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代儒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成果丰富。关于近代儒学的研究对象、时段、特点及其与近代政治、文化的关系,均有系统论述。同时,从学术史、思想史角度,学界对今文经学、汉学、程朱理学等具体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大大深化了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拓展了中国儒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这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不是对立的,而且作为思想文化的儒学,一直以来就与马克思主义处于不断融合会通中。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重新阐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审视。中国马克思主义正是经由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真正确立。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把握,应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儒学的现代转型,超越以往单一的意识形态视角,以"思想自我"的意识理解两者的会通,把握其"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在人性自觉的意义上贯通两者,实现同质同构、异质互补、双向建构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王粲研究以1980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仅有少量单篇论文问世.其后,王粲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在生平、诗文系年、思想、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体系.但目前王粲研究仍存在领域较窄和研究对象过于集中的问题,研究者多关注王粲较具代表性的诗赋作品及入邺后的政治活动和交游,对其荆州活动、入邺后应制篇章、学术思想等则关注较少,同时也缺乏贯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如何"化中国",又包括"中国"如何"化马克思主义",从发生学上说,当马克思主义者思考怎样面对作为本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儒学时,儒学家们也在焦虑如何应付作为外来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冲击。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儒学家处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典型案例。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表明,对待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要坚持三重向度,这对儒学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谷是晚唐后期重要诗人,近20年来郑谷研究逐渐深入。学界在生平事迹的考证、诗集的整理、作品真伪考辨以及郑谷诗歌的艺术特点、渊源影响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郑谷研究也存在考证结论缺乏确凿证据、不够重视已有研究成果、选题立论及论述单一重复等问题。郑谷研究拥有相当广阔的前景,有待于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不仅在散文领域有突出成就,在新诗的创作和理论批评领域也有重要贡献。近40年来周作人的新诗研究从单调到丰富,从简单、浅显的整体性概述逐步发展为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专门的研究。本文从周作人新诗创作研究、周作人新诗理论批评研究、周作人新诗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周作人新诗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期望为周作人新诗研究的深入提供参照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北边镇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澍  毛雨辰 《西域研究》2005,(2):104-114
出于国防安全和对外交流的考虑, 对西北边镇的经营始终是明朝关注的热点之一, 亦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明代北部防御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西北四镇的设置、后勤供给以及对西北地区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介绍金融经济关系研究的历史线索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与70-8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目前金融经济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精神动力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精神动力理论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当代社会精神动力的需要与缺失之间的突出矛盾.将国内学者们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价值、意义、结构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讨论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辉 《学术研究》2003,(11):130-1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实现了从输入西方美学思想到创立中国美学理论的转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美学体系的初步尝试,奠定了中国关学发展的范式;给美学以马克思主义新实践的哲学基础,反对了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唯心主义美学观,并与西方各种美学本体论相区别。讨论形成了四派基本观点,是思想解放、学术争鸣的一个范例,对20世纪80年代的学术发展有很大影响;厘清了美学对象和研究方法,涌现了大量的学术人才,为80年代的美学复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2-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面对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弱化的态势,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反思社会主体问题,着力激发工人阶级的革命主体意识,明确其历史使命,以期实现复兴社会主义运动的理想。他们先后提出文化主义视域下的经验主体、结构主义视域中的建构主体以及结构主义之后的多元主体共三种社会主体理论,彰显出英国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体问题的深入探索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主体的不懈追求。但是,多元主体论作为一种"政治上的突围",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某些方法论缺陷,甚至出现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苗头,对此我们在反思其理论价值时应当予以清醒地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主义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传播开来。造成这种"矛盾"和"奇怪"现象的原因,除国际背景与国内形势的相互作用外,主要是由于国共两党在政治合作的同时,曾发生意识形态上的密切关联。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关系演变的角度进行考察,会对民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产生许多新的认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学的历史命运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形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境遇变化。在现代中国 ,对于儒学 ,既不能一厢情愿地讲“复兴”,更不能全盘否定 ,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 ,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术界对两宋乡村基层政权及其社会控制问题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较前有了大的提高.结合一些重要论著对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并就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缺憾作了一定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超现实婚恋遇合是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志怪传奇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题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近30年来有关该选题的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具体表现在人与神(仙)、人与鬼(魂)、人与精怪等婚恋遇合故事的研究.本文以10年为界,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分为三个时段考察,指出研究的内容及特点,提出今后研究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韦日平 《江汉论坛》2007,1(7):10-13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20世纪80年代后"是一个有其明显特点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主要是:回顾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对邓小平理论进行全面、科学、深刻的概括,形成了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的理论范式;突出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江湖诗派的形成时间、成员的界定以及江湖诗集的考订、思想与艺术分析、文学史与文化史的考察、重点作家以及“四灵”诗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明清艳情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随着更多资料的发现和出版及研究者观念的变化,这一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及文化史上有独特价值而少有人涉足的特殊小说领域将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初以后,第二代英国新左派引进、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欧陆当代思想资源,逐渐偏离英国本土化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立场,形成影响巨大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面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兴起,第一代英国新左派以不同方式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