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2.
开封犹太人涵化是犹太人涵化之孤例.透过文化人类学的解析,中国社会宽容之特性是其涵化的前提要素,内外交流的阻隔是其涵化的加速要素,突破与外族通婚的禁区是其涵化的加深要素,而参加科举是其涵化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3.
<正> 躬园子哀其哲子无适,甫而长言之,皆诚语也.徒其言屡及于老夫,则适以增愧憾,而于无适也,无足为重,夫余何所禅益于无适乎?读书而善悟者,其天牖也;迪躬而必慎者,其天植也。余何裨于无适哉!且余即有曼衍之狂言,欲荐之无适④者而十不能尽一二;所已言者,立志而已.投老荒废,合喙则鸣,喋喋之言,枝纠蔓萦,闻之而不我厌者,亦不乏人.而择涂自蹈,拣贞邪之分,当念自惩,争义利之界,或一言及,则无不倦而欲卧。盖外厌其迂,知心固曰:是不利于我者。夺其处心积虑之所营,是夺饥  相似文献   

4.
确定古人的籍贯,应以其父祖的占籍情况和本人的生长地为主要依据,而不必拘泥于其远祖的占籍地。宋代晁氏家族文人辈出,晁氏“三祖”晁迪、晁迥、晁遘祖籍澶州清丰,真宗朝(998-1022)曾齐居京城开封。后来晁迪、晁遘后人迁徙至济州野、任城,而晁迥后人在北宋长期定居京城开封,未曾占籍济州野,历来不少文献将晁迥直系子孙晁说之、晁冲之、晁公武等当作济州野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开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发展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北宋时代;衰落于金、元以后。历史上开封所处的三个兴盛时期,也正是中原地区运河发达的时期。北宋以后,由于运河的湮废,开封也走向衰落。可以说,开封的盛衰,是与运河的兴废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一、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人们之所以要占据和占有空间财产,获得其产权,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当其空间尚为自在之物时,它就天然存在着可供人们使用的功能,所以人们才去利用它、开发它.而当空间财产成为商品时,这种人为的使用功能就又转化为空间财产的商品使用价值.1,容纳功能.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它固有的容纳功能.在常人的意识中,空无一物,是没有用处的.而空间财产的使用价值,正是在于它的“空”和“无”.中国老子著的《道德经》中有一段话:“ 户(门)牖(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人们使用其它财产,是要其功能释发于外,是“有之以为利”(?) 而使用空间财产,则是要使自身和所占有的财产置于其间,或往返其间,是“无之以为用”.  相似文献   

7.
问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与小用、何以辨之答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问尧舜与汤武之处事如何、答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则以、事、为、大。而处、之、也、难问小人义士君子三者之用心其同乎否、  相似文献   

8.
自韩灭郑后,郑国宗族散居于陈、宋之间,并"以国为氏",是为郑姓起源,至魏晋时期确立了以荥阳为郡望的著名门阀士族地位.开封之名始于郯庄公所筑"启封"城,西汉因避景帝刘启讳而更名开封,魏晋设置荥阳郡后开封隶荥阳.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以降,以荥阳为郡望的郑氏多以"荥阳开封人"自居,并寻求叶落归根,葬于开封.郑邕墓志的发现,更为此提供了新的佐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首都开封之所以引起中外史学界的广泛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宋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也不只是由于它是十一世纪前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繁荣兴盛、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的都市,更主要的是,因为开封不单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形态,具有世界性的典型意义的大都市。所以,通过对北宋首都开封这一大都市的深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在宋代的发展状况,而且也将有助于世界城市史的研究。 本文只就开封的人口、手工业工场和城市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开封的城市形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武强 《兰州学刊》2012,(12):43-51
开封城市历史虽然十分悠久,清代的相关资料却十分稀少,但从市井小说《歧路灯》中能整理出大量史料;再结合城市意象理论,从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区域等五元素的角度探讨清中期开封的城市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开封城市意象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节点元素,其他四类元素往往围绕节点而展开。这一现象反映着清代开封城市发展的特点及性质,即仍停留于传统时期;受到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开封的繁华和兴盛很难维持,其城市意象也只能停留于点状元素,城市发展逐渐步入相对落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试论谭嗣同《仁学》的佛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谭嗣同牺牲后如日,为其《仁学排序日:“《仁学》之所为作,乃为光大南海之宗旨,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众生何以要救?又如何去救?这在梁启超和谭嗣同眼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即佛教中所说的“我执”。有“我执”,则是众生必被拯救的原因所在;而破“我执”即是拯救之方法.因为只有破除了“我执”之人,才能“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才能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因此,梁启超在《仁学·序》中说:“今夫众生之大蔽,莫甚乎有我之见存.有我之见存,则因私利而生计较,因计较而生挂碍,因控碍而生恐怖,驯至一事不敢办…  相似文献   

