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化成为过去10年欧洲研究最大的增长点之一,“欧洲化”概念本身也演绎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用法,但严格来讲,只有国家适应欧洲化和国家投射欧洲化属于欧洲一体化理论的范畴.从兴起的背景来看,欧洲化是欧洲一体化理论发展最新阶段的表现;从欧洲一体化理论坐标来看,国家适应欧洲化和国家投射欧洲化分别位于偏向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区域,但都没像之前的一些理论严格地靠近一轴.这样的分布特点说明虽然欧洲化延续了一体化理论中的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之争,但较之前的各种理论更有通融性.  相似文献   

2.
多个世纪以来,欧洲在世界历史上起着中心和支配的作用。然而,欧洲在历史上却长期处于分裂和混战状态。谋求欧洲统一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但欧洲在古、近代历史演进中统一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二战”后,欧洲的统一呼声不断,并进行着欧洲统一的新尝试。从欧共体到欧洲政治联盟发展进程来看,欧洲统一的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
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社会规范化、文化均质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欧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理性构成了一体化广阔的人文背景和基本要素。欧洲文化既是同源一致的文化又具有多样性特点,这两方面在欧洲早期一体化进程中都发挥了作用。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强调一致性;欧洲民族主义者则突出多样性。文化认同问题成为决定欧洲一体化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探讨在欧洲早期一体化进程中欧洲文化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统一观念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选择与欧洲这一群体成长密切相关的文化特质进行重构是欧洲统一的重要内容。十五十六世纪是欧洲从中世纪基督教认同向近代政治文化认同转变的阶段。在转变的过程中,欧洲统一观念逐渐与国家权力结构的认同结合了起来,出现了欧洲重新统一的构想:基督教统一欧洲的构想和主权国家结盟的思想。考察十五十六世纪欧洲的统一观念,对于深刻理解当代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欧洲一体化的文化认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认同是欧洲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它不仅为欧洲公民接受政治经济统一的现实奠定心理学和文化学基础,也制约着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进展。然而在现实中,文化认同更多地指向民族层面,对欧洲的文化认同感相对较为薄弱。为此,应当从欧洲文化的同一性入手,通过欧洲范围的文化交流与协作,建构超越民族的欧洲文化认同,使欧洲朝着更为紧密的统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解构欧洲     
作为一个话语元素,“欧洲”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概念。但是,如果对欧洲历史进行追述,通过对欧洲政治和文化现实进行剖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欧洲”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能指。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在这个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框架之外,欧洲历史和欧洲文化的嬗变却决定了“欧洲”自身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反映在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也反映在欧洲的文化认同当中。  相似文献   

7.
欧洲货币体系向欧洲货币联盟转变,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也是国际金融研究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原因,并阐述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利益和代价。本文认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利益和代价相比,利益是主要的。尽管在向欧洲货币联盟的转变中还会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但是欧洲货币联盟迟早将会建成。可以预料,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将会对世界经济格局造成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认同"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时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主要是由欧洲一体化进程本身所具有的超国家特性决定的。欧洲认同的发展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是历史上对于欧洲认同冲击最强烈的一次。债务危机不仅反映了欧盟经济体制方面的缺陷,更折射出长期存在的欧洲认同问题。但随着"欧洲2020战略"的主动实施,危机将推动欧洲认同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带着你的学分去留学”是目前欧洲学生通用的口号,它源自欧洲学分互换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为了实现学生的自由流动和学术互认,使欧洲高等教育更具吸引力,欧盟国家于1989年提出了欧洲学分互换系统,其主要精神是“将学生带到欧洲,将欧洲带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战后欧洲安全和防务建设中一直存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两条路线之争,英国在这场争论中扮演独特的角色。本文结合战后欧洲安全和防务建设由大西洋主义向欧洲主义迈进的历史,论述了英国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结论认为: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徘徊的英国,难以决定欧洲防务的结构,但可以影响结构之内的平衡;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不会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做出清晰的选择,欧洲防务仍将是二者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世界的"欧洲"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思想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欧洲"观念的产生.而这一观念的产生与欧洲认同密不可分.随着神话概念(对过去的认同),地理概念(对空间的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阶段的演进,欧洲认同逐渐加强,"欧洲"观念逐步形成,最早的欧洲一体思想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文化基金会作为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组织,与欧洲政府部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总体上可以归为补余、合作和制衡三种,其中合作是欧洲文化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的主流。欧洲文化基金会与政府通过项目实现合作,政府对项目进行资助,而由欧洲文化基金会实施。而欧洲文化基金会比政府更能满足欧洲差异化文化需求,并能对政府的文化职能进行有效补充。同时欧洲文化基金会借助于对欧洲文化政策的影响,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的渠道,实现了对政府的制衡。根据欧洲文化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的分析,本文还提出了与中国文化基金会发展相关的两个命题。  相似文献   

