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无涉 《统计研究》1986,3(3):20-21
金融部门增加值及虚拟服务费用的计算,是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在SNA体系中,金融部门收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利息收入,二是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只是作为财产收入,而不作为生产服务成果来处理。但由于手续费收入不能弥补业务开支,使营业盈余及增加值出现负值。因此还要加上一笔虚拟服务费(利息收入净额)。而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避免财产收入计入,又需要把这笔虚拟服务费用加以扣除。同时,SNA体系没有划分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利息收入才是本企业的收入,把利息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计入增加值。而MPS体系利息的计算了方法正好相反,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构成中利息是指扣除利息收入的净支出利息。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利息核算方法。目前,国家统计局颁发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计算方案》),金融部门增加值及虚拟服务费用,基  相似文献   

2.
温素彬 《上海统计》1998,(12):15-17
国民经济核算的首要任务是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是对社会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的全面核算.所谓经济活动就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效用的产品的活动.这就是说,在整个核算中遵循的是生产原则,以当期生产量作为核算的依据.在以往长时间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一直界定在物质产品和物质性服务活动.而SNA体系则将生产活动的范围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即认定服务活动属于生产活动的范畴,那么服务领域的核算同样应坚持生产原则,反映到部门核算中,生产性收入记入该部门的产出,财产性收入不记入该部门的产出。我国正努力实现与SNA体系的全面接轨,目前许多服务部门的核算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向书坚  徐钢 《统计研究》2001,18(1):19-24
 1993年SNA正文中建议在低通货膨胀率情况下,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中记录名义利息。如果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则参考1993年SNA《第19章附录二》(以下简称《附录二》)提出的核算方法,即一方面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和收入再分配账户中记录实际利息,如果实际利息为负数,则以0代替;另一方面在重估价账户中记录资产的名义持有损益,并分解为中性持有损益和实际持有损益。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出版的《通货膨胀核算:高通货膨胀情况下国民核算手册》(以下简称《通货膨胀核算》)中提出了与此不同的核算方法。按照《通货膨胀核算》中提出的方法,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和收入再分配账户中,不管实际利息是正数还是负数,都如实记录实际利息,将通常意义的名义利息中用于补偿通货膨胀损失的那一部分看作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的一笔资本转移,并记录在资本账户中,而重估价账户中则不记录。此方法提出来以后,引起国际上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笔者认为《通货膨胀核算》中提出的核算方法更能反映经济现实。本文讨论《附录二》中核算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供国名经济核算领域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高通货膨胀条件下利息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1993年SNA中规定,利息作为财产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入到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中。利息是按照双方达成的金融契约条件,债务人在不减少未偿还本金的给定时间,有义务支付给债权人的金额。利息可以是一个预先确定的货币额,也可以按未偿还本金的百分比计算得到。在核算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每一核算期以应记利息记入财产收入。当某些国家发生高通货膨胀时,生息资产的实际价值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债权人通常会向债务人索取较高的利息以补偿实际价值的损失,这时,再以名义利息记录生息资产的收益(或负债…  相似文献   

5.
浅谈我国非正规部门的发展与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规部门,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国民经济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就业、生产活动和提供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就业情况的统计给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由于其生产规模小,没有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或登记等特点,对它的统计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核算,在许多国家都有严重的遗漏。早在1993年国际劳工统计大会就做出了《关于非正规部门就业统计的决议》,涉及到非正规部门的概念、操作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细论述了发展生产、满足需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马克思再生产原理与三方等价原则即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国民支出是相通的;新形势下如何看待国民经济核算中关于生产和使用的范围、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第三产业中的各种公共性服务;经济学理论著作中长期对生产、分记、使用范围的误解,根源可能在于前苏联195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统计工作更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国民经济核算问题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分、每小题1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将其编号填入该题的括号内)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下列指标,属于经济存量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可支配总收入   C 国民财产总额   D 库存增加2已知某部门某年增加值为1000 亿元,同年利息和红利收入净额50 亿元,土地和专利使用费净收入20 亿元,经常转移净收入10 亿元,资本转移净收入30 亿元,则该部门的原始总收入为(   )A 1050 亿元   B 1070 亿元  …  相似文献   

8.
计划统计部门已决定把国民经济总值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指标。因此,我想谈谈这个问题。 一、国民生产总值的性质和计算范围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西方国家表示国民生产总量的通用指标。其计算范围和计算方法,一般都是以联合国制定的方案为准,个别国家有某些调整;其定义是按生产者提供的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收入总额;其特点是既包含生产部门的产值,也包含劳务的产值(增加值)。  相似文献   

