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河北省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土地信托受托人型的农庄或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诸如土地流转速度慢、农业经营规模小、人才支撑政策不健全、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等多种制约因素, 在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经营、人才支撑政策、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风险与农业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6,(2):38-43
农业保险的推行有利于分散农业风险、恢复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出现分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风险,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新型主体可能面临更多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风险,传统的、非正规的风险应对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其应对风险冲击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企业家才能理论,本文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才能指标体系,包括企业家才能的素质特征、能力特征和绩效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江苏扬州190个样本进行分析,勾勒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的群像图.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企业家才能素质特征方面,呈现年轻化、男性化、乡土化、高素质化、专业化、多元化;在能力特征方面,具备了 一定的捕捉市场机会、组织生产要素、创新发展的才能.但是,企业家才能具有异质性,在绩效水平方面,各类经营主体具有差异性,才能较高的企业家才能有利于实现较好的绩效.下一阶段,应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培育机制,鼓励有创业意愿、有创业知识和经验的乡土农民成为农民企业家;完善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培训机制,培育具有更高企业家才能的农民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5.
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困扰与对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但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村金融体制不配套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从创新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分类建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培养新型农民等方面入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7.
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绩化倾向及矫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部分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形式主义等政绩化倾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政绩化会带来与当地经济发展脱节、难以带动农民致富、甚至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安定等不良后果。导致政绩化倾向的主要原因有地方政府的"经济人"属性、官员晋升考核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职责界定不清等。因此,应采取措施从转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念、完善官员晋升考核制度、科学界定地方政府职责等方面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9.
孔祥智  周振 《河北学刊》2020,40(6):110-117
受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内生发展扶持政策不足、政府支持效能较低等体制机制制约,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上非常脆弱,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力还较弱。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必须依靠与培育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快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改革系统化、协同化上下功夫;要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体系,探索数字化改造新路径;要全面提升政府支持效能,做好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政策机制化制度化管理、增强财政支农协同性等"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办、国办以及各级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意见,大庆市金融部门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不规范、银行信贷创新有待增强、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关系着我国农业的未来.调查显示:在其发展过程中,资金贷款困难已经成为影响其成长的最大困难,土地流转、技术瓶颈在少数地方也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平原资金贷款更突出,山区土地流转更突出.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大都表达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文化程度的愿望.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组建地方财政担保公司或支农基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用担保;积极协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土地流转;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培训,逐步开展农业企业骨干人员学历教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政策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约束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政策界定、土地获得、金融支持、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后继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发展约束。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和保障,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创新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风险规避、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与扶持政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撬动了我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结构的转型。研究发现外部强制性制度干预是发达国家促进本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国的关键问题并不是要否定扶持政策本身,而是要如何更好地贯彻政策精神,细化扶持政策,提高扶持效果。武汉近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表明,尽管外部政策制度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性发展要求才是其成长的关键因素。为此,需要从金融信贷、项目扶持、科技服务、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农业保险五个方面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张亮  樊梦瑶 《河北学刊》2022,(4):154-161
中国现代农业的从业主体,从组织形态看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从个体形态看就是新型职业农民。“两新”融合发展是各自的内在需要和客观趋势,但现实中并未真正实现融合,存在匹配性较差、培育体系不完善、自身认知和市场行为局限性、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扶持政策不能协调统一等问题。从典型案例得知,“两新融合”本质上是缔结增强双方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利益联结方式,以消除土地制度障碍为前提,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基础,构建“要素融合+市场化运作+三方协作”的融合机制,最终实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再生产的视角看,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的劣势,对农村三产融合提出了客观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因包括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赢利增收驱动、支持政策创新等。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三产融合模式包括第一产业后延、第二产业前伸、第二产业后延、第三产业前伸、第二产业前后延伸等五类。为更好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合作,创新融合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保障融合发展中的农户权益;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融合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47-5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纵向合作、横向合作,以及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乃至相互融合,初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农户自我经营与服务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和市场化交易模式等多种运行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它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适度规模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加速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户分享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各级政府应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土地经营权长期稳定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提供产权保护;改变政府的扶持方式,逐步取消对特定主体的扶持,全面转向项目支持;财政支持项目中应加大人才培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由于三农资产收储管理流转交易、信贷风险监测补偿、金融风险处置转化等激励约束制度或机制尚待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较大融资风险,导致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排斥明显,严重制约其发展。对此,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分别考察了在有无激励约束机制条件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博弈均衡状态,并对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状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博弈均衡状态具有显著影响,而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有效调整资金供求双方的初始状态。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风险的纾解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法律制度保障和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大庆市农业经营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大庆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庆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关键是金融要素资源的乡村配置,这既需金融供给侧发力,也要提高金融需求有效性。金融素养是影响有效需求的重要变量,金融素养缺乏会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知偏差与非理性决策,抑制有效金融需求。CSQCA模型定性分析发现,金融素养是产生金融需求的必要组态构成,借贷行为由主体认知与决策环境共同决定,验证了Simon的“有限理性”;通过Probit模型实证,得出结论:金融素养对金融需求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存在需求型金融抑制。因此,通过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素养,拓展金融交易边界,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均衡水平,将显著增加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