13.
戈登·柴尔德是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考古学家,同时也是欧洲史前史研究的专家。20世纪20年代关于欧洲文明的起源存在两种争论,即东方来源说和西方独立发展说。柴尔德综合两派的观点,认为欧洲文明的起源即存在东方因素,也存在欧洲自决的因素。柴尔德利用考古资料对欧洲文明起源进行探讨,这丰富了欧洲文明起源的理论,为学术界认识欧洲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古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的发端,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英语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早期欧洲文学传统的肥沃土壤,而是从中汲取了诸多营养。总体来讲,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的继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尽管德国地处欧洲中心,但在自我认同与欧洲认同的矛盾漩涡中,德国曾走过一段不被欧洲接受也不接受欧洲的"边缘"道路.德国是如何真正融人欧洲并成为今天欧盟的领军国家呢?本文从"认同感"这一关键词人手,以大量史料为依据,通过德意志民族对自身,对欧洲认同的起因、发展、和现状进行探讨,着重分析了从19世纪以来德国与欧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北约新战略与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冷战结束以后,欧洲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原苏联东欧地区因剧变而引发了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等。北约因传统对手的消失面临解散的危险,而欧盟独立处事的能力极其有限。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为了继续利用北约维护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借口稳定欧洲,极力倡导北约新战略。法、德、英等欧洲主要国家以“欧洲事务的欧洲化”为口号试图推出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推动独立防务力量的发展。美国与法、德、英之间因争夺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提出了关于欧洲安全结构的不同设想。美国、北约因不可逆转的欧洲化趋势,无可奈何地支持欧盟发展欧洲特性,建立欧洲支柱。欧盟因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接受在北约的框架内实施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一战不仅给欧洲带来了空前的劫难 ,而且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大陆的政治局面 ,兴起了一批独立的民族国家 ,奠定了现代欧洲的整个格局。本文主要论述一战对现代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探讨新格局形成的原因及一战后至今的欧洲政治格局总体发展形势 ,并对未来几十年欧洲大陆的整个走势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欧洲发展的一大特征,是以民族主义为导向的民族国家建设.在此过程中,欧洲文化认同呈现出四分五裂的状态.尽管存在着浪漫主义关于整体欧洲的构想,但这些构想却不能在民族国家的政治框架内实现.与此同时,欧洲向海外的扩张,却在欧洲之外为不同的欧洲国家公民提供了文化认同的想象空间,尽管这种想象往往伴随着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文化优越感和种族主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欧洲今天走向联合,有着古代中世纪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因缘".近代欧洲虽然一直处在民族国家的"分裂"之中,却没有中断和抹杀欧洲文明的统一性.欧洲一直存续着统一的伦理原则和法理原则的内涵,近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形成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具体反映了欧洲统一性的近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欧洲经济外交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贯彻实施的规制主义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前瞻性与适应性 ,竞争性与全面性等。规制主义的实施 ,使得欧洲一体化将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国际规则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为欧洲经济外交顺利实现促进欧洲一体化建设、提高欧洲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