9.
正该书是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一部适合新专业目录的国民经济核算初级教材。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总论,国民经济核算范围,账户与记账规则,存量、流量和基本分类,生产核算:基层核算单位角度,生产核算: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资本核算,金融交易核算,资产其他变化核算,资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对利息本质的分析 ,认为目前金融产出及使用核算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核算中不仅包括金融服务收入 ,而且包括不应纳入金融核算的财产性收支。在此基础上 ,通过引入代表财产收益率的参考利率 ,提出对金融核算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对利息本质的分析 ,认为目前金融产出及使用核算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核算中不仅包括金融服务收入 ,而且包括不应纳入金融核算的财产性收支。在此基础上 ,通过引入代表财产收益率的参考利率 ,提出对金融核算进行修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隐性收入来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浙江统计》1998,(10):9-11
隐性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在我国表现得十分突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隐性收入与公开收入对称,是指官方公布数字之外的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国民经济核算范围中未包括的收入;生产活动属于核算范围、但因不符合国家管理规定而处于隐蔽状态的收入;由于核算体系或经济体制、统计方法等问题导致的收入低估部分。由此司得出隐性收入的计算公式:隐性收入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一政响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一地下经济收入十收入低估值。可见,隐性收入的来源渠道不外乎两条:地下经济和收入低估。一、地下经济对干地下经济,本文拟分为非法经济、…  相似文献   

13.
许宪春  金红 《中国统计》2005,(10):45-46
与中国的统计体制不同,美国的统计体制以部门统计为主,联邦政府没有设置单独的统计部门,统计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商务部、劳工部、运输部、卫生部等12个部门中。美国经济分析局(以下简称BEA)隶属于商务部,它的基本职能是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同时,BEA利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各部门统计资料进行经济分析,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BEA每五年制定一次战略规划,以指导其不断改进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准确性。2004年,BEA制定了2005—2009财政年度战略规划(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4.
杨泽军 《统计研究》1990,7(3):50-51
一、“地下经济”活动的概念和内容“地下经济”活动蕴含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之中,它为国民经济统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核算内容。所谓“地下经济”活动是指国家各种经济社会核算以外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就是企业的会计核算、部门的业务核算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不能直接“覆盖”或无法直接核算的各种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活动包括各种非法活动和合法活动的“非法交易”(收入),以及各种没有核算的“自产自销”活动,我国通常所说的“灰收入”则属于合法活动的“非法交易”范围(包括各种非正常的增加收入行为)。其基本特征是非法性、无记录性。“地下经济”活动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于广沛 《统计研究》1991,8(2):24-2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理论以及苏联的经验,采用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两个总量指标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总成果,并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和计划管理。这两个指标在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管理和核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核算范围不全。除了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外,对其他部门广大职工的劳动成果和消耗,没有全面核算和平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6.
从统计核算角度讲,“未被观察经济”是指那些未纳入统计范围或虽统计制度规定纳入调查范围,但因资料基础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尚未在统计或国民经济核算中予以充分反映的生产经营活动。 “未被观察经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存在不同形式,如专业统计未被观察经济、国民经济核算未被观察经济、部门统计未被观察经济等。 专业统计未被观察经济表现为所有未纳入专业统计范围的经济活动,如建筑业中资质等级四级以下的建筑和装饰装修活动,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活动,房地产管理和出租活动等都属于专业统计的未被观察经济活动。 …  相似文献   

17.
许宪春 《统计研究》1995,12(2):16-18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若干区别(续三)许宪春四、基本帐户结构的区别(一)国内机构部门帐户结构的区别1993年的SNA中的机构部门帐户中国新核算体系中的机构部门帐户1、生产帐户Ⅱ、收入分配和使用帐户1.生产帐户Ⅱ.1.收入初次分配帐...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生产总值(下文简称为GDP)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用于常住单位当期消费和投资的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各种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按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可分别从生产、分配、使用三个不同角度观察,采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 GDP,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由于对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统计单位、记录时间、估价原则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财产性收入”一词逐渐成为百姓关注和谈论的热门话题。所谓“财产性收入”,在统计上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居民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以及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从目前国民经济核算现状来看,存在核算基础薄弱、核算与专业统计及部门统计不协调、上下级之间核算结果不衔接等问题,社会上对国民经济核算的科学性也有些质疑。本文就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现状对市县国民经济的核算进行初浅的探讨。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范围及核算方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了五个部分:(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投入产出核算;(3)资金流量核算;(4)国际收支核算;(5)资产负债核算。这五个部分的核算是以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