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发展史表明,现代社会福利事业中政府与民间社会组织的"伙伴"关系实际上自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创立时就存在.中国早期社会工作发展阶段与欧美国家不同,经历了一个先由西方殖民者引入,然后被本土接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由于政府在社会福利与服务事业方面的功能不足,西方教会组织和本土民间社会组织在社会工作发生和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教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的引入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传教士大批来华,教会的活动及其影响达到了一个顶峰.半殖民地背景下,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实际上属于当时的殖民入侵的固有组成部分,不仅仅在宗教方面发生影响,并且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领域的活动,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介入.在这些有组织的活动中,有三类活动直接催生了社会工作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传统与特点之一,就是把政治传统与伦理道德结合起来。而以"修、齐、治、平"为代表的伦理政治学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最为概括性的内容。其原因主要是由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及文化特点决定的,对其作用进行反思与体悟对于现代社会政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快速社会转型期。这一社会转型是由改革开放启动的,它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变。事实上,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这场大变革,绝非只发生于经济领域,而是广泛而深入地延伸到政治、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及文化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4.
西方艺术史学者赫伯特·里德说:"艺术的发展阶段是与思想的发展平行的,而这两种发展又与社会密切相关.……现代艺术的形式发展是受到社会力量和经济力量的'调节'的".正是在历史转型、时代巨变的震荡中,世界性文化的跌宕起伏与剧烈变化,使我们迎来了"语言嬗变"的文化环境,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受到了普遍的挑战,而滥觞于上世纪初的"新中国画运动"则日益显示蓬勃与强劲的生机,中国画的"转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陌生化和鲜活感;其突出之处是,绘画渐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转而为对内在心灵与情感的关注与表现,即,"语言嬗变"、"心路历程"的思考与表现,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命题与特征.  相似文献   

5.
“五四”作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除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近现代知识分子不断发掘民间力量、激发国民觉醒的努力.底层民众被唤醒的同时也标志着近现代知识分子民间价值取向的孕育、形成。本文通过审视、梳理“五四”知识分子的这一文化自觉.对构建后现代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信念做一先遣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治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和西方思想史中,将政治放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学说和方法源远流长,并有着丰富的内容。但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社会学的产生是现代社会中政治与社会各领域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必然结果。社会学体系的建立及长足发展为之开拓了研究领域,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研究方法,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与变革——对人类生活及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注,直接促成了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作者认为,政治社会学在当代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社会结构、社会矛盾出发研究政治权力;2.从社会关系、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政治主体;3.从社会文化出发研究政治文化;4.从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出发研究政治秩序与稳定;5.从考察社会分层与结构的变化出发研究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现代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社会现代化指的是以现代工业文明替代传统农耕文明 ,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在内的全面社会整合过程 ,是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变迁和整体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蕴涵着丰富而又自成体系的社会现代化思想 ,但长期以来 ,基于以下原因 ,形成了种种误解 :其一是直接原因 ,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专用语境和理论逻辑等 ,而未曾直接提出当今学界的专业术语———“现代化”一词 ,只是用“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工业社会”、“现代社会”等术语来代替 ,致使个别学者断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没有现代化思想 ,如果有的话 ,…  相似文献   

8.
