市、邵阳市调研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此次调研的主要任务是督促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步伐。通过一系列的走访、座谈,刘莲玉强调指出做好脱贫解困工作要用更开阔的视野精心谋划,用更有效的举措精准推进。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创  相似文献   

18.
颜军  周思宇  何莉琼 《民族学刊》2022,13(2):60-73, 139
后脱贫时代,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缓解相对贫困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关切。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呈现出贫困人口规模大、相对贫困程度深以及相对贫困维度广的现实图景,又面临着显著的空间贫困特征、多元的特殊性贫困、返贫致贫风险高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治理要不断完善绿色减贫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坚持综合治理和差异化治理、实施“常态化”“制度化”治贫以及提升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教育以什么姿态进入21世纪?———甘肃省副省长陈绮龄访谈录文/本刊记者摄影/李辉民族教育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21世纪?———甘肃省的民族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甘肃主管民族教育的副省长陈绮龄……记者:陈副省长,您历来认为,“面对21...  相似文献   

20.
树葬是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在我国实行树葬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及西南的一些地区.四川省白玉县的树葬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地区,从它的形成原因到仪式程序,都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对白玉树葬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