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辞》的时间意识表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从循环的时间观来看 ,潜藏着四季、朝夕与生命情感相对应的原型模式 ;二是从线性的时间观来看 ,强烈地表现出对时间迁逝的敏感与焦虑。其原因根植于楚人的日崇拜文化。《楚辞》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呈现出阔大与开放的特征 ,这与作者的观照方式以及当时的神仙思想、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楚辞》的时空意识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 诗经》中的时间意识,第一是指向日常生活形式。其次,时间意识也具有人们感知生命和表达情感的内容。第三,周人将个体生命延伸到现实之外,因此,对于时间的关切自然延展至权命、时运和先王等三个方面。先民对国之权命和人之时运的喟叹,与对先祖之德的追述结合一体,是从生命观和历史观的角度去阐发时间意识。这是古代社会宗教观念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和《庄子》用较大篇幅书写"死亡",贾宝玉惊心动魄的死亡言说是对《庄子》中死亡意识的接受。贾宝玉和庄子的生命哲学逻辑都是死亡焦虑下的应对机制,他们的死亡观都体现出对"崇高死"和"伦理死"的消解。贾宝玉在生存应对和意义追溯上与庄子存在差异,这凸显了该人物形象的超越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酒国》是在鲁迅传统及《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吃人"主题的再现从而与《狂人日记》取得了某种精神对应。两篇小说中的"吃人"内涵同中有异。第一层面都指向真正的肉体"吃人"。第二层面是指向象征意义上的"吃人",《狂人日记》侧重于文化文明层面的批判,《酒国》侧重于现实政治层面的批判。两者的"吃人"都具有巨大的同化性与普适性,启蒙者形象被彻底解构,表现了改造"吃人"文化的艰难。两者都表达了对未来的焦虑和渴望。第三层面可作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上的理解。产生于20世纪的《狂人日记》和《酒国》体现的人道立场、启蒙态度、民主观念与批判精神,使之和古代的同类"吃人"题材的作品划上一道分水岭。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罗卫夫人》从物理时空的描写自由滑向心理时空的刻画,进而指向政治时空;时间同步的进程蕴含着空间的扩展意图与帝国野心;空间转换中隐含着时间的断裂与延续、人物的出路与未来。空间、时间及其转换,明显指向了文本的政治蕴含。从时空的政治性层面来探讨《达罗卫夫人》的时空书写艺术,对于管窥伍尔夫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丁磊 《金陵瞭望》2011,(18):85-85
《最爱》确实不是顾长卫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但却是顾长卫拍的最可看的一部电影,蛰伏4年,顾导演以《孔雀》和《立春》的腔调包装了朴实而华丽的《最爱》。  相似文献   

8.
莫言的《红高粱》与贾平凹的《五魁》是中国当代婚嫁题材小说的两朵奇葩,都讲述了婚嫁仪式的全过程。相同的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一个表现原始生命力的张扬,一个叩问文化道德压抑下生命欲望的变态。它们都指向人的生命欲望和生命意识的思考,顺应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文化寻根热潮。两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殊途同归的命运体现出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伦理道德扼杀人性的思想的批判,肯定原始生命力的张扬。  相似文献   

9.
古典人生哲学的解体──论《红楼梦》的时间意识冯黎明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包括空间、时间两方面,当这两方面不仅指向自然事物而且凝聚于人自身时,空间知觉演变为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确立,而时间知觉则演变为对自我的本源、出场、留宿之间关系的把握。因此,如果说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0.
等待与漂泊是文学传统中以救赎为中心的古老母题,在《圣经》中,救赎最终表现 为重返乐园。《等待戈多》围绕着这两种行为展开,但人物行为的隐喻性却突破了舞台时空 的限制,舞台上的时间连接着过去未来,空间隐约指向天堂地狱,等待和漂泊无休无止,人 们却离最初的乐园越来越远,看不到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时间与空间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秩序是与人的生命状态及精神体验密切联系的,时空观属于一种意识范畴,有着严肃的伦理道德指向。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垂死的肉身》中的时空细节进行解读,分析其中的道德伦理内涵,呈现出人与时间空间的冲突;只有建立正确的时空观,才能帮助人类走出道德困境,找到自身在茫茫宇宙中位置与方向。当时间迫近或身处异地时,人们懂得如何承受自己,实现人与他人,最终与自己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2.
文学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有如创作主体在文学发展的时间轴上以“影响的焦虑”这一形式与时间和时代产生互动和影响,其与地理空间也存在着更紧密互动的联系:一方面,创作主体受地理空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激发,并在题材、情趣、风格等方面受到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创作主体也通过创作活动反作用于空间,通过文学的中介对人文地理与地域文化形成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书写了纷繁多元的死亡意象和死亡焦虑下的人生在世,将世人百态和他们的命运轨迹呈现出来,映射出多元的生死观,体现出对生命终极问题的追问与关怀。死亡焦虑是《红楼梦》人物行为的深层动因。探究人物设置背后的死亡意识,有助于全面把握《红楼梦》的审美特征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寿词、情词以及咏人生苦短之词,构成了《珠玉词》死亡焦虑的主旋律。对时序变更的感知和宇宙永恒的体悟,是《珠玉词》死亡焦虑籍以生成的两条途径,也因此成为词人表达焦虑的主要方式。《珠玉词》的价值与意义均由此见出,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相似文献   

16.
《万寿寺》里的时间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的形式因素:时间的小说塑形指向对自我之谜的探索,通过不断将故事时间放到一个新的时间起始处的手法,以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叙事技巧,将自我扩展为一段广阔的时空,创造出自我的奇异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边城》最为集中地表现出沈从文的生命理想,寄托着他对理想生命形式的热切期望。小说一方面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处理得非常模糊,另一方面对故事发生的空间即环境却处理得异常分明,通过这种特殊的时空处理方式构筑起一种具有理想色彩的生命形式。这使边城在小说中具有整体象征的意味。同时,在《边城》的深层意义结构中,还存在着一个理想生命形式的消解模式,这表明沈从文游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言说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8.
“对我来说,中国新时期文学无疑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过程中,我生命的旅程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自始至终我都没有丧失对新时期文 学的热情与信心。阅读、思索,对话,争论,写作……新时期文学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的 生活。”(《文学现场·后记》,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10月)这一段坦诚的告白叙说了吴义 勤教授对 于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过程的生命记忆。换句话说,文学的潮起潮落已融入作者真实的生命 空间,既潜伏着不可或缺的时间流程,又跳跃着文学自身的脉搏与心动。这是一种亲临现场 的有趣意味,…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自然哲学·时间和空间》这一章中,彻底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科学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相似文献   

20.
《死火》不是从单一的"生命"的视角,而是从"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想象火。这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鲁迅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独特发现,明显地注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可以说,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想象与发现。《雪》确实是一个仅属于鲁迅的"新颖的形象",而且包含着他对宇宙基本元素的独特把握与想象。《腊叶》是最具鲁迅个人性的一个文本,他所感到的,是自我的生命与自然生命("木叶")的同构与融合。因死亡而证实了生命的意义;反过来死之绚斓正是出于生命的爱与美。———这同样属于鲁迅对生命本质的一个独特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