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代价与发展密不可分,人们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要理智对待代价问题,要坚持低代价发展原则。环境问题是发展代价的重要表现之一。关注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建设生态文明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党中央历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经验,对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奋力探索、进入新世纪的稳步推进、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等阶段;取得的主要成就有突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地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建立;牢固树立底线意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保障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日臻完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主要得益于坚持党对西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西藏各族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坚持生态保护系统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愈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出一个紧密关联、相互协调的整体,并且执行力大大提升。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制度体系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统筹推进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关键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两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大量关于生命健康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的深层关系。论文基于人民生命健康的维度梳理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生命与健康的象征、良好生态环境是健康的基础、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及坚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至上。旨在为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促进“十四五”环境与健康工作、统筹美丽中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握十九大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论断,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习近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思想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和生态生产力观。主要体现在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生产力思想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内容丰富,贴近现实,对把握十九大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和指导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和促进生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是生产力、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制度和法治是保护生态环境最可靠保障等一系列科学论断,内涵丰富深邃,对当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习近平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对我们实现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深化了人们对绿色发展理念重要性的认识。从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建设层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深深影响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应从三个层次理解:一是要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态文明观强调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性、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要明确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但又有新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美好的生态环境看作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三是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吸收了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但又有其独特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容: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人口、环境和资源现实的国情考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具体部署,明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刻领会和有效贯彻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情怀特质,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渴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人民智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理论自信,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有利于满足人民高水平环保要求,有利于促进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与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各个文明时期是不一样的,经历了由农业文明的和谐到工业文明的裂变,往后的发展应该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观念,传播现代生态环境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放眼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时代潮流。而生态哲学正是当今生态文明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哲学界从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进程,面向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展望人类生存发展的文明前景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出来的当代哲学新形态。以往文明形态基本集中在社会领域,与技术因素密切关联主要用来指谓社会生产力水平,像前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诸文明形态就客观地反映了这一点。就是说,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一种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分析了酒泉市人口与资源、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污染控制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酒泉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措施: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由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向综合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屏障区;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文明的“脚步”与自然的“印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绵亘漫长的原始文明中,人类运用简陋的生产工具、十分有限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顽强地向自然界抗争,通过艰辛的劳动为后世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铺下令人缅怀的基石。农业文明的社会生产力一直处于低速发展中,对大自然的改造是温和的、渐进的,对自然资源有限的利用和不自觉的保护,为以后工业文明的巨大发展留下了一个充足的资源空间。工业文明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狂织式的飞跃发展,膨胀了人们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宏愿,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方式是强硬的、猛烈的、超量的,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针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应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生态文明──既开发自然又保护自然的新文明,只有把人类文明推进到生态文明阶段,才能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城镇发展的主要策略:城镇发展容量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城镇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以昆明大都市区内各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评价计算出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容量,提出"人口-资源"协调策略;通过城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从生态稳定、资源承载、环境质量方面提出城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出昆明市区生态空间优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人的文明密切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推行循环经济、实行合理消费、坚持文明行为、确立和谐关系、建设生态社会、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与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关系及中西方对天人关系的不同阐述;指出当前生态伦理思想的觉醒意味着某种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从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跃升为决定性因素,并依然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从整体上讲应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态化,而价值理想、循环经济、自主创新、绿色消费、生态文化是理解生态化生产力的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任务,并将它提到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地位。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作为人类基本人权的环境权或生态权。其针对性是要克服、扭转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异化和由此产生的人的本质的异化。为此要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应该指的是遵循生态学规律,符合生态学原理的道德行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所要求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学原理综合协调人类与生态环境诸要素之间互动关系,以谋求人类在较高生产力水平上与生存环境的协同进化、共同发展的文明。它追求的原则是以最小的物质、能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核心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其最终目标是使人类社会在较高生产力水平上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