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翻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从功能对等的视角看,翻译强调的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接受者对于信息反应的对等。翻译教学作为以双语(英语和汉语)的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文化传播更负有直接的责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翻译教学具有比对一般外语教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功能对等这一翻译原则在翻译教学,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本,其目标便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图。结合广告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对等理论,探讨英汉广告翻译的注意事项和翻译策略,揭示功能对等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功能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即译文和原文在交际效果上具有象似性.纵观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基于象似性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不仅构成其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指导、优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4.
指出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语言转换行为,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文化的差异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和功能对等的概念,有助于找出传递源语文化信息的最佳方式,寻求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而实现翻译中的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5.
风格对等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大大促进了翻译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哈克贝里?费以恩历险记》中译本,探索儿童文学翻译如何实现功能对等。为了说明翻译中的对等,本文从"意思对等"和"风格对等"两方面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把主述位这对概念运用于翻译实践当中,根据收集到的语料从两个方面分析说明如何做到翻译中的语义对等转换,再现源语言的信息价值与交际功能。实践表明,正确运用主述位概念能有效地做到翻译中的语义对等。同时,典型性译例分析表明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阐释了品牌翻译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语义对等和语用对等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在品牌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以确保品牌名称翻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译语能够传递源语的声色之美、传神之美、形式之美与文体之美,这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者们作了种种探索与研究,尽力促使译语与源语的对等。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对等理论有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与语用对等这四个主要原则。这些原则在语言翻译研究领域各自有其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握好对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运用是个值得我们不断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上个世纪中期在翻译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早先传到中国的翻译理论之一。赏析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对钱钟书《围城》的英文译本,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该作品汉英比喻翻译中的体现,进而发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比喻翻译能有效地弥补文化差异,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等值论认为翻译活动是跨越时空和语言的交际行为。翻译等值体现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和语用两个方面。等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功能等值” ,不能片面、绝对化地理解等值论中的“对等”概念。等值论对功能语篇的翻译有着全面、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功能对等以言语交际为基础展现出译文和原文之间具有象似性特质,在交际效果上表现为读者反应的象似性映射,在翻译过程中表现为语义和语体的象似性对照。由于读者的多层次结构以及语义和语体的多重涵义,功能对等的理论体系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象似性翻译标准,这对翻译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功能等效论与跨文化广告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翻译主要是商标和广告词翻译,包含了许多跨文化因素,体现了功能等效原则的可行性、相对性以及局限性。完美的翻译应做到音、形、义的相对统一,即译本同源本一样,对消费者产生相等或近似相等的效果,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相似文献   

14.
翻译等值是保持源语与目的语的信息对等。新闻标题是信息功能的语言栽体。本文通过对新闻标题的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对新闻标题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略谈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语用含义和言语行为两个方面论述了语用等效的实质。语用含义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言语行为分为三种:言之发、示言外之力和收言后之果,其中示言外之力是言语行为的核心。语用等效的实质就是传达出言外之意。该文进一步分析了由于言外因素及言内因素导致的翻译错误,提出语用等效翻译和交际语用等效翻译的实现途径,阐明了语用等效翻译在翻译实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类特殊文本,法律的翻译必须将准确性置于首要位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法律翻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想.文章从词汇、句子、篇章及文体四个方面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并得出结论:法律翻译应尽量追求原文与文本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7.
对等性是翻译质量的一个根本方面,翻译质量评估中应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考虑对等。翻译的主要任务是确立源语篇(ST)和目的语篇(TT)之间的对应,考虑源语篇作者的意图,同时产出的译文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相比于信息性语篇的翻译,文学翻译涉及多个因素,包含基于译者概念预设和文化预设的阐释,故应主要以原文与译文的语用及功能上的对等来评估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及语意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两者方法的根本分歧是交际翻译法强调表达效果与原文和谐统一,而不是语意的对等.本文以杨宪义、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中的文化语汇的翻译为例,简要分析了语意翻译及交际翻译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语用等效翻译是翻译学最近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但是对于其概念尚未形成一种统一的看法。语用学的各种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等,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不同的视角,实现更大程度的等效翻译。因此,语用等效翻译,就是借助语用学的各种相关理论研究翻译现象,以期实现译文对读者的影响与原文对读者的影响之间最大程度的等效。  相似文献   

20.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建立在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读者反应上。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归化的方法,这一理论会误导译者在翻译中改变原语的文化含义。功能对等是有明确目的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