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陆地同志的长篇小说《瀑布》(第一部),曾荣获198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一等奖。 作为一部以五四前后的革命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瀑布》描绘了一幅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的历史画卷。但,这幅画卷又有别于其它同类题材的作品,因为它着重描绘的是广西汉、壮、瑶各族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强烈的时代感,独特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构成了《瀑布》的真实美。这种真实美,既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体现在具体环境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2.
爱情的礼赞——《关雎》之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经》中的《关雎》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遣词讲究 ,用字精当 ,使用了句中韵、句末韵等表现手法 ,千锤百炼 ,上口感人 ,具有错落和谐之美 ;诗的意境深邃隽永 ,格调清新自然 ,热情讴歌了广大劳动人民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怀 ,具有高尚之美 ,在中国诗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书法源于中国独特的东方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点画、线条、章法结构和笔势墨韵的组合变化来抽象、概括某种审美意识与文化内蕴,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广为大众所喜爱,其所应用和渗入到我们民族生活的深广程度,也是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本文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出发,由汉字的产生演变及其形式之美的内在特质阐述了书法艺术的形式之美,更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人格魅力的角度诠释了书法艺术的内在之美,从而领略中华民族艺术精神和传统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进当下音乐艺术之美,以歌曲《人世间》为例,从审美角度出发,分析了歌曲《人世间》的情感之美、歌词之美、旋律之美以及歌者的声音之美,并指出与传统民族唱法的异同。在阐释艺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说明了《人世间》从词曲到演唱,从旋律至内容,从基本情感到精神价值体现出的当代人对美的定义和追求。进言之,还原出歌曲《人世间》表达真实生活的一面,以美妙的音乐为传播载体,将真实生活中的画面浮现观众眼前,并以此照射出歌曲与同名影视剧《人世间》故事的交织交融,从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美德,烘托出极具现代艺术之美的《人世间》。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典藏的宝库。其主题丰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结构工整,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的全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古诗词翻译大师,他的《诗经》全英译本是其音、形、意三美理论指导下的佳作。韵译是其译本的典型特色,生动再现了诗歌的音韵美;重章叠唱的优美形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文化意象承载了诗歌深刻的内涵,传递了异域民族特有的文化韵味。许译《诗经》三美齐备,全方位再现了《诗经》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列宁说:"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著名山水画家王明山几十年如一日,苦耕笔砚,基于传统,立于生活,敢于创新,造化自然,感悟社会,抒发情怀,使其作品充满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真情美。王明山自幼热爱艺术,由于家境贫寒,艺术的憧憬只能成为幻想。参军后领导看出了他的艺术天赋,部队的黑板报成了他发挥艺术才能的天地。部队位于云南深山老林,条件有限,他身边仅有的《芥子园画谱》、《钱松岩砚边点滴》《胡佩衡山水写生册》三本书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笔墨文字构筑的旷世奇园─—大观园历来为人所乐道。本文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大观园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和文学美,揭示了有关的旅游观赏原理。  相似文献   

9.
《密洛陀》①是瑶族的一部史诗。它生动地反映了瑶族的社会历史状况,形象地描绘了瑶族的生活风貌,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它的形象是世界艺术画廊里的一座丰碑。应该说,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瑶族人民的,而且也是属于世界各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欧根·奥涅金》(通译《叶夫盖尼·奥涅金》,简称《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的杰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异常显著的地位。其中塑造了贵胄子弟奥涅金的形象,开了俄罗斯文学中一系列“多余的人”画廓之先河。它描绘的俄罗斯少女达吉亚娜的可爱的形象,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某方面优质。《奥涅金》被别林斯基称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独特的诗体小说,运用了多变而严格的商籁体写成,其格式、声律、韵脚多有创造。由于《奥涅金》在艺术上的民族特色浓、俄语使用上以严格、多变、丰富、含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尹西农的中篇报告文学《中国魂》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张爱萍同志题写书名,杨得志同志挥笔作序。这部作品以高昂激荡韵旋律、豪迈奔放的气势,高度典型的艺术概括、细腻生动的细节描绘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它标志着宝鸡的报告文学创作开始冲出潼关,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12.
