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安徽巢湖在巢湖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缺失、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了发展巢湖石文化产业的策略,依托丰富的观赏石资源发展城市石文化产业既有利于传统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有利于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巢湖等8市的全部行政区域。论述了滁州市在都市圈内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滁州市与南京市的关系,着重研究了南京都市圈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南京对滁州城市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城市扩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滁州市应对东向发展战略,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为滁州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撤销了地级市巢湖,扩大了合肥市辖区的范围,势必会影响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基于组合评级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以合肥及其周边8个城市近几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一主成分组合评价法得出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出合肥经济圈的实际范围。结果表明,合肥经济圈应进一步扩容,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定远和全椒。最后针对合肥经济圈内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环巢湖空间结构及布局方面存在问题分析,从全域空间发展和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合肥市城乡生活、生态和生产协调发展的优化模式与优化战略,以城镇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等结构性内容作为城市发展的骨架,重构区域空间新秩序,实现市域空间的多主题、多特色、多模式、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巢湖流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区域,巢湖流域生态补偿,很大程度上是流域中下游地区对上中游地区和城市对农村地区的补偿。巢湖流域应以农村地区环境与流域水资源保护一体化为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包括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等系列补偿措施,实现城乡协调、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佛山“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的城市定位,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路径.研究佛山创意产业硬实力、软实力创新对城市品质的影响力。分析城市品质提升依托创意产业集群力、创新驱动力、政府政策扶持力、从而提升城市实力、城市活力、城市潜力、城市魅力。证实佛山创意产业发展有利于完善经济结构.有利于改善经济环境,有利于提升经济品质,有利于发挥文化渗透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鼓励和支持休闲设施供给建设,加之国民收入持续提高,节假时间增加,休闲旅游发展迎来新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结合巢湖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良好契机,充分依托环巢湖滨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及人文资源,通过渐进有序、文旅融合的空间总体规划,将环巢湖滨湖岸线打造成集自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公共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滨湖带状休闲空间,使其成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核心引力区域,为城市特大湖泊岸线相关保护和开发建设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环巢湖旅游发展与预期相比发展速度较慢、行政管理职能混乱、发展资金短缺等突出现状,提出了抓住巢湖并入合肥市行政管辖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城湖共生、加强招商引资等措施来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环巢湖旅游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巢湖湿地景观的生态修复是促进环巢湖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既是恢复与推动巢湖湿地景观生态保护、保持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独特性的关键环节,也是维护巢湖湿地区域内动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对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的综合分析,从保护遗存湿地原生态景观环境、恢复湿地景观的生态修复性功能、创建可持续的绿色的湿地景观运转体系三方面,提出了环巢湖湿地景观生态修复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沅 《金陵瞭望》2006,(22):20-20
由南京、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滁州、巢湖、芜湖南京都市圈八个城市建设部门共同编制的《走向崛起——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一书。于11月4日在滁州举行首发式。《规划纲要》是南京都市圈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部由相关城市共同编制的跨省的区域性五年建设规划,它的实施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已进入实质性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以巢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休闲度假旅游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时尚旅游方式,我国休闲度假旅游业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旅游资源丰富筑就巢湖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现实基础;知名度不高、景区管理散漫、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产业化水平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巢湖市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必须从人气、景区管理、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基础配套等各方面打造巢湖市休闲度假旅游业,真正将巢湖从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大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进入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快速成长阶段。基于中心城市和城市圈发展理论,着眼于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着力打造泛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新兴中心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发展的定位,研究合肥新城市定位的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安徽省政府宣布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其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这是安徽省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基于历史地理学的知识,从建制沿革的角度分析历史时期巢湖市的建制沿革及其与合肥市的隶属关系,进而找到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巢湖市划归合肥市代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5.
方言研究与地方民俗文化弘扬应互动互补,方言乃民俗事象,亦为民俗内容.巢湖方言习语记录着巢湖当地诸如生产、岁时、信仰等类型的民俗,映射着巢湖百姓生活万象,而巢湖民俗源自于巢湖流域百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模式、行为轨迹,从巢湖方言习语中可管窥巢湖流域民情风俗之一斑.巢湖方言习语具有地域自身独特的谐音民俗特征和富有个性的教育风化功能.巢湖方言与习俗之间关系大多是动态的、互存的和平衡的,只是世革言殊,方言语汇的消长并非与民俗演变亦步亦趋,新民俗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新方言习语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原来的点状分散式发展模式向块状聚合集中型发展模式转化,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组群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出来.长吉图作为纵跨吉林省三大地区的开发开放先导区,正在主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以增强城市发展潜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形成综合实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大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城市是与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形态,它以学习型组织为细胞。以城市为主体,在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习型组织,并使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城市战略目标实现系统整合,不断提高各级各类组织的素质,是一个城市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源泉。充分发挥学习型组织与持续学习和创新、在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本积聚上的重要作用,使之融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攀升,是学习型城市功能形态建设的主要立足点。城市区域内的各类组织应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带动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参与学习型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杭州城市发展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城市发展特色研究对于加强省域中心城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比较研究的角度,从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背景、相关城市间的关系和类似城市的条件分析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杭州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以及城市发展特色确立的基本要点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步的趋势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宁波等城市另辟蹊径、异军突起的案例昭示我们,城市营销可能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由此以宁波为例,介绍了城市营销的基本概念、实施及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