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龙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3):F0003-F0003
由于文化足构成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性的核心要素.因而文化权就成为少数民族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少数民族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在语言、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的独特性.失去这种独特性就失去了民族性,也就不存在少数民族问题了。 相似文献
2.
曹德斌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26-127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世界上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波澜壮阔,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举世瞩目。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文化研究形成了热潮并不断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众多的论著成果中,我们认 相似文献
3.
4.
庾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中国少数民族的钟铃文化历史悠久,并因地域、历史不同而各有特点。这一文化形式的产生、发展不仅与文化交流有关,还与各民族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关。在南方一些民族中,钟铃文化被铜鼓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迅速进入并占领人们的生活。结合武陵民族地区的新媒体发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和解读新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建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媒体平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德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3):135-136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思想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务民族共同创造的。每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一种种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份份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既可以说是繁若群星,也可以说是散若群星。人们早就期盼着有一部能全面介绍中国55个兄弟民族文化的工具书面…… 相似文献
7.
唐建荣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2):17-20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一体文化的国家。中国高等教育在文化多样性中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样性促进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贵州民族学院为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民族学、文化学理论的系统研究中,学者们长期侧重于民族文化变迁及其主体民族的文化源流、特质等子项研究,在西方传统的“人类学”范畴中,形成了带有共性的研究课题。涉及现代民族文化研究与经济发展等诸多突出而实际的问题在人们的视野中都显得较为薄弱。如果要建立和发展市 相似文献
9.
解志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5-78
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是传统臣民和村民政治文化与现代理性参与政治文化的一种混合,尽管不同少数民族公民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多样性,但是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参与的被动性、公民文化的局限性、重视文化的象征性、政治情感认同的双重性等。这些特点体现了少数民族公民文化村民价值取向色彩比较浓厚,少数民族公民文化处在政治文化和政治结构相互整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期拥有代表自身特色和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创造、积累和发展等生活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然而,现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新的考验,因此,非常有必重新解读、重新定位,以此适应文化全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董印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5):44-49
女性气质是指以女性为主体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女性性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别特点。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成果,性别气质更多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其女性气质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变迁性、多元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女性气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社会塑造分不开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气质塑造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2.
贾淑荣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13.
袁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4):82-84
由于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呈弱势状态,恩施自治州中小学美术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将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无论对传承恩施自治州少数民族美术文化,还是对促进恩施自治州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占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中国 5 5个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都孕育了自己光辉灿烂的首饰文化 ,每个民族的首饰造型、质地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宗教、审美息息相关 ,主要具有五大特色 :一、历史悠久 ,二、爱情象征 ,三、崇尚自然 ,四、品类丰富 ,五、时尚之源。若能因势利导 ,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是民族地区的文化高地,是民族文化的荟萃之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服务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是高校服务当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服务途径有:输送高级人才,创新先进理论,提供政策咨询和其他智力支持,建设示范园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目标是实现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构建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因此,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服务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传承、弘扬和创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引介、评价和借鉴外来多样民族文化,宣传、政策化和践行现代和谐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16.
邓佑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4):28-34
作为一门分支交叉学科,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本学科的基本话语体系、学科建构等方面尚待深入和取得共识。中国美学本土化学科建设的困境与研究误区、民族美学研究力量的分散和后继研究队伍培养的部分断层,是影响民族美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要立足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视角,既要建立各民族审美文化的主位意识,避免在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整体中"缺席",又要避免"自说自话"而忽视人类审美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林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6):31-32,51
法制现代化既是创新的过程 ,又是连续的过程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是以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法文化传统为历史起点的。《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一书对于把握我国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法文化的全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为揭示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矛盾和规律提供了丰富材料和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朱成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8-52
古代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汉语诗,是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受到汉文化的全面影响,其诗歌文本无论内容抑或形式都显示着汉化特征;同时,又因为本民族诸文化基因的存在,表现于作品的民族意识和精神风貌,与汉族作家相比难免出现的差异。重新审视和评价少数民族作家汉语诗的非汉化痕迹,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涂轩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57
国书名释义大辞典>,最近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此辞典由赵传仁等任主编,苏州大学张绍清等任副主编,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相似文献
20.
楼晓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39-42
语言与文化是各个人类群体和族群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就成为实现中国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与建设的需要。本文在对语言和文化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与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强调民族语言与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最后探讨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状况,并提出对其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