月落乌啼,霜华满天,江枫隐隐,渔火点点,钟声回荡,客船漂泊,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描绘的一幅有声有色的秋江夜泊图,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小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绝唱,就在于它创造了完整的情景交融的典型化的艺术意境.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枫桥夜泊》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与民族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都写于元明之际大动荡的时代,都是长篇章回体小说创立阶段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是同一个作者(罗贯中既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又是《水浒传》的编著者之一),两部巨著在艺术上有许多共同性,又各有其特色。作为案头读物,《三国志通俗演义》似乎更经得起咀嚼回味,但从中国小说史的角度来看,《水浒传》在艺术上更胜一筹。它作为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艺术上最卓越的成就,就是现实主义地描写了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发展以至最后毁灭的完整过程,以宏伟的结构、众多的人物形象、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展现了一幅古代农民战争悲壮的历史画卷。它虽属于英雄传奇的性质,故事和人物的传奇性较强,却比《三国志通俗演义》更切近现实生活;它们在艺术风格上都具有阳刚之美,但《水浒传》的艺术描写已开始由粗线条勾画向细致描绘发展,有更多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刻画,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化的民族。在古典诗歌的宝库之中,民歌是其中的瑰宝,而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则是这瑰宝中韵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15.
精思多年的历史剧《王昭君》,最近成功问世了。在曹禺同志的传神妙笔下,传说中那位怀抱琵琶、无限幽恨的汉明妃,忽然满面春风,以又新又美的意态登上了社会主义舞台,令人耳目一爽。曹禺同志的新作精彩生动地描绘了“昭君和亲”的故事,展示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动人场面,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很强的艺术魅力。它不愧是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于色彩的世界,可谓触目皆色,马克思说:“色彩是一般美学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小说之色比生活之色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因为它强烈得多,并成为一种稳定和永恒的美.《红楼梦》与《红字》中色彩的运用,不仅读者赞美,即使画家亦叹为奇迹.魏继昭认为“文学作品描绘色彩之丰富生动,含情和寓意之深刻莫过于《红楼梦》了,可谓前无古人.”“曹雪芹谙练色彩艺术的程度,简直使色彩学家和美术家自愧弗如.”美国评论家对《红字》的色彩亦有专门论著,蔡斯研究《红字》,确认其有“深刻的美”.霍桑在自己所著的各种小说的序言中,对色彩的艺术处理有不少明确的阐述.我们将这两部小说进行初步比较,可看出不仅主题、背景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相似,其中对色彩也有许多一致的艺术构思.布丹说:“色彩就是鲜花”.霍夫曼说:“色彩丰富之际,即形式完美之时.”本文拟就色彩意象美三题,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晚明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集话本、拟话本之大成的三部集子。《红楼梦》是清代著名的满族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虽然两书的内容丰富多样,作者的民族不同,生活的时代各异.《三言》的艺术成就也不能同《红楼梦》相比,但两书都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多种的角度,描绘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生活和命运,敏锐地发现和反映了女性身上所存在的优良品质。这使两书在妇女主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不仅可以看到《三言》对《红楼梦》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传统意义上"韵律"概念推演为一个美学范畴,具体讨论,则从艺术客体和欣赏主体两方面来进行.本文的基本看法是:作为美学范畴的"韵律美",从艺术客体角度说,由"韵"(气韵、韵味、韵致、神韵)和"律"(节奏、律动、律变)两部分组成,是"韵"和"律"两力辩证的统一。具体地说,"律"是"韵"的基础,依托,前由律生,律中显韵,韵虚而律实.由于艺术总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如此则韵律虚而形象实。又由于不同艺术样式的形象塑造有其特殊性,如此则不同艺术样式表现韵律美的艺术手法也不尽相同。至于欣赏主体之所以能感受到韵律美,那是因为欣赏主体自身充满着生命力的韵律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一个终生追求美的诗人。这一个性心理表现在他追求作品的艺术美、偏嗜女性美和沉迷自然山水美三个方面。郁达夫对作品艺术美的追求是对其在早年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自卑、孤独和忧郁心境的补偿和超越,这不仅使他以“美”作为创作的标准,而且使他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追求“美”:偏嗜女性美是对“诗意”的女性的审美追求,沉迷自然山水美是其审美追求在生活中的泛化。  相似文献   

20.
美的创造乃人生乐趣之真谛。翻译文学可谓是创造美之艺术。纵观世界,莎士比亚是世界上创造美最多之人,故以另一门语言重现莎剧之美,亦是一种美的创造。回顾往昔,莎译无数,之所以仍需重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给出了充分的解说,即"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