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吴芳吉全集笺注》对著名巴蜀诗人吴芳吉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和笺注,《吴芳吉全集》表现出吴芳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的执着追求,抒发了吴芳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当下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2.
吴芳吉作为爱国诗人早已享誉华人世界,而他作为教育家尚无人为之立论。从吴芳吉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渊源落笔,从人生观、认识论的高度,论述诗人、教育家吴芳吉教育实践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以质疑和否定儒学为基调的20世纪初期,吴芳吉的教育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儒学色彩.为使儒家“诗教”与“礼教”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吴芳吉对儒家的性善哲学与礼教思想进行了具有时代色彩的阐发与扬弃.在追溯吴芳吉儒学思想渊源的基础上,文章分析吴芳吉的性善哲学与文学教育观的密切关联,并从道德哲学的层面析解吴芳吉伦理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展示吴芳吉儒学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芳吉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教育家与诗人。在新旧文化交替之际,吴芳吉杜诗学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别有独到之处。吴芳吉采用传统知人论世的方法研究杜诗,把每首诗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与诗人生活经历充分结合进行细致微观论述。在艺术手法上,吴芳吉推崇杜诗用典、叠字和炼句,倡导回归传统的诗教观。吴芳吉高度认同杜甫忠君爱国的思想,将杜诗的爱国思想作为教育的工具,传授给学生。吴芳吉的杜诗学研究,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他对杜诗的推崇实际上是在新旧诗歌交替中,对中国本位文化与民族文艺的传承与嬗变。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先生《岑嘉州系年考证》(以下简称《考证》)、陈铁明、侯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附录《岑参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并谓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岑参由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这是正确的。但他出刺嘉州的缘由,二文却未予揭示。现据有关诗文及史料,对其原因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已故民盟主席张澜,在民主革命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大半革命生涯是在其家乡四川渡过的。抗战胜利后,他从成都到重庆,为国共和谈而奔走呼号。1946年5月当陪都重庆的大小官员纷纷“还都”东下的时候,他却留川返回成都。而当同年底时局险恶之际,他则以年迈之躯抱病出川,从此告别嘉陵江的父老乡亲东下到沪。在沪他渡过了民主革命最后的岁月,为推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新中国进行了不  相似文献   

7.
吴芳吉在《自定年表》中提出:“以旧文明的种子,入新时代的园地,不背国情,尽量欧化,以为吾诗之准则。”这表现了他的文学思想发展观:以中国文章优美之工具和中国文化固有之精神,写时代之内容;对西方文学狎而玩之,汲引而同化之;不嫉恶而泥古,惟择善以日新。  相似文献   

8.
傅斯年1926年底至1928年底在中山大学任教.他受命于改革之时,注意加强学科建设,重视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己任,史学研究成果丰硕,为中山大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话题中,吴宓与《学衡》杂志是分割不开的合二而一的话题之一。说起吴宓,人们总是要提到《学衡》杂志;说起《学衡》杂志,人们也总是要提到吴宓。这一现象本身,表明了吴宓与《学衡》杂志的关系非同寻常。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吴宓从1922年1月到1933年7月,作《学衡》杂志总编辑兼干事历时11年又6个月之久,构成了吴宓人生征途上的一个阶段。吴宓主编《学衡》杂志时期是他一生中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是吴宓“以筚路蓝缕之力”企图“为亚洲建一新希腊”的时期,也是人们念念不忘、非议颇多的时期。剖析《学衡》时期的吴宓,即可认识吴宓全人之大半,即可窥视本世纪初叶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人生追求和社会选择之一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一己之见,乞望得到有关学者。专家,读者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张澜(1872—1955)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他整个一生的前期、中期和后期虽有某些变化,但他思想观念上却有着一种主导性和连续性,支配了他的言论行动。这就不能不从他的哲学思想上进行一番探讨。 一 张澜一生尚义,经常以义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1947年4月,在他《76岁自勉集语》(《张澜文集》第304页)中,首句书“以义持己,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常以“以义  相似文献   

