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小说创作在其中尤占重要地位。人们回顾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成就时,无不推崇《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奠基作用,而惟对《故事新编》这部新奇的小说集却仍多疑惑,争论不休。 《故事新编》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集?应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 《故事新编》中的八篇作品大致是在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补天》、《奔月》、《铸  相似文献   

2.
引言《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小说①形成、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作品,本文从研究《搜神记》的故事题材及叙述手法入手,探求它与巫文化及史传文学的关系,由此探讨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古代章回小说的研究,自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问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众多小说史、文学史在章回小说发展期限划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鲁迅分为“明代小说”、“清代小说”;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分为“明初的小说”、“明中叶至明末的小说”、“清初至清中叶的小说”、“近代小说”;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分为“明代小说”、“清初  相似文献   

4.
睡虎地秦简《诘》篇是志怪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渊源性文献。作为巫术之书,其中志怪因素较多,不少条目已具有志怪故事的雏形。特别是其中的鬼怪形象、驱邪巫术及部分条目中体现出的叙事结构、人与鬼怪的交通模式等皆深刻影响了六朝志怪小说;其中的一个条目或片段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已经形成一种类型化、规模化的书写。《诘》篇与志怪小说同属于巫文化,这是两者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巫术的生活化特性和民间传播的特性也促进了巫术的故事化,促成了志怪因素向志怪故事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百年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初由鲁迅等人开创的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 ,筚路蓝缕 ,几经起伏 ,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系列实绩。这主要体现在对宋代志怪传奇小说地位和性质认识的演进、小说史的分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小说理论的探讨及文献资料的考辨等方面。但是 ,相对于宋代诗、词、文的研究 ,志怪传奇小说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正> 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占有杰出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独树一帜地塑造了一批花妖鬼怪的异类现象。鲁迅说:“明末志怪群山,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中国小说史略》)这就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在当时“志怪群书”中倜傥不群的独特风姿。郭沫若也指出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特点。对此,评论家也是承认的。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于清人小说《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等发表了好多评论意见。这些见解,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有关作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文艺评论原则与所持的批评方法上,也有助于我们改进当前的文艺批评工作。 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聊斋志异》这类“志怪”小说,从明末开始盛行。但那些小说大都“诞而不情”,不仅“大抵简略”,而且“又多荒怪”。要做到既从非同寻常的怪异事件中取材,又以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段与情节发展趋势,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处理好“花妖狐魅”等“非人”表现对象与人情世故的关系,确实是这类志怪小说取得独特艺术成就必须妥善解决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占骁勇 《云梦学刊》2005,26(3):22-25
宁稼雨所“撰”的《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意图超越包括《中国文言文小说书目》在内的许多小说书目和词典,但他著录一些己见著录、仍然存在并很容易见到的小说动辄云“未见著录”、“已佚”和“未见”,在小说的分类、类型问题上,也表现得轻率和随意。更让人怀疑他的“学术品位”的是,他的《提要》不但没有“尽可能标明出处来源”,而是大肆“掠美”,其中抄自李剑国的《唐前志怪小说史》和《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二书的内容最多。  相似文献   

9.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志怪小说的创作出现了千枝竞秀、万蕊吐香的局面.《搜神记》“堪称魏晋志怪之冠”,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具有超时空审美价值.《搜神记》是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干宝,为“发明神道之不诬”,“从古书和人民口头传说中搜集了大量的神仙鬼怪人物变异的故事”,以“修史”般的态度撰写而成的.原书三十卷,经历史长河的冲荡,至宋大部散佚.后来,明人胡应麟从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12.
张静庐先生的专著《中国小说史大纲》(泰东书局发行),问世于一九二○年六月,是打开我国小说无史局面的第一部著作,较之1923年12月和1924年6月分别出版的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上下两卷本为时要早,在当时杂乱而繁伙的作品中,能寻出一条进行研究的线索来,张静庐先生实有开  相似文献   

13.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律诗可 称一代之奇。 ——洪迈语,引自《唐人说荟·例言》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典小说渊源流长,从先秦两汉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到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萌生阶段。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虽对小说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严格说来,毕竟还标不上真正的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大多属宗教说教,充满了离奇荒诞的色彩;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只是记叙轶事琐闻,囿于真人真事。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小说的雏形。小说“至唐代而一变”。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它反映社会现实,有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  相似文献   

16.
从物语到小说——中国小说生成史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论中国小说史,首先要对“小说”一词下定义。可是,鲁迅以来有关中国小说史的著作里,找不到相关定义;只有从《汉书·艺文志》等古代文献之中找到的几个例子。二千年前的中国人以“小说”一词所表达的意义,和一百多年前的日本人用“小说”(英语novel的翻译)一词所表达的意义一样的吗?当然不同。我认为中国小说史也应该依据后者的意义来写:一、用口头语言来写的;二、从头到尾是一个个人的创作,且由作者自己执笔写下来的;三、还没受其他人的深度修改。所以我认为真正的中国小说史应该以《金瓶梅》为嚆矢。  相似文献   

17.
郭志强 《晋阳学刊》2006,(2):114-117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较早是由鲁迅论及的,他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讽刺小说”的论述被后来的众多文学批评者奉为对古代讽刺小说批评的典范,但他们没有看到鲁迅的讽刺风格观并未停留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之上,而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发现鲁迅讽刺风格观的转变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研究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19.
回首20世纪中国小说史,从鲁迅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世纪末社会各阶层关于金庸小说沸沸扬扬的争论,这个世纪的作家们经历了社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他们拥有了“文学革命”时期的光荣与梦想,也领略了文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落和迷惘。20世纪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因此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各种偏见和误读。而考察十八年来中国大陆的金庸研究,显然对萌芽于80年代中期的“重写文学史”讨论,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