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模式是教学原理应用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活动是教学模式的实施、监控和验证。那么,素质教育和教学论体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一、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指的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我国对教学目的基本内容构成的讨论经历了很长时间,大致的发展线索是:主知观→主智(能)观→知智(能)统一观→知智(能)创并进观→情知观(包括非智力因素理论)→个性和谐发展观。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基本上是主知观的天下。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内教育界三种观点热烈争论,也就是主知观、主智(能)观及知智(能)统一观的较量。稍后一段时间,创造力培养的…  相似文献   

2.
决策者说     
《决策》2010,(8):8-8
广东人均GDP已近6000美元,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可以说已基本“富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教之”。以教开智,以文“化”人,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下君尽己之力,中君尽人之能,上君尽人之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最核心的是如何做到尽人之智,“让天下英雄尽入彀中。”这就要求领导者具备相应的驭人与识人之术。  相似文献   

4.
人有智愚之分,智愚又有藏在心里和露在脸上之分。有的人看着聪明,实际上也聪明,像孔明先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叫“大智若智”。有的人看着像个傻子,实际上还就是个傻子,像晋惠帝司马哀,这叫“大愚若愚”。这两种人,一目了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说道琢磨的,倒是另外两种人: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的“三人”指的是: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学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说到底便是对人的管理,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应先做好: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  相似文献   

6.
筱陈 《领导文萃》2009,(12):143-144
书,精神食粮也。既是食粮,当常“食”之,以防饥饿。物质食粮匮乏,影响身体健康,精神食粮匮乏,则影响身心健康。书常读,以弥补知识之不足、心智之缺陷。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书”是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既是食粮,就要讲究食物结构之平衡。书有不同类别,其功能也有所不同。有的“食”之以长“智”。有的“食”之以养“气”,有的“食”之以明“理”,有的“食”之以长“技”,读书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人物志》的作者刘劭认为,知人有“二难”:一是“难知之难”,二是“有知之而无由得效之难”。 所谓“难知之难”,是指鉴定别人才是十分困难的。 人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动物,其思想无形,其智慧无状,圣哲贤人都难以彻底窥知,何况常人?再加上人们的观察,总是各守一方,各执一偏,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己之见,历观众才,或以貌取人,或以辞取人,或以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乃玉石之邦,玩玉佩玉历史悠久,距今有八千多年的历史。玉以其温润细腻等特质,象征了传统道德观中的高尚品德,故而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润泽以温”,玉有光泽,滋润而柔和,象征仁义道德,是为“仁”。“鳃里自外,可以知中”,玉质里外一致,象征表里如一,是为“义”。“其声舒扬,专以远闻”,玉的声音舒畅而清扬,远远可以听见,象征智慧和远谋,是为“智”。“不挠而折”,玉的质地坚硬,象征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是为“勇”。“锐廉而不…  相似文献   

9.
《孙子.计篇》中讲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为孙子的将帅“五德”之说,也是孙子对“将”应具备的素质的高度概括。此“五德”之说受到历代兵家的推崇。《十一家注孙子.王皙》指出:“五者相须,阙一不可。”汉代名相曹操赞道:“将宜五德备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说:“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在将。”也就是说,必须基本具备这五方面素质的人,才能担当将帅之大任。 孙武尚智,他把“智”列于五德之首。《十一家注孙子.王皙》解释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孙子.谋攻篇》中指出:“上兵伐谋,其次…  相似文献   

10.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09,(15):63-68
人们皆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有“朱毛”之称,却鲜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黄埔党军也曾被称为“蒋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饭局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2.
“智 库 ”之 中有天地 “智库”(T hinkT ank) , 又 称思 想库,顾名思义就是储 备 和 提 供 思 想的“仓库”,主要指那 些以 政 策 性 研究 为核 心 直 接 或间 接服 务 于 政 府非 赢利 的 独 立 研究机构。 “智 库 ”的 兴起 和繁 荣 大 约 是1970年代。在当代美国,“思想库”可谓五花八门、数量惊人。仅在华盛顿特区就有大大小小 100多个综合性的或专业性的思想库。它们虽然人数不多,一般就是十几个人,即使大者如兰德公司也不过几百人,但却位高权重,就像植入美国大脑中的芯片,左右着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成为…  相似文献   

