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演进及对就业问题的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大虎 《天府新论》2005,4(4):47-49
由于中国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之间构成的劳动力市场是非一体化的,是被分割的,而且这种分割更多的不是体现为功能性分割,而是一种制度性分割,劳动力市场由于既有制度的差异被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活动的劳动力,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分割性收益”。因此,人们想方设法进入分割收益区,造成了主要劳动力市场激烈的职位竞争状况。而在由西部地区、农村和乡镇企业所构成的劳动力市场里,就业则相对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体系中最基本的子市场,也是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展劳动力市场,很有必要弄清楚各类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本文主要在江苏各类劳动力流动的统计资料基础上来研究探讨这一问题。假定绝大多数劳动者是将收入变量作为决定其流动与否的最主要因素;假定劳动者能够自由流动,那么引起劳动力流动的初始动机,主要来自于不同职业(或产业、行业、部门等)之间的预期收入差异。对这种收入差异的分析,要借助机会成本概念。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为做某件事而牺牲掉的其它机会。对劳动力要素来讲,机会…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为主配置资源.离不开生主要素市场的建设,其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江苏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卓有成效地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必须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这就需要探讨江苏劳动力市场发育的问题。一、江苏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1.国内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为劳动力市场的萌发提供了生长点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兴衰与劳动力管理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建国初期,政府所采取的灵活的劳动力管理政策,曾有利于原有劳动力市场的沿续。但5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统一调配劳动力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巩固,劳动力市场趋于萎缩直至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契机。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为劳动  相似文献   

4.
国内有关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研究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的作用,而忽视了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应用Neumark分解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对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城乡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中,由个体特征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71.47%,劳动力市场户籍歧视所引起的工资差异占17.53%,而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占11.00%。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歧视的作用,才能准确地估计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城乡劳动力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5.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辛仁周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劳动力市场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仍然滞后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发...  相似文献   

6.
借鉴蛛网理论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成因.指出在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间的紧密联系远未建立,且人力资本高职教育投资具有决策的先行性、非完全物质性、信息不对称性等特性的现实状况下,要做到高职教育发展最大程度上适切于劳动力市场,应通过对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预测,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透明性,为学习者及相关机构提供辅助决策信息.探究了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的思路与分析框架,以及衡量劳动力市场前景的信息指标.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不仅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划分为技能型劳动力、普通劳动力、弱劳动力与半劳动力等几种类型,而不同的劳动力类型与市场型、混合型与福利型就业政策相适配。欠发达地区就业政策的精细化不仅表现在不同劳动力类型与差异化就业政策之间的精准匹配,而且还构建出了立体化的就业政策体系,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在该体系内梯度上移与向外融入到双循环的大市场之中,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相统一,以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杜鑫 《晋阳学刊》2009,(5):45-49
在失业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理论派别从不同的假设前提和理论视角考察了失业的不同方面,形成了既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失业理论的发展大致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从总量分析到个体分析的趋势,日益注重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之中深度发掘失业的产生原因。不同的理论派别对于政府干预的立场不尽相同,但在消除市场的不完全性、加强和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上是基本一致的。各种失业理论观点及其政策主张为治理我国当前失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1996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选择张根明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现状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无论对于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还是对于各级劳动行业部门转变工作职能、还实落实企业用工和工...  相似文献   

10.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①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一原本很明确的问题开始有了不同的争议。其中,主张劳动力是商品的人认为,“劳动者是主人与劳动力是商品二者是统一的,并存不悖;劳动力必然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西方的劳动力市场柔性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瑞美 《江淮论坛》2009,(4):61-64,78
西方的劳动力市场柔性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比较成熟,而我国目前面临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突出表现为就业压力。借鉴西方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了三项政策性解决建议:制定以不同层次劳动力为导向的就业促进政策组合、《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权变思想和建立功能互补的多层次的网络化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12.
内部市场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统一的社会政策对于内部市场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商品再生产与劳动力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社会政策与劳动力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劳动力自由流动与内部市场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内部市场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统一的社会政策与劳动力自由流动之间的关系得到体现.作为协调、改善和稳定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内部市场范围的社会对话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赵阳 《南方论刊》2010,(12):61-63
本文介绍了技能本位科技变革以及劳动力市场环境给低技能工人带来的潜在挑战,阐释了低技能工人、雇主和培训机会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丹麦和韩国的成人职业技能提升策略,总结出诸如时间、成本、渠道等要素直接影响到低技能工人整合技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力求对我国低技能工人的技能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先后经历了初步形成、巩固发展、丰富完善和突破创新四个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为背景,在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进和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划分为起步阶段、大规模流动阶段、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阶段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发展阶段。同时,研究发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同步性。为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应当从建立农村承包地动态补偿调整机制、促进农业合作化经营、创立依托集体经济的生活保障模式等方面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优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以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聚,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迁移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经历的社会现象,也是多数经济学流派所关注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从不同角度共同勾画出劳动力迁移理论的总体轮廓,这两类理论流派在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城乡分割的作用以及教育对劳动力迁移就业的影响等方面具有相通之处,然而二者在研究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剩余劳动力的来源、劳动力迁移的拐点、劳动力流动与空间的关系等方面存在观点分歧.比较这两类流派下的劳动力迁移的理论观点不仅有利于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来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能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劳动力迁移问题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一种需要耗费稀缺性资源,并受着成本、价格等因素制约的劳动力生产活动,它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同样明显地受着价值规律的支配。当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时,教育系统便受到巨大冲击。教育系统必须在劳  相似文献   

17.
胡新宇 《兰州学刊》2010,(5):144-146
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法国拓展国际教育市场成绩斐然,它成功地克服了语言这一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成为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国之一;纵观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法国为拓展国际教育市场所制定并积极实施的一系列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由体制转型、历史因素、国际竞争压力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是劳动力供给、需求和匹配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直接考察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状况得出三个结论:中国劳动力需求在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新兴的第三产业并不能吸纳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劳动力需求在区域上存在失衡,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同时,中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劳动力需求过低;劳动力需求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失衡,私营企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弹性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劳动力需求复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教育需求各有差异,因而客观地存在着需求变化和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推动社会发展,有时则阻碍社会发展。研究教育需求变化对大众选择受教育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正确、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制订教育政策,开展引导大众正确选择、接受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国家对教育的盲目需求,各种舆论的误导,大众对教育的盲目选择,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教育得东和个体选择西数太行为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能使…  相似文献   

20.
徐恒秋 《学术界》2007,(4):286-291
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集中体现在最低养老金与标准养老金的净替代率、福利体制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的关系、按功能划分的中央政府支出等方面.瑞典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植根于社会民主主义之中,蕴含着"全民福利"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和反思,对构建我国社会福利政策模式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