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几个误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中,存在以现代电子资源取代传统图书资源、单馆建设包容所有教学资源、硬件建设代替软件建设、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书为本、以规模体现特色、馆员的随意性安排等误区,厘清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几个误区,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主席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并充分地利用了图书馆.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四十年中有二十五年他几乎每天上午九时至晚上七、八点钟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学习研究.阅读了各种语言书笈一千五百多种.列宁在1895年底——1900年7月被捕入狱和流放西伯利亚期间,从图书馆借阅了大量书笈.为写"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著作,他参考了583种书,作了二十本笔记.毛主席曾说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图书馆立法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0年颁布的《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图书馆建设进行规范的中国第一部图书馆法,它是在各省兴办图书馆的过程中,主要参考湖南图书馆暂定章程及日本相关法律而进行的一次重要立法,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将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纳入事业机制也源于该项立法。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人的价值观、社会环境、图书馆事业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人才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现状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基础,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网络化进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和理论摸索,我国图书馆集成化管理系统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它经历单机、多用户、微机单网段、微机多网段、互联等几个技术发展阶段。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由于领导的重视,投资多、人材多,所以发展比较快,不少图书馆已基本实现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公共检索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开始步入校园网建设时期。我国公共分组数据交换网(Chinapas)、全国数字网数据(DDC)和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成,为我国图书馆网络的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更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6.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是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综合性图书馆。 50年来 ,目录和分类体系日益完善 ,藏有 50多种文字的典籍 ,并藏有自 1955年以来积累起来的民族资料和 3万多种古籍 ,其中不乏珍本、孤本。  相似文献   

7.
河北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 ,馆藏丰富。从 192 1年建馆至今 ,经过了 80年的发展历程 ,现拥有中外文各类图书 2 0 0多万册 ,各种刊物 5千余种 ,电子学术期刊 660 0种 ,居河北省各类图书馆藏书之首 ,在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中亦位居前列。河北大学图书馆始终把藏书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 ,早在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天津时期 ,学校图书馆就特别重视对中文古籍的收藏 ,确立了古籍的馆藏地位。这一时期收藏中文古籍 2 62 0 0余种 ,18万余册 ,其中善本 363种 ,4 95 9册 ;珍本 866种 ,80 33册 ;孤本 17种 ,2 38册 ,含盖经、史、子、集四部…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一八年一月李大钊同志,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的邀请,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九二○年七月八日,他在北大担任图书馆主任兼教授。一九二二年春他辞去图书馆主任职务,改任教授兼校长办公室秘书。在一九一八年一月至一九二二年春,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四年多的时间中,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钊同志对图书馆,特别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从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和他的图书馆学论文来看,李大钊同志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共图书馆,这个人民革命胜利后很快建立起来的、藏有大量古代原著的图书馆里,集中了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大量书笈。在图书馆保存的三百多万册书笈中,古代抄本占有可观的数量。这些独一无二的古代抄本,雄辨地说明了蒙古人民对书笈的无比热爱、同时也说明了蒙古人民高度的文化修养。蒙古人民的游牧生活和不断的戎行远征、使国家书笈财富受到极大的损失,虽然如此,藏书家还是保存了许多知名和佚名作者的大量书笈。蒙古人民曾用独特的方式制作书笈,这种独特的方式是与他们游牧生活的各种严酷条件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我国对图书馆管理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有了改进,对图书馆管理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这些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图书馆管理学打下了初步的基础。一、建立和发展图书馆管理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从我国图书馆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管理学,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项紧要任务。首先,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现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师专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为图书馆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已经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2.
民院图书馆从1981年开始外文图书的采购工作,由于教育和购书经费不足,馆里只得严控外文图书的采购。10年来外文、港台版书年进书量限于800册左右,且大部分是影印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适应我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外文书馆藏少,内容单调的状况,为全院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我院图书馆的领导在得知“亚基会”赠书的信息之后,即刻派人到上海与上海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亚基会”赠书中国分配中心取得联系。经过多方艰苦努力,终于输通了赠书渠道。从1990年起,院图书馆开始接受赠书,进而又争取到了样本书。到目前为止,共接受赠书9000多册,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的外文馆藏状况。可谓一载赠书,即为我馆十年外文购书之总和。  相似文献   

13.
我院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图书馆在 5 0年的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创馆、搬迁、走向现代化三个重要历史阶段。自 1996年以来 ,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 ,经过几年努力 ,已完成了自动化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和数据库建设 ,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走在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前列。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图书馆服务、管理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的使用功能需求可知,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为多功能化空间设计和智能化建筑设计,并融入“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形成“人书合一,应用自如”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现代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一个重要途径,对其也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从总体上表现为信息化服务需要图书馆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也逐渐向网络化方面迈进,从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经历了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三个阶段,随着文献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发展,信息的传播将越来越广泛和迅速,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的建立,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高校图书…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共和国缔造者,是他自身的独特素质,作用于中国历史的洪流和时代需要的必然结果。形成他自身独特素质的重要原因是他懂得:要成就大事业,首先要从读书开始。并能超越一般人的常见,善于利用图书馆自学。毛泽东终生以书为伴,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从多个方面探讨了馆长在图书馆中需要担当的角色,说明了馆长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开架和闭架问题是与读者的关系最密切,也是图书馆最难以掌握的一个问题。所谓开架式,就是指图书馆书库对读者开放,让读者不需检查目录,直接到书架上自己找书借阅。所谓闭架式,读者借阅图书先通过检查目录,抄写书号名称或口述书名,管理员代为找书。二者各有不同的特点与不同的效果。但总的要求是一致的。此外,还有半开架的方式,就是让一部分读者进书库找书。各大专学校图书馆在管理方法上开架与闭架亦有所不同,过去一段时间各大专学校图书馆,大都是所谓半开架式,就是让教员进书库找书,也有个别图书馆为毕业生作论文,有限度的进库找资料。通过(?)放后有个别图书馆全部开架的与全部闭  相似文献   

19.
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指导下,在新疆石油局和本院领导的重视、关怀下,院图书馆发展很快。一九八七年四月破土动工、一九八八年六月建成使用的图书馆大楼,造价70多万元,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可藏书20万册。大楼有书库6间,资料室2间,目录厅3间,教师阅览室2间,学生阅览室3间,以及微机复印室、办公室等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CERNET及校园网的逐步建立,图书馆已成为校园网上最重要的信息源,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作为获取、交流、提供信息服务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也是图书馆走出局域网迈向更广阔网络环境的标志之一.如何建立一个能充分展示本馆面貌、特色,真正起到"桥梁"与"触角"作用的图书馆网站,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