王昌芹 《现代交际》2012,(10):46+45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英语变体,其出现是一种客观存在。中国英语以其规范性和中国特色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交流中,建构着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并以其可理解性和交际功能,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原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社会建设就是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改善民生事业、社会事业、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做起为第一个阶段;着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现代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开放、包容的现代社会结构为第二个阶段;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现代化为第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许多学者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一条特别重要的经验,即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转型剧烈,但政治社会却相对稳定.一般来讲,考察宏观上结构稳定的方式是到微观经济社会运行领域中去寻找答案.贺雪峰新著《小农立场》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考察. 既有的研究对于当前农民家庭微观经济运行逻辑揭示不足.贺雪峰依靠常年不断反复调研,发现了农户微观经济运作的逻辑,从而揭示了这一机制——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理解了这一机制,就能够对基本经济制度如何促进农村稳定有序提供了一个有质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思想领域培植我们的现代根系 李振 西方现代思想界一度盛行的后现代思潮,可以被看成是对"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批判、反思和突围.后现代主义思潮包含了整个西方思想和文化非理性、启蒙之外的另外一个真实面向与可能.我们抛开文化批判、理性形而上学批判不论,后现代主义思潮最早在现代性最"根深蒂固"的经济领域,对增长瘾、增长癖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判,率先提出"零增长"的可能性,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及饮酒文化现状 中国是酒的国度,酒的发明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酒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以酒为核心内容,又超越了对酒的简单具体抽象,包括社会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辐射面极广,大至政治、经济、外交、文学,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不与酒有关.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文化已渗透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酒文化是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更是一种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启示。本文试从领域的新拓展、功能的新开发、形态的新突破三方面阐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德治思想曾经产生过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德治就是道德政治,是把道德运用于政治领域的一种学说。孔子“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强调了把统治者的修身视为治国平天下、实现德治的前提条件。孔子的德治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5.
让经济活动获得必要的自由,把政治权力关进笼子,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诉求.不过,中国社会对自由市场和政治公权力的理解跟西方社会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对于西方社会来说,经济活动的权力优先于政治权力,私权力压倒公权力,经济力量统治政治力量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当代西方一些学界和政界人士对经济自由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最小化的诉求,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主政治染指经济活动.因为在公共领域运转的代议制政府,天然地会按照数人头的多数表决机制来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16.
基于跨度9年的参与观察,本文采用民族志方法叙述了一个同时兼具博物馆和庙宇之名的建筑物从创意到启动再到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学界的参与、村民的努力和政府机构的支持与通融,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多种紧张关系在这个情境中被缓和、解决的过程。本文认为这个过程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双名制被激活并被现实地运用的文化技巧,这种技巧表现在公共事务领域就成为一种政治艺术。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科学的新综合,以期达到对人类行为的更好阐释与对人类本质的全面理解,这种必要性已日益为有识之士深切感受并作出了相应努力。由季羡林等中外著名学者合力编撰的《神州文化集成丛书》作出了初步的尝试,其中萧国亮所著的《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一书,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家族结构、皇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着力于探索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种层面论述了皇权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探索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皇权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制约与反制约的关系是如何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震荡,并揭示了由皇权专制的集权化与家族结构合力形成的社会开放性流动形成了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也是光芒四射。由于中国历史高度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特征给中国的人治文化的发展以及法律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而中国法治文化历史的各个层面中却都包含着大量的法律资源。法律运作中的本土性资源对现代的法律建设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文化的不可再造性和中国现代的"熟人关系"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要求我国在法律运作中要重视对本土性资源的汲取。本文主要阐述本土资源理论,分析中国法律运作中的本土性资源以及发展本土性资源对中国法律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阿富汗困局是当前国际安全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内暴力活动的外溢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与秩序.阿富汗的政治动荡自20世纪70年代持续至今,实现阿富汗政治稳定的关键在于完成现代国家政治体制的建构.阿富汗的国家建设是全球性力量、区域性力量和国内独特的社会文化力量之间复杂博弈的过程.通过场域理论和过程分析的重新诠释,本文认为在阿富汗国家建构的历史过程中,其政治结构包含了内外多种竞争性力量,并在多次互动过程中造就了阿富汗碎片化的政治结构.而政治结构、精英惯习和外部干预之间形成的特殊组合类型,是阿富汗国家建构进程举步维艰和极具"特殊性"的根本原因.在实践过程中,阿富汗政治结构的脆弱性与频繁的外部干预相结合,使得阿富汗长期难以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与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兴的力量逐渐崛起,社会日渐活跃,奴隶制度走向衰落最后崩溃,封建制日渐确立,奴隶改变身份获得自由的机会增多。此时,新的社会结构、新的政治体制正在日益形成,各诸侯国开始进行社会变革,如吴起变法、商鞅变法、管仲变法等。各国变法均在政治、经济以思想文化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如在农业、手工业以冶铸业等领域取得技术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使各国进行社会变革,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是互相作用的一种关系。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对当代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中国道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