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立中华学 ,倡导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掌握的萧君和教授 ,最近和彭年教授、徐亦亭编审等人一起推出了《中华民族史》(90万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 ,给人们提供了中华民族自我认识的历史视角。分析、揭示《中华民族史》所具有的求实、创新、视野开阔的特点 ,可以帮助读者对这一历史视角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一、求实所谓“求实”,就是讲究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中华民族史》确实具有这种特点。例如 ,写到台湾的少数民族、土著民族时 ,从“台湾的土著民族 ,是由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特征各不相同的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有幸读到了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过去,我也读到过一些关于民族史研究的论著,但大多侧重于中华民族起源、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发展史、海外华人华侨史,等等;虽然接受吸纳了多元民族的历史表述,但往往忽视了多元民族之间的“汇聚—融合—共生”的呈现,缺乏一种中华民族整体的历史观。这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核心概念来立论、叙事的著作,还真不多见,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中国自夏、商、周以来,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史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文化基础。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国面具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渗关系,体现出“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融合性特征。通过把神圣世界与世俗生活连接在一起,面具承载了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集体记忆,凝聚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来自全国各地的面具案例,不仅反映了各民族共享“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兼收并蓄的思想谱系、交融共生的族际关系,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佐证。  相似文献   

4.
[摘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近代实现从“自在”向“自觉”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必然。实际上,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碰撞交融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认同形成史。中华民族认同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传统民族观的文化土壤之中,儒家文化中的“天下观念”、“大一统”思想、“用夏变夷”、“华夷一体”等观念和“仁”与“礼”等精神是古代各民族建构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解     
中华民族,是本世纪初才出现的称谓。但中华民族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起源时代发展到当代,一脉贯通,文化传统从未被割断。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华大地上涌现过为数众多的族称,当代中国也有56个兄弟民族。中国古今各民族,既各自具有形成发展的历史与文化,又在数千年中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深刻理解中华民族这种既具多元又是一体的辩证发展,对正确认识中国民族问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由民族史学家、宁夏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陈育宁同志主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以下简称《探索》)最近问世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和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为主线,以对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系统研究和论述为主要内容,从史论结合上说明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特点及其基本规律,并对中国民族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观点新颖,论证充分,确为民族史学研究的力作。它的问世,无疑是我区学术界、理论界的大喜事。它不仅对推动…  相似文献   

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近期正式出版了。作为首部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讲授对象的教材,《概论》具有鲜明的理论指导,用中国历史的客观进程说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具体路径,是新时代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概论》呼应了全社会对教材的迫切需要,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现了中国学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上的观点、立场和话语,标志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它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历史基础,从外来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中华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主线等进行分析,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认同中华民族,反对分裂祖国,反对撕裂族群文化。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中国史是这种意识的历史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人性意识的民族化表现,是民族意识的成长和升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意识的中华民族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了历史上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各种民族主义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紧密相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种意识里,每个民族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都应和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因而它是中国各民族包括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今已消失了的民族总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集合体,是多元化的,但又是一个整体,多元一体是它的显著特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萌芽、发展和形成、稳固,有一个必然过程,它不是个别民族首领的个人意志,也不是凭借某一民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力量所能决定的。本文试图从历史角  相似文献   

14.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高标准、高质量编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试讲试用推广工作。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编好用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创新点。其中,张梧认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从四周向中心融合聚合”的形成机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亮点;沈桂萍认为,阐明中华民族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实体”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理论贡献;张利国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从历史逻辑、政治逻辑、文化逻辑、组织逻辑四个维度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由多元聚为一体,并且从自在走向自觉自强的内在机理;孙明霞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彰显了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由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组织,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室、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的学者、研究生参加编纂的《中国少数民族人物辞典·西北卷》,经过一年的工作,现已临近尾声。全卷一万多辞条,预计140万字,经通稿、修订、审定后,可望在今年年底交付出版。我国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本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都产生过深刻影响。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活动,大致可反映各少数民族形成发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这个说法在我国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但它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和术语,却长期未得到认真的研究和论证,因此人们对它的理解还有许多模糊之处。例如,“中华民族”算不算一个民族?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关系?“中华民族”所说的民族与“非洲民族”、“斯拉夫民族”所说的民族是不是一个含义?对“中华民族”的概念怎样解释才是科学、合理的?……这些问题确实是值得探讨的。何叔涛同志在《民族概念的含义与民族研究》(载《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了中华民族和“复合民族”问题。本文试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向何同志和读者请教。  相似文献   

18.
“民族”是影响我国民族研究的基础型概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词源。中国古代“民族”一词于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叙述有差异性,历经诸多的语境嬗变。自先秦“民族”二字联结出现,至西晋形成“民族”的名词形式,再经唐宋“民族”记述和思想理念的进一步拓展,于明清时“民族”的使用指代已呈现出泛化。中国古代的“民族”一词体现出多元内涵,这些内涵根植于中华的文化传统理念,体现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关系和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钩沉中国古代的“民族”一名也是对近代以来西方“民族”概念及其影响的回应,有助于新时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从中国的话语空间辩证认识“民族”的历史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尤中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民族史专家、学者。他从1954年执教云南大学,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至今已52度春秋。他培养了大批的民族史教学与科研人才,其中14位博士、20多位硕士都已成为高等院校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广厦多有栋梁材!同时,尤中先生在中国民族史科研领域内,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自1957年8月以来,已先后出版《南诏史话》、《僰古通记浅述校注》、《云南民族史》、《云南地方沿革史》、《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及其《续编》、《中国西南民族史》、《西南民族…  相似文献   

20.
一、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史学,由族别史、民族关系史、通史体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形成史、民族考古、民族地区历 史地理等几个部分组成,不仅全面探讨中国各民族及整个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史事、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并力求探讨其中的规律性。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有机的组成部分。缺少中国民族史,不反映中国各民族对中国历史发展所 作的贡献的中国历史,是不完整也不科学的;背离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去探讨和叙述任何中国民族的历 史,则违背了中国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本质特征,因而也是片面和不科学的。本书属通史体中国民族 史,既力求按不同地区反映中国各民族历史的基本面貌;又力求从总体上叙述中国古今众多的民族如何形成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各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