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浮动抵押制度是一种新型担保制度,由于它是以企业现在和将来的全部资产为标的设定的抵押,抵押标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克服抵押标的的浮动性带给债权人的风险,我国《物权法》从浮动抵押的主体、客体、抵押的设立方式及其效力、抵押人的处分权及其限制方面作出了规定。由于目前我国并不存在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笔者认为浮动抵押在操作中仍然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探究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地英国的情况,可以将浮动抵押界定为:抵押人就其现在或者将来的全部财产、部分财产设定的,其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享有处分权,而在发生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事由导致抵押标的物结晶后,抵押权人有权实现其抵押权的一种特殊担保。部分学者将浮动抵押的效力较弱、浮动抵押的主体限于公司、浮动抵押的标的物必须是抵押人的全部财产及浮动抵押实行程序具有特殊性等,作为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是对浮动抵押制度的误读。误读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偏概全,这不仅导致浮动抵押制度定位的差异,而且导致其在实践中的不当适用。因此,我们应当探本溯源,明确浮动抵押制度的含义及本质,澄清误读,以有助于我国《物权法》中浮动抵押制度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引入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通过的《物权法》首次确定了浮动抵押制度,对于这一立法举措,学界褒贬不一。文章首先从浮动抵押制度的起源、国外制度和特点入手,揭示其本质,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引入浮动抵押制度的合理性,随后对《物权法》相关规定进行探讨,最后对完善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难点——信用问题和接管人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仰光 《南都学坛》2012,32(6):92-96
对我国《物权法》第181、189及196条所规范的制度的性质存在两种观点:动产浮动抵押及特别动产集合抵押。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原因在于对浮动抵押制度界定的差异。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在于标的物的浮动性、抵押人处分抵押物的自由及可转化为固定抵押,依据这三个特征可以确定,我国《物权法》的181、189及196条所规范的制度为动产浮动抵押。创设特别动产集合抵押制度并不利于我国对这三个条款所规范内容的理解及适用。  相似文献   

5.
浮动抵押是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包括现在的和将来可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债权提供担保,该设押财产可自由流转经营,在约定或法定事由发生时,其价值才能确定的一种抵押,浮动抵押制度起源于英国衡平法,后为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纳。我国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也对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进行了界定和规制,其不仅完善了担保形式、增强了对物的有效利用,而且提高了抵押人的融资能力。但是,《物权法》中规定的浮动抵押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对浮动抵押权的主体、客体以及抵押权的实现等方面加以完善,使浮动抵押制度更好地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对大陆法系财团抵押制度和英美法系国家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及制度利弊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评析《物权法》中浮动抵押制度较之两大法系的差别,以便对我国《物权法》中的浮动抵押在实践中提出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浮动抵押源于英国衡平法的创造,兼具融资、担保和效率的价值。浮动抵押财产具有不特定性、集合性和浮动性的特点。本文认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采取意思设立主义,不应该对主体、客体范围进行限制,明确浮动抵押人和浮动抵押权人的权利义务,规定优先权制度、接管人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融资、发展经济,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我国《物权法》创设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但该制度也有其固有缺陷。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抵押标的物容易出现恶意流动、形态易转化、难以封存及担保效力不高。为防范上述风险,文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明确"正常经营活动"和"合理价款"的内涵、赋予动产浮动抵押权人汇报、质疑、变更以及保全的权利、通过限制性条款来合理限制动产浮动抵押权人的自由处分权、确立动产浮动抵押的财产管理人制度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浮动抵押制度为特定的市场经济主体融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制度支撑。但是,中国对浮动抵押制度构建非常粗糙,尤其是在抵押标的物方面,其范围相当狭窄,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价值目的实现。英美的浮动抵押制度和大陆法系的财团抵押制度之合理性的因子和国内知识精英对浮动抵押标的物标的物范围扩张的理论探讨,为中国浮动抵押标的物范围的制度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制度资源和理论资源。而浮动抵押制度内在价值诉求,使得中国浮动抵押制度的标的物向知识产权和债权扩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权法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存在的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明确了我国浮动抵押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从而得出了应调整主客体的范围,赋予抵押权人一定的权利,并应完善各项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也议沉默权     
中国能否移植确立沉默权制度,是刑事法律制度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中应当明确规定沉默权,这是与世界法律接轨、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是保证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是防止司法权滥用的需要,是法制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定主义是物权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主要是指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必须依法律制度,当事人不能创设,也不能变更。这一原则使当事人在土地利用中协议自由受到很大限制,地役权具有权利内容不确定的特点,为当事人协议利用土地提供了空间,对物权法原则起很大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协调统一,而这三者的协调统一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制度和法律上加强和巩固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举措。然而,在依法执政中存在的问题,影响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制度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法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礼、法关系由分立、对立到合流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古代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使法律道德化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但在现实中却还存在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亟待健全、村民和"村官"的法律意识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从当今农村法制环境现状上看,农村的法制建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强化农村立法、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提高"村官"的法制观念,完善农村法制建设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法律尚未许可的情况下,各地已出现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实践,其中,农民自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入股农业公司的汤营模式是较优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的主要障碍并不真正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符合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应予以合法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公司应当坚持自愿、农地农用、入股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须经依法评估等基本原则,并对公司的设立、经营及消灭等环节加以专门规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规制手段,公共警告既能满足风险社会里公众的安全信息需求,又能成为行政机关有效促进法律实施的惩罚(制裁)手段.但是由于法律定住的模糊、制度性规范缺失等原因,致使公共警告在我国的运用呈现杂乱无序的格局,公民的合法权益面临被行政权随时侵害的危险.为此,应当在厘定公共警告性质的基础上,从立法完善、权力规制、程序规范、救济实现等方面对公共警告进行制度化设计和法治化规范.  相似文献   

18.
对国际辅警制度的考察与有效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海洋法系国家(地区)辅警制度的考察,对我国辅助警力队伍的形成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借鉴的有效性在于保障辅警制度的规范化——法制化、市场化、辅助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