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绕不过的活路问题2006年是绿耕在农村工作的一个转折点,一个看似偶然实际必然的拐点.似乎是突然之间,我们发现田野间漫游的年轻人,集体聚会里欢声笑语的年轻人,和部分中年长辈一同,随着打工潮汹涌奔向了城市工厂,愿意留在村里搞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以往最爱与我们一起做事的年轻人,也都出去了.村民都说,在家没活路了.其实几年前我们初进村,他们就讲过活路(生计)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觉得身为社工的自己没有能力回应生计问题,另一方面也习惯性地绕过了村民生计艰苦的现实、从贫困/落后的建构来解读村民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使得我们在前期浅尝的几个生计项目一一落败后,不敢再踏入雷区.社区空壳化,昔日一起共力推动社区改造的人也离开,农村社工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要么离开,要么留下来直面生计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当代老年》2013,(4):47-47
二十一、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相似文献   

4.
相面故事     
什么是道?道在那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向我们阐述了道,不过其内容浩瀚,难以让大家抓住精要。其实从“道”的字型来看,“走之旁”为变动的意思,“首”为头,为一个人的思维,综合起来就是要有一个变动的头脑,这就是道。细细琢磨,“与时俱进”这四个字何尝不是大道精髓。  相似文献   

5.
佛经故事     
以下各篇故事,分别译自《百喻经》和《杂譬喻经》两部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6.
图片故事     
《女性大世界》2006,(5):156-159
  相似文献   

7.
《老人世界》2010,(8):62-62
1.猜年龄 张大妈问三位青年工人的年龄,得到如下回答: 小刘说:“我22岁,比小陈小两岁,比小李大1岁。”  相似文献   

8.
老陈故事     
何立伟 《老年人》2011,(9):34-35
老陈是我在湘地的朋友中最有趣的益友,亦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丈夫。老陈早已年届古稀,与我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他的时候,我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后生崽,他已是四十出头的中年客,瘦高个,颧骨突出,风貌俊逸。我那时是刚学写诗的文学青年,他太太已是诗名远播的诗人,诗写得极好,每每一往情深,是我们一帮写诗后生的偶像。  相似文献   

9.
罗安故事     
坐在茶馆里,罗安低头抿一口茶,店里人很少,只有两对情侣,闲闲地坐着聊天。其中的一个女孩子不时发出轻声地笑。在这样多日之后的一个黄昏,年轻的沉默的罗安看着宽宽玻璃橱窗外,喧嚣如常,心底那份隐约的痛又来提醒昨天。罗安将这痛抑制再抑制,将心里的皱褶抚平,再...  相似文献   

10.
小城故事     
倏然,这扇被情感尘封几何的智慧之门终于打开。他明白了,所有的季节都将飘零,人又何必愁肠百结呢?让过去的全部过去,从此不再提起。春别一九七七年三月,草长莺飞,乍暖还寒。花儿含苞欲放,柳丝迎风摇曳,梢尖轻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这撩人的春色,注定是个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她,一个12岁的小姑娘,一张白白净净的瓜子脸,挂着一对微笑时才浅出的梨窝。一双大眼睛,闪烁着淡定的眼神,不温不火。今天,她背着用红线锈着为人民服务的军书包,牵着弟弟的小手,跟在漂亮的妈妈身后,搭载汽车,又换乘火车,直到消失在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茫茫北国,与在军旅中的爸爸团聚(随军)。  相似文献   

11.
家教故事     
常读古欧洲小说的人,会频繁地遇到一类角色--家庭教师. 20世纪之前的欧洲,女性尚无公开工作的权利,一些家境贫寒又不肯依附男性的知识女性,就当了家庭教师.从电影<心火>里可以看出,女家教必须擅长绘画、钢琴、歌咏、文学,并且精通至少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12.
家教故事     
常读古欧洲小说的人,会频繁地遇到一类角色——家庭教师。 20世纪之前的欧洲,女性尚无公开工作的权利,一些家境贫寒又不肯依附男性的知识女性,就当了家庭教师。从电影《心火》里可以看出,女家教必须擅长绘画、钢琴、歌咏、文学,并且精通至少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13.
故事谜     
《老人世界》2008,(8):54-54
  相似文献   

14.
对联故事     
胡静怡 《老年人》2010,(1):48-48
一门风雅作谐联古时,私塾先生常以命题征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因耳濡目染,乡下的农夫樵子大都以对句为乐,即便是目不识丁者亦可为之。  相似文献   

15.
《当代老年》2013,(1):47-47
九、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相似文献   

16.
谜语故事     
《老人世界》2011,(8):62-62,12
欧阳修品菜题诗谜相传,有一次欧阳修到江边一家饭店饮酒,要了两盘菜。店主嘴巧话甜,热情招待.  相似文献   

17.
18.
谜语故事     
谜语故事腊月甘四,好一派迎春气氛。清早,一家店主将写好的上联“三人口中吞扁担”贴在大门东边,将另一长条红纸贴在西边。并贴出征联启事:“我的上联射一字,谁能作出下联,与上联同射.一字,本人赏大米一石。”霎时,围来好多人,却高兴而来,叹息而去。书转眼到了...  相似文献   

19.
20.
伞兵故事     
一位退役老兵,他有一段『不甚光彩』的历史。他曾是位空军伞兵,训练了半年,上机试跳时,面对机下的万丈深渊,他一屁股坐在机舱里,脸色蜡黄。飞机降落后,他知道自己的伞兵历史终止了,因为一个畏惧高空的人,是不适合当伞兵的。果然,他被调到了空军后勤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