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伟大旗手, 而且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形态的完成者。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 的传统,吸取了西方十七、八世纪的机械唯物论,十九世纪进化论、细胞学说及自然科 学的唯物主义思想,形成了其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但长期以来,哲学界对孙中山自、然观的评价存在着重大分歧。分歧的焦点具体表现在对孙中山“生元”(细胞)说的评价上。有人认为“生元”说虽然包含唯物主义因素,但总体上是二元论或唯心论,有人认为基本倾向是“物活论”,有人则认为是“活力论”。还有…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人,都能领略到中国近代哲学中所蕴藏的回肠荡气的主体特征。主体性不仅是中国近代哲学启蒙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作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正是主体性划定了中国近代哲学与古代哲学的理论分野。一、古代哲学扼杀、混灭了主体意识中国古代哲学是封建社会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这决定了它必然要扼杀和混灭主体意识,牺牲个人的权利和个性来维护至等无上的皇权及大一统的局面。1.本体论上推崇元气、天理、同心为宇宙本原,用整体吞噬和湮没了个体。在古代思想家看来,越是抽象、混饨的本体越具有包容性,它自身越没有规…  相似文献   

3.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在中国近代曾受到诸多思想家的推崇、鼓吹。陆王学派对中国近代产生过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其二,视"心"为宇宙间最高存在的主观唯心论;其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不羁的自主精神和自尊自重的人格。  相似文献   

4.
宗教研究在欧洲近代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近代哲学是宗教研究的一个结果。真正说来,近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宗教理解和宗教批判相同一的过程。这点也适用于德国唯心论或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改造。离开宗教理解和批  相似文献   

5.
吴琼  姚满林 《社科纵横》2010,25(6):129-130,151
近代哲学属于知识论哲学,受其影响,近代历史观有着明显的知识论倾向。本文试图从哲学对人的遗忘、近代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哲学体系化等三个方面来对近代哲学进行批判,这些困境深深暗示了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牛顿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中的自然科学情结魏义霞牛顿力学的诞生,不仅对物理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使西方近代哲学烙上了深深的机械力学的痕迹。几个世纪过去了,牛顿力学再一次以其浓重的哲学内蕴引起了中国近代哲学家的关注和兴趣。被中国近代思想家所极力推崇和狂热...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中国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中心问题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反映,它制约着哲学的演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通过“古今、中西”的相互作用,中国近代哲学论争主要在四个方面展开,即历史观(以及一般发展观)问题,认识论上的知行问题,逻辑和方法论问题,关于人的自由和如何培养理想人格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上,中国近代哲学都有新的成就。本文认为,恩格斯和列宁所揭示的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规律也适用于中国,但中国又有很大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实践(包括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标志着中西哲学在中国土地上开始合流,统一的世界哲学史开始了。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 ,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这使两人对不可知论的理解及其理论归宿大相径庭。但是 ,作为近代哲学的一部分 ,谭嗣同和严复的不可知论同样具有突破古代哲学的思维定式、肯定人的主体力量和贬低肉体、膜拜灵魂的共同导向。这是近代哲学区别于古代哲学的精神风韵 ,也是二人不可知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近代哲学表面看来是"认识论转向"之后产生的意识哲学,但无论转向,还是意识哲学,都无法真正说清近代世界观的本质,反而需要以真理的内在性为前提。真理的内在性在近代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追求确定性和主体性控制。而这两个主要特征的实质则是近代人抛弃了高于人之上的秩序,只允许被人承认的秩序存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1840─1919)中国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言和精神依托,中国近代哲学必须独树一帜,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国古代哲学的惰性、奴性和陈腐性,营造新的哲学构架和价值体系。这使中国近代哲学显示了与古代哲学的对立和差异,带有鲜明和浓重的转型特征。自从盘古开天地到鸦片战争,中国大地上虽然屡经改朝换代,更名改姓,但始终是中国人支撑政权。这是一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始终是中国的主人。鸦片战争急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把近代的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的屈辱深渊。亡国灭种的危险强烈…  相似文献   

11.
魏义霞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2,(3):83-90+182-190
中国近代掀起了一股宗教热,佛教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近代哲学家中,康有为与谭嗣同的思想最为相近,表现在佛学观上便是都热衷将佛教与孔教、耶教比较,都推崇华严宗等。在这个前提下尚须看到,两人无论对佛学宗派的取舍、对佛学经典的选择还是对佛学教义的阐释都存在巨大差异。有鉴于此,康有为、谭嗣同佛学观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从中体悟两人佛学思想建构的异同,又可以直观感受近代佛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史研究很强调哲学的不同派别及其斗争。例如,把不同的哲学观点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辨证法与形而上学、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等等。而对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哲学派别所共有的、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想倾向,却缺乏研究和探讨。这种状况不  相似文献   

13.
柳田谦十郎是日本现代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奋斗,想追求人生真理。但走着曲折的道路。从最初搞教育,接着信仰唯心论和宗教哲学,最后倾倒在西田的为人和其唯心论之下,完全变成为西田哲学的忠实信徒,并自命为是其实践者和保卫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西田哲学的代表人物,却...  相似文献   

14.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15.
J.﹄2 2 88房殿武八U 6J丹Uno ..古,自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人类通向自由的正确道路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论后矢无意识中国近代唯心论的“心”是什么?形而生学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试论穆勒的归纳观马浮儒学思想初探简论儒家的“中庸”从康德到马克思:完成哲学革命的契机吴方正庞发现王伟郭国灿杨永德魏义霞杨忠文魏志军膝复郑中鼎衣俊师一23.44一45·205·276·346·4文化与人试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郭齐勇试图腾泥福林论僻家文化的基本精神邵汉明评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说一一兼谈会社主…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主义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十分罕见,庄子、谭嗣同的相对主义是研究中国相对主义哲学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料.庄子的相对主义在先秦虽被视为奇谈怪论,却也由此而独树一帜。谭嗣同的相对主义在中国近代更是登峰造极.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和庄子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谭嗣同在《仁学界说》中便把《庄子》列为《仁学》的入门书.谭嗣同的相对主义也主要渊源于庄子.然而,二人的思想虽然同出一源,但却分流各致,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9.
休谟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但在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受哲学的两条路线斗争模式的影响,简单、消极地评价休谟哲学的倾向,这与休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很不相称的。本文试图在西方近现代哲学演变的背景中,从休谟哲学文本整体入手,判明其哲学探究的真实意图,剥出其哲学思维的基本内核,展示其哲学活动的独特魅力,以力求达到对休谟哲学的正确理解和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20.
薛小花 《社科纵横》2014,(3):133-135
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是以知识的最高原理,作为解释世界的永恒真理。谢林认为这个知识的最高原理就是自我、自我意识。自我的内在理智创造自我,自我的内在直观感受这个创造。自我就是自我=自我,通过自我创造自我、自我意识。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体系,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见人不见物。谢林的先验唯心论体系的功绩在于建立了以人为本的哲学,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好理论准备。其内容是唯心的,方法是辩证的,思想是革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