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田方言作为维吾尔语结构、功能及文化上的变体 ,它的亲属称谓系统总体上与维吾尔标准语保持了一致。但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宗教氛围、妇女地位等综合因素 ,和田方言保留了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特点。如亲属称谓方面 ,它有称谓数量少、称谓方法较原始、男女和长幼称谓区分严格等称谓特点。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词浕p浕在维吾尔语方言、土语和突厥语族语言中有不同称谓现象 ,结合有关民俗文化可见其来源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日语都有使用拟亲属称谓的习惯,但由于两国社会制度、结构及文化习俗等因素,在使用上又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日本社会老龄少子化现象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了日语的拟亲属称谓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着重就现代社会语言环境中拟亲属称谓进行汉日语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详细叙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亲属称谓体系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部分通过现代汉语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 ,论证汉语亲属称谓的第二个显著特征 ;第三部分论述形成汉语亲属称谓两个显著特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元江白族的亲属称谓系统是双轨并行制,其基础部分与藏缅语族诸民族相似,而其汉语称谓系统则又与汉族称谓系统相似。这两者之间差异的存在,反映了元江白族亲属称谓制度正经历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其亲属称谓的语义结构及亲属称谓制度的分析,有助于分析、认识非聚居区白族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称呼语是言语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他人对社会称呼语研究的基础上,以Scollons的礼貌策略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对中美语境中社会称呼语使用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有助于外语学习者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以《红楼梦》第54回为范例,把其中亲属称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原文及其日译本的对照,探讨中日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亲属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异文化交流中误解、了解原文复杂的人物关系、掌握一定的亲属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亲属称谓系统是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藏语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四川康区的藏族亲属称谓所表现出的特点反映了当地藏族的家庭结构及社会习尚。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制度在语言中的反映。借词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蒙古语亲属称谓词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蒙、汉两个民族在婚姻家庭层面上的影响特点。从语言、文化和婚姻的角度可以说明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借入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语和越语都有着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汉越家庭成员在面称时都表现出上下有别、长幼有序的特点。但夫妻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以7xx,弟姐妹之间的面称还存在着很多差异,如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不同,亲疏之别的程度不同,男女有别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等 ,可以发现许多与之相应的上古婚姻遗俗或上古姻缘形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5.
在历述了西裕固族与维吾尔族的历史由来、现代特征和西裕固语的使用环境后,重点比较西裕固语和维吾尔语常用词(组)的音变,具体为:1.汉语音位对西裕固语的强烈影响;2.两语既同源又有音变先后的发展序列;3.两语比较后显示出西裕固语的脱落现象;4.西裕固语语音的特殊性。从比较分析中得出:西裕固语是一个既求新、又存古、还随意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从鄂尔浑一叶尼赛碑铭语言到现代维吾尔语,古代突厥语-维吾尔语时期语言中的个别基数词由于受到语音演变过程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发展演变形式,从而使维吾尔语文学语言及其方言在数词方面表现出了许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称谓词来源和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称谓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忽略称谓词及其意义的时代、地域特点和语义色彩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称谓词典的编纂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促使新疆城市维吾尔族语言文化变迁的深层因素是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的发展。而双语教育的开展促使维吾尔族教学语言的多元化,从而促进新疆城市维吾尔族文化变迁。党的正确的民族和民族语言政策为新疆和谐语言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保证,和谐的民族关系决定了和谐的语言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说秦汉“婴儿”称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汉时期文献所见"婴儿"称谓,涵义有所不同。或指"初生"儿,与今义接近。或指幼儿,与"大人"对应,义近今人所谓少年儿童。或说"女曰婴,男曰儿",自有性别区分。当时"婴儿"称谓指代对象的复杂,体现秦汉时期是汉语社会称谓形成和使用逐步确定化的历史阶段。其情形,或亦与"由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有关。而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境与社会地位,也可以通过相关现象得以反映。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称谓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人使用英文称谓时常见的,尤其是在直呼和指称方面的问题作一探讨,指出称呼的意义已超出停留于符号或文字层面上的对于对方姓名身份的辨认,而具体关系到人和人际关系的本身。称呼形式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同而有着意义上的差别,具有丰富的内涵。称呼形式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