12.
赵天改 《理论界》2010,(1):115-117
按照传统的北宋首都定位原因分析有两个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第一,北宋明明边患不断,为何还要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第二,北宋皇陵为何不建在首都开封而设在河南府的巩县?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从国家尺度上,分析了北宋首都定位于开封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缺陷,以及首都定位后以皇帝为首的政治家们在国家尺度上的平衡与弥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从新角度解释了西京洛阳地位崇高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翰林画师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杰作.该画不仅技艺高超,其所表现的当年汴梁(河南开封)的社会风貌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据说.原画无画名,“清明上河图”之称最早出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而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则把“清明”解释成“清明节”.此说多得袭用,在诸多评论该画的历史价值、社会意义、艺术成就的文章中,大多牵涉到画中的季节,以为就是“清明节”,其中包括极有权威的《辞海》(第1087页“张择端”条).笔者有幸在开封相国寺买了一套八幅《清明上河图》,借助放大镜,逐人细细观摩.又查阅了一些评介文字,发觉此说并不确.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4.
长歌当哭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益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  相似文献   

15.
《史记.高祖本纪》载:"沛公……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①上文说刘邦与杨熊战于白马,《汉书.高帝纪》、《资治通鉴.秦纪》均从之,当今学者的有关论著也多有信从。但笔者怀疑,《史记》上文记载刘邦与杨熊"战白马"是错误的,试证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你之辨与现代性意识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你之辨是指在我你之间作出区分的哲学意识 ,它区别于我它之辨 ,二者意味着两种不同的视角 ,我—你的视角与我—它的视角。这两种视角构成了古典的世界观与现代性意识之间的内在分野。通过我你之辨的视角 ,存在的特殊性也即个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产生 ,而现代性的意识又发端于对存在的特殊性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 ,现代性的意识是在我你之辨中发源的。  相似文献   

17.
驳对大众文化的三点偏颇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平 《理论界》2002,(4):44-45
当下,许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在谈到大众文化时,把它作为雅俗文化之辨的一个耙子,视为是冲击高雅文化的罪魁祸首,对它所表现出的娱乐性、流行性、无深度、模式化等特征多持批评立场。而我认为,这其中有许多偏颇的认识。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最近购得广西版《心理学》一书,粗读一遍,得益非浅。本书虽是综合大学哲学系的专业教材,但它却拥有了更大范围的读者,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打仗用得上心理学。“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习少不了心理学。推而广之,做思想工作的,搞人事工作的,乃至服装设计师。医务工作者,若能自觉地按照心理学的有关规律办事,无疑会收事半功倍之效。每个人都少不了要思惟,而思惟又是有其品质差异的:有的广阔,有的狭窄;有的深  相似文献   

19.
犹太民族素有相互联系,相互帮助的传统.历史上,形成于不同年代、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犹太人社区出于犹太民族传统相互间建立起联系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在不同历史时期来华的犹太人之间也不例外.本文介绍的两封与中国开封犹太人有关的中文信函就是犹太民族这一传统的见证.一封由上海犹太人发出的信件清楚地表明犹太人之间的亲情以及对传统的执着和固守,而另一封由开封犹太人发出的信件则表达了当时开封犹太人对犹太民族传统信仰的感情和切盼能获得外界帮助的心情.鉴于这两封用中文撰写的信函是第一次在国内公布,对于人们了解与之有关的历史,特别是开封犹太人当时的状况和要求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面前摆着李焰平先生和宋国栋先生主编的《干部文史百科辞典》(下文简称《辞典》)。它装帧精美,洋洋大观。有人嘱我为其写一评价。起初我有些顾虑:其一;这几年出版的各类辞典甚多,难免良莠不齐,如何既中肯地评介一部辞典的质量,又无廉价吹捧之嫌?其二,我于辞书类是门外汉,会不会说些不得体的话,而贻笑于编著者和读者?待翻看过几例、前言、目录和某些条目之后,觉得确实有些要说的话,便不揣冒昧,略陈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