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老舍小说对北平人的传统人格,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向。传统人格是由血缘伦理、礼教秩序孕育出来的。老舍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具有主性和奴性两重根性。老舍寄希望于西方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菁华相结合,因此,他笔下的理想人物大多有传统的“侠义”与西方的“务实”的双重精神。  相似文献   

2.
老舍笔下的自杀者有着近乎一致的共同特征,老舍对他们不仅同情,更多的是理解和赞赏。他们身上寄托着老舍对中国古典文人传统的人格理想的继承与对西方文化哲理的吸纳,透射着老舍的生命观念与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3.
老舍小说的叙述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老舍高超小说技巧的研究,为建构中国叙事理论提供着基础.老舍整合了优秀的中国民间小说的细腻叙述、古典文学的篇章叙述和西方小说的叙事方法,丰富发展了叙事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石兴泽著《老舍与 2 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说开去 ,在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分析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传统 ,在与鲁迅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比较中分析老舍的精神气质 ,并就老舍城市贫民作家精神的某些特点作了精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长中 《南都学坛》2001,21(1):54-58
老舍和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同有异。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同,源于他们对中国小说叙事传统的情有独钟;二人小说叙事模式之异,源于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及个人艺术气质的不同,赵树理基本上是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重读和照搬,只顾及了“普及”,而缺乏创造性的提高;老舍则既继承了传统,又没有囿于传统,而是以现代的叙事方法,对之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适应并提高了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老舍“一生的创作是从旧体诗开始,以旧体诗结束”,期间写有叙事长诗《成渝路上》《剑北篇》等新诗,虽然文坛对其诗歌的整体认同不如小说、话剧,但老舍诗歌中显示出本真的人格气质和诗学理想。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持之以恒地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中寻找中国诗歌的创作路径,并由此形成老舍式思考与见解。老舍在1930年代对诗歌形式与格式、文字与言语、思想与内容等系列问题进行实践性思考,提出“诗是创造的”“人的文调”和“新旧相融”等观点,其理想主义式的命题指向的是作为诗歌创作主体的“人”的意义和价值,对当时诗坛中以“内容”“主题”为创作中心的思潮给予了观念上的补充。老舍对中国现代诗歌理论创建的努力,彰显出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涵养与开阔的中西交融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现代诗歌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出了一条路径、贡献了一份经验。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的塑造问题是小说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三国志演义》(以下简称《三国》)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明显地寄寓着作家乃至特定时代人民大众的人格理想,因此,深入研究理想人格中所包孕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是有必要的。这既是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塑造新时代人格的需要。我们认为,《三国》作者站在元末明初的社会文化土壤上,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追求和塑造的曲折历程,向儒家先圣汲取文化营养,精心建构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楷模,这对明清时代人格构成以及古典小说理想人格的模式,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尖尖的枞树之乡》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朱厄特的代表作。随着女性主义等思潮的兴起,当前评论界更多地关注作者在作品中塑造的坚强、独立女性。事实上,朱厄特并没有忘记男性,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不但有传统、刻板的男性,也有觉悟和可拯救的理想男性。正是通过对这些男性的刻画,作者不仅表达了她对男性的关注,更表达了其对男性气质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基于此,借助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探讨朱厄特在《尖尖的枞树之乡》中对男性气质的重构,指出朱厄特通过对支配性男性气质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了传统的男性气质,进而又在对"雌雄同体"双性气质的肯定和赞赏中,实现了对理想男性气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形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不应只采用西方机械技术构造与解构手法以及纯意识形态的真理输入模式。大学生精神人格的培养应走传统文化内省的第三条道路,即用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内涵来构筑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精神内质与内容:一是用“外化”、“入世”的理想人格确立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取向;二是用“内化”、“出世”的精神人格让学生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并懂得接纳与珍惜,以净化心灵;三是用诗歌与小说的美学人格打造大学生诗意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0.
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石兴泽撰著的《东西方文化影响与老舍文学世界的建构及其研究》一书,于2011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老舍心理的发展演变。其一,综论老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阶段。其二,考察老舍与西方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怀疑和拒绝是他的主要态度。其三,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的当代转型过程中考察老舍后十七年观念意识发展变化、生活和创作道路的选择延伸、文学世界的建构得失以及艺术生命的豪迈与无奈。第二部分,分析老舍文学世界建构与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9.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