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肖像油画是具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油画,创造出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和"乡土写实绘画"的美术创作风格,使少数民族肖像题材升华到更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中,也表达了艺术家们多姿多彩的艺术追求。在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民族特性极易丢失的今天,少数民族肖像油画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理论探究,从多种角度凝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拓跋鲜卑与敦煌早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敦煌早期艺术的评价褒贬不一,大多都认为那是上承汉墓壁画传统、下启隋唐风格的过渡阶段.即使有人推崇北朝时期的造型艺术具有原始魅力,却没能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真正动因.美术史家常任侠先生指出:“中国过去的美术史家,往往只注意汉族的美术,忽略了其他民族的成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应该看到从古以来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国历史上曾有人把边疆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看作“五胡乱华”,如今学术界往往突出中原汉族文化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忽略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事实上文化交流的作用和影响是互动的双向运动,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中原汉族及其文化对周边文化的单向作用和影响.我国南北朝时期是文化大交流、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敦煌艺术是中外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敦煌早期艺术(主要指北朝时期)既不是机械照搬的舶来品,也不是中原文化单一影响的结果.笔者认为,敦煌北朝时期造型艺术的原始魅力与拓跋鲜卑有关,尽管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并不明显,但这不意味着没有研究的价值.到目前为止,仅有敦煌艺术专家常书鸿先生提出:“汉族文明与西北少数民族鲜卑拓跋族相结合而形成中世纪北魏时代的佛教文化艺术”.由于拓跋鲜卑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依据现有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民族工作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管理观念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的根本前提。城市民族工怍要适应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而进行相应转变,不仅要将城市民族工怍范围扩大到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强化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政府合作;而且要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拓展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还要建立城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依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聚社区开展工作以及动员民间组织、社会力量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多渠道管理来转变城市民族工作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  相似文献   

4.
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性的“相对贫困”,社会权对公民个体的一般保障救助对于缓解因少数民族区域性“相对贫困”导致的社会离散危机功效有限。在宪法上确立以缩小民族区域差距为内核的少数民族区域性的发展权,可以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权从防御功能向组织功能转型,使各少数民族围绕宪法展开规范的商谈合作政治活动,并使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通过宪法认同从抽象走向具体、从观念走向实证,最终实现各民族宪法爱国。  相似文献   

5.
培养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真正实现本土化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地域、经济、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相对缓慢,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需要合力解决问题,为培养少数民族社会工作人才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和亲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对各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和亲与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互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唐时期的和亲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共同进步,是当今和亲文化项目建设的坚实基础;宋明两朝虽然没与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亲关系,但不乏以和亲促和好的思想文化观念,辽、夏、金、蒙元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多元聚合,反映出中华文化为各民族共同创造以及中国历史为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鲜明特征;清代的满蒙联姻推动了满蒙汉等多种文化的互鉴融通,增强了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得到了空前发展与繁荣,民族院校的美术院系作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级美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继承弘扬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题材创作与教学问题上,课堂写生和实习采风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深入民族地区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锻炼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术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的素质教育。他不仅需要民族艺术的支撑 ,还需要外来艺术的补偿。融通中外古今优秀文化 ,创建有新时代民族美术特征和创新能力的现代美术素质教育是我们的伟大目标 ,切不可盲目跟仿 ,照搬欧美艺术与教育。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美术研究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中国美术史如何看待民族美术的问题。以往各种版本的《中国美术史》(包括中国绘画史),在对待民族美术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妥之处。笔者试举两例,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老一代少数民族美术家,以其丰富的阅历、深厚的艺术造诣、丹青妙笔为中华民族美术园地带来过成就与辉煌。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少数民族美术家们较之老一辈美术家人数成倍增长,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故土,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各具特色,成绩卓然。他们与老一辈美术家一样,不仅宏扬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而且开拓发展了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创作空间,共同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演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德杰 《南都学坛》2012,32(1):82-89
张衡诗文在意象布设、意境营造及声韵使用等方面,有意追求清丽、简净、灵动、谐畅的审美境界,开拓了东汉文学新境界,肇启汉魏六朝之清畅文风。张衡诗文清灵简畅风格的形成,既得益于南阳地域文化的陶冶,也受益于张衡的科学艺术思维惯式,淡静的性情也使他比较偏爱清朗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2.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集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的主观性对服装的情感性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情感性是服装设计师主观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只有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制作出精美的服装,满足人们的穿着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交际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交际性美术英语是美术知识和英语基本交际功能的有机结合,是强调通用性和实用性的话语系统。它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对事物的感性形态有很强直觉、思维活跃、色彩与形状、表现力强、形象思维胜过逻辑思维的特殊受众。将语言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是交际性美术英语教学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艺术主体性丧失,导致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陷入了双重困局。恢复人们对艺术的终极信仰与艺术思维,肯定人们对生命意识的共通性和艺术主体的生存超越性,是复活有生命感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必然出路。在“文学是人学”的这一理论启发下,殷国明进一步提出了“美来自于艺术主体的生命体悟”的“生命说”美学论断。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民间海洋文化艺术资源更是区域文化资源的特殊形式。发展区域经济与繁荣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大文化环境的普遍提高。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优化的大文化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形成了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武术文化体系。本文就中国武术文化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动武术文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文化学意义上的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文化艺术旅游是以有形的和潜在的文化艺术资源作为旅游载体,具有一定艺术性、鉴赏性和传承性的旅游体验形式,它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探讨文化艺术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有助于界定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的开发范围。凉山彝族文化艺术旅游丰富多彩,神话传说、音乐舞蹈、信仰婚嫁和服饰美术皆是凉山彝族的文化瑰宝。在尝试民族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主题节庆和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开发模式后,实景舞台剧是文化艺术旅游开发成功模式的又一发现。因此,建议策划《彝·印象》实景舞台剧以填补凉山彝区文化艺术旅游开发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18.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这是学界对斯宾格勒身份的公认。正因此,很少有人把他看做是文艺学家、美学家,也很少有人去系统阐述其历史哲学中所蕴涵的艺术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斯宾格勒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独特的艺术思想,展现了与其历史哲学的总体研究方法与内在精神逻辑相一致的艺术观。对斯宾格勒的艺术观进行深入开掘与合理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它为我们深入探讨当前文艺学、美学等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独一无二性和正宗性紧密地与茶道陶瓷联系起来。从江户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保证正宗性的相关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为了保持正宗性曾经在一段时期使日本的陶瓷生产陷入低谷,但是坚守以家族、民族为中心的的民间工艺生产模式,也激发了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日本西部的陶瓷生产方式,在人们认识传统与现代、地域性与国际化之间架设起了一道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