13.
“智不可及”与“愚不可及”这个典故,源于孔子与弟子的一次对话。孔子讲到,春秋时期有一个国的宰相名叫宁武子,曾经先后辅佐过两代君主。在第一代君主时期,因为政治清明,宁武子智不可及;在第二代君主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其愚不可及。为什么宁武子这个人会“前智”而“后愚”呢?这既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也与智慧由个人掌控有关。这反映了政治黑暗年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智慧,当一个人改变不了时局时,就会寻找一种可以自保的养晦之略。作为今人,作为现代的领导者,从这个故事中能借鉴到什么呢?我认为,从微观层面上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防止…  相似文献   

14.
“小忠”非忠,不仅为“大忠”之贼,还是害身、误国者的邪诈之术。领导者要远离“小忠”诱惑,就要讲政治,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知镜鉴,善于“以史为镜,以人为镜”;重修炼,树立高尚的政治品格。领导者要运用领导艺术,促使“小忠”型下属发挥应有作用的同时,抑制其自私、易冲动等负面行为。要通过改进选人、用人制度体系,来改造“小忠”型下属。  相似文献   

15.
民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概念.先秦诸子百家重民生、知疾苦的述著非常丰富,有大量轻徭薄赋、养护民生的主张良策.成书于战国至西汉,被顾颉刚先生称为“稷下丛书”的《管子》记载了管仲的言行事迹,其中谈到管仲任相40年,推行“九惠之教”的国策.“九惠之教”是个相当完整的民生管理和社会保障方案.其内容之具体、措施之完整、规制之得当,堪为中国古代民生关怀之大成,对于今天的民生建设有诸多启迪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说势     
蓄而未发之大力称为势。在人生道路上面临竞争对手的时候,常常需要进行势的权衡与角逐。盂轲曾说:“用智不如乘势。”因此,善于察势、处势和用势构成了一个人获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之顺应“两个根本转变”的要求和当今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闭关保护正在转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进而凝心聚力、集智广谋地为服务社会、拓展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强基固本,铆足后劲”,也就成了新形势下迎接新挑战亟  相似文献   

18.
在某市人代会上,新当选的市长说了这么一番话:作为市长,今后很有可能是报纸上经常有名,电台里经常有声,电视上经常有形,知名度必会越来越高。然而,市长是人民的市长,因而我认为,“知民度”比知名度更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多地走出办公室,到百姓中去,听听街谈巷议,看看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真正做到知民、爱民、为民、富民。这番话令笔者不禁为之叫好。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知名度很高,而“知民度”却很低。他们深入群众不够,对群众疾苦了解不深,热衷于追名逐利、沽名钓誉,搞形式主义,树“形象工程”,有唱功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指的"三人"指的是: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学校的工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因此,学校管理,说到底便是对人的管理,而且首先是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作为学校的一个管理者,我觉得:应先做好:识人之智、用人之术、容人之量。识人之智。识人之智简言之就是知人,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教师,才能在工作安排时,为各位教师找到合适的位置"对号入座"。我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非常  相似文献   

20.
古语云:“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用好人才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能力,用人方法得当,就能成就事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事情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任用人才。”因此,能用人才、敢用人才、会用人才,对领导者来说十分关键。要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领导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用人原则和方法外,还要做到“四不可”。对“千里马”型人才不可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千里马”型人才是集才智、胆识、魄力于一身的优秀人才,他们思想解放,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勇于开拓进取。这种全能型人才虽然有才,但也会出现“不逢大匠材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