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方维保 《文史哲》2011,(2):127-137
中国左翼革命文学是建构在伦理和道德化的"人民"和"人民性"的阶级话语基础之上的。左翼革命文学对"人民"进行了阶级论语境下的重新阐释,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俄罗斯民粹主义对于知识分子与人民的各自独立的论述,而剔除了传统启蒙主义文化和人道主义文化中的公民和全民的涵义,确定了其对于无产阶级的特指,并建构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民伦理秩序。根据这个秩序要求,资产阶级、知识主体与人民工农兵在文学想象中享受不同的伦理地位,并且建构起一种以"人民"替代民族、以革命政党代替"人民"和民族的结构。阶级论语境下的人民伦理秩序,直接造就了左翼革命文学的"人民性"情感规范和道德良知机制。在知识主体的文学言说中,享受不同伦理序位的社会阶层,在文学话语中接受差别性的情感待遇和形象待遇。"人民性"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的道德化情怀。对于"人民"艺术形式和话语传统,"人民性"建构起的是对于它的道德崇高感和知识主体的精神皈依感。更为重要的是,"人民性"还是一种文学的良知机制。知识主体作为创作主体,其价值立场、情感姿态、艺术形式追求都受到自我道德的约束和监督,会因接近而生欣喜感和幸福感,并因疏离而生失落感和罪恶感。由人民伦理秩序及其所衍生的人民性道德情感构成了中国左翼革命文学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2.
廉秀君 《理论界》2004,(3):36-3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来源于爱国主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实现民族独立为崇高事业,以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始终坚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英…  相似文献   

3.
鲁迅启蒙思想在其小说和杂文中都有出色的表现,而在更具文学经典性的启蒙主义小说中,指向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国民性批判体现了独树一帜的文化反思.鲁迅小说在五四时期引起广泛关注的国民性批判,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国民叙事”具有深刻影响.作为当代启蒙文学中反思国民精神的叙事,国民叙事的相关思考与鲁迅小说有颇多相通处.这种历史循环既说明民族精神改变是个漫长过程,也证明了鲁迅国民性批判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以往统治阶级文艺的少数精英立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然而,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民性文艺?列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致力于使人民摆脱“文化贫困”,培育人民性文艺的社会精神土壤;明确了人民性文艺的内在要求,坚持文艺创新来源于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成果服务于人民;强调文艺的“党性原则”,反对文化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坚持人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列宁的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启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国家和民族立魂;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民性意蕴。具体来看,通过坚持人民性的文化建设原则,坚持以党性推动文化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多维度正确认识和处理了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关系;通过确立人民性的文学艺术价值导向,坚持人民性的文学艺术创作导向,坚持人民性的文学艺术研究导向,多领域坚持了人民性的文化建设指向;通过坚持文学艺术要服务人民大众的原则,坚守人民大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激发人民大众的文化创作动力,多方面坚持了服务人民的文化建设方向。人民性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显著特性,必将在新时代的文化建设中迸发出强大的人民力量,为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人,他秉承、延续并发展了中国讽刺文学传统,又从异域的讽刺文学中吸取经验,开创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先河,为以后的深入开拓奠定了基石,成为现代讽刺家的先驱.他的讽刺文学以其超拔的讽刺思想和讽刺艺术,在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中占有着杰出的地位.他的《阿Q正传》、《肥皂》、《高老夫子》等现代小说,是现代讽刺文学的奠基之作.鲁迅的现代小说发展了现代讽刺文学,他的讽刺艺术,是对以“中和”为最高理想的古典主义审美原则的动摇和冲决,对既往婉讽、劝善、美刺精神的历史超越,是现代理性批判精神在艺术中的延伸和升华,代表着走向成熟和完备形态的现代意识.鲁迅的讽刺艺术,主要在两种相关而有区别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 ,五四文学是一种启蒙文学。显示了五四文学实绩的鲁迅即使在后期谈起自己为什么做小说 ,也仍说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而鲁迅的先驱意义在于 ,早在留学日本的时候 ,他就怀抱着启蒙的思想 ,以文学改造国民的精神。这不但是他弃医从文的直接动因 ,而且也是他翻译外国小说、写作《摩罗诗力说》等论文的原动力。《摩罗诗力说》建立了这样一个启蒙结构 :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恶魔 ,对于“天帝”——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的权威以及维护这种权威的统治者 ,要敢于破坏反抗 ,对民众要进行彻底的启蒙。鲁迅五四时期的小说《呐喊》《彷徨》…  相似文献   