11.
吏称吴均体"清拔有古气".人们探讨吴均体时多关注吴均的山水边塞诗,而对吴均的艳诗忽略或者排除在外,吴均艳诗将永明体与传统诗歌抒情模式结合,以复古为新变,情感真实强烈,辞藻清秀,重兴寄,与吴均其他题材诗歌一样有"清拔有古气"的内涵特征,当属于昊均体范畴,体现出了梁代文坛的思潮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吴"吴语读"ng","鱼"吴语亦读"ng",两者同音;国语"吴"读"wu","鱼"读"yu",发音迥异。吴国传世最早的青铜钟记载称"工",写作"■■",吴王阖闾、夫差剑称"工吾",写作"■■",吴国青铜镜又简称"吴",写作"■";"吾"早期金文写作"■","后省略为"■",《说文》释为第一人称,我释为捕鱼之"帆船",由此释"■"为"大舟"。史载吴国有"余皇大舟",实为"吴王大舟",是为吴国旗舰。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前后,对中国古典戏曲遗产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很不容易,吴梅是第一位学术权威。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西厢记》文学语言的优美,框架结构的煞费匠心,同时从曲律(音乐)方面发现《西厢记》也是完美的。可谓有胆有识。他尖锐地批评了金圣叹对《西厢记》的窜改,也是令人信服的。吴梅的评论实际上论证了《西厢记》“天下夺魁”的地位与“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对20世纪的《西厢记》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大澂评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 ,吴大因甲午援辽惨遭败绩而长期遭受非议。然而 ,全面考察其 2 0余年的为政生涯 ,可以看出 ,吴大并非一无是处 ,其所作所为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尤其是在治理黄河方面成绩卓著 ,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敢于直言、体恤民生、勤政廉洁、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封建官吏  相似文献   

15.
在佛教昌盛的武则天执政时期,武则天与儒家思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为了夺取政权并进而维持自己的政治统治,充分利用“从周主义”、政治“正名”、重科举用文臣和制《臣轨》等儒家思想为其服务,武则天是一个务实的“以儒治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在老子哲学中占有重要意义的"无"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无模式"。它由无形、无名、无为、无不为、成私、无欲等环节组成,强调万物万形,不能用固定的摹本来审视和理解他者,也不能把先入为见的东西强加给他者,对他者采取控制的姿态,更不能以占有他者来作为自己利益满足的手段和途径。必须尊重他者,个人的价值在于在参与万物的实践中给他者合本性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做出贡献。具体地说,就是尽量不干扰他者,尊重他者的个性,宇宙万物正是在这样的境遇里得到最大的个性发展,这是社会最大功用的实现,也是老子反对虚无而追求厚实的宗旨所在,正是这些形成老子哲学的独特的语言特色。认真理解老子"无模式"的意义,对消解今天面临的三大危机、走出人类理性的盲区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武训以一乞丐之身,积30年之艰辛,创办义学,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陶行知把武训精神归纳为一个"学"字,提出要"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是对武训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全椒吴氏与江苏南京有密切的关系 ,吴敬梓中年更移家南京 ,最后卒于扬州、葬于南京。吴敬梓十分热爱南京 ,在南京接受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他所作的《儒林外史》中也反映了当时南京社会的现实 ,江苏南京读者读来会感到分外的亲切  相似文献   

20.
吴秋辉,清末山东临清人。山东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后考取官费留日资格,后因眇一目,被以“有碍观瞻”为名而取消。自此,郁郁终生。先生天资颖悟,专事学问,且性格怪异,意志坚强,平生对于事物少所许可,知音者鲜。先生治学考古,先自金石甲骨文学的研究入手,再证之以经,验之方言。其著作多所创见和开拓,在当时的学术界独树一帜,深受梁启超等人的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