9.
冯望岳 《晋阳学刊》2006,(5):110-113
赵树理是鲁迅启蒙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真正传人。赵树理早期形成的以科学与民主为魂灵的现代意识和人格理想,使他终生自觉坚持人民本位的民间文化立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大众化方向。他以极具独异风格的、现代性精神品格与民族化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创作,书写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光辉而不朽的篇章。研究“赵树理现象”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与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杜甫之后的一位最偉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長在民族矛盾和阶級斗爭异常尖銳、复杂的南宋社会。诗人一生始終站在进步的立场,主張恢复国土、坚持抵抗異族侵略的正义斗爭。他是时代的见証人和民族的忠实歌手,他的作品深刻的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本質和人民的愿望,他把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1.
(一) 高举爱国的旗帜,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一起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第一个显著特点。首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一贯坚持的光荣传统。从我们党诞生起就一直高举爱国的旗帜,并且一直为争取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我们党领导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维系其生存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其价值判断是处理国民与国家关系方面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对爱国主义的价值判断可以从民族性、人民性、正义性、历史性四个维度进行考察.爱国主义价值判断的四个维度在理论层面上表现为:民族维度是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人民维度是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正义维度是正义原则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历史维度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以他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冲锋陷阵,呕心沥血,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文坛的瑰宝,我国人民为有鲁迅和他的著作而感到无比骄傲。正如韩愈所吟咏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的著作将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鲁迅先生杂感的脍炙人口,是早有定评的。今天,在纪念鲁迅先生的同时,仅就鲁迅先生和小学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一人民性是古代文学研究中必须遵循和运用的重要原则。对此,近年来赞成的人似乎是越来越多了。但是,人民性的原则是否适用于对当代文学的研究,学术界的意见恐怕就难以一致了。什么是文学的人民性呢?简言之,文学的人民性,主要是指作品对待人民的态度,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利益和愿望。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学,是为包括工农兵在内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对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政治觉悟,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奠定爱国主义基石,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正确地观察世界、热爱祖国和人民,认识自己对于祖国的义务和责任.在建  相似文献   

16.
米哈伊尔· 肖洛霍夫是苏联文学杰出成就的代表.这位经典作家之所以能够历经时代变迁的考验,依然在大众心目中焕发出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创作的人民性.肖洛霍夫创作的人民性源于他"为人民"的创作初衷.他带着为人民写作的规划走入文学并终其一生都没有背离自己的创作目标.他对历史与精神真理的无畏追求为艺术创作树立了难以超越的典范.肖洛霍夫创作的人民性体现在其作品的真实性上.他的创作以异常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多维度多层次地反映了整个宏大的历史时代的伟大场景,证明了人民在巨大的历史转折关头的生命力和推动力,而且揭示出普通人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心灵的矛盾性,展现了历经无数创伤而走向幸福、 越过一切不幸而走向最高道德价值的人民的主题.肖洛霍夫创作的人民性还表现在他的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阅读、 在不同社会阶层及文化等级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上.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生里,为祖国和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财富和思想财富。这些财富蕴藏在他的全部著作里,包含在他一生的活动中。鲁迅和他的著作,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对于他遗留下来的精神宝藏,我们不能仅是珍若拱璧,而应该去不断地发掘,让这些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风俗画的热心倡导者,他不仅瞩目于美术范畴的风俗画,他还认为文学创作也应当重视对于风土人情的表现.在给陈烟桥的一封信中,他说:不但在木刻中应当“杂入”“各地方的风俗”之类,而且“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鲁迅自己的创作,便是很注意对于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世态的描写的,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莫不如此.在散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1934年,日本友人增田涉打算将《朝花夕拾》翻译过去,和鲁迅商议,鲁迅在复信中说到:这本散文集里是有许许多多“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的描写的.  相似文献   

19.
艾斐的《小说审美意识》(文化艺术出版社)一书,通过追踪新时期以来文学(主要是小说)创作的态势和对其在发展历程中所留下的美学轨迹的审视,并从理论上予以阐释、评判和确证,相当清晰地勾划出了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的现实形态.他对情绪记忆的潜在作用、美感“共呜”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在革命文学问题上的分歧,代表了知识分子面对革命的两种方式。创造社、太阳社在民族激情、阶级激情的支配下,出于对主义的认同而自觉追求某种秩序,而鲁迅却坚持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与批判立场,坚持对于意义的追问。从其特有的革命观和知识分子观出发,鲁迅以一种关系思维的模式,进一步从革命与文学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表达了他对革命文学的看法:其一,革命侵入文学,不可避免地造成文学的异化;其二,异化了的文学和没有了解革命本质的突变的知识分子也不会给革命带来任何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