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廖欣 《社会福利》2008,(8):37-38
民政部颁布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秉承“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救助管理机构对受助人员予以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通过专业化的救助服务,帮助受助人员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在开展成年受助人员的心理救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各地救助管理机构在公共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因寻亲不着滞留救助管理机构的智力残疾流浪乞讨受助人员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如何做好这类人员的安置分流工作,本文通过委托养老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对解决智力残疾流浪乞讨人员安置难题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3.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6,(8):26-26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北京市的救助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救助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力保障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维护首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全市累计救助31300人次,帮助30148人次受助人员返家。  相似文献   

5.
第16届亚运会和第10届亚残运会即将在广州市举办,为安排部署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出地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工作,切实维护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协助广东省和广州市做好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期间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6,(8):I0006-I0006
自“新办法”实施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延伸救助职能,拓宽服务领域,通过建立救助工作长效机制,使天津市救助工作覆盖面更广、辐射力更强。天津市救助管理站还为适龄受助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实行流浪儿童家庭寄养,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紧急庇护,招募社会志愿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4,(12):39-41
江苏省严格按照"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热忱服务,认真做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推动了全省救助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为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去年8月1日至今年10月底,全省各级救助管理共接待求助34230人,救助3017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4153人。江苏省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0,(3):19-19
全国盼望、世界期待的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为共同研究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出地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工作,切实维护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协助上海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2010年3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部分省市区救助管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上海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主持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杜润涛 《社会福利》2005,(11):33-35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已成为 全国救助管理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 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 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 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 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 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 导及救助服务工作;对重点救助管理 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开展调 查、摸底、资料建档工作;协助公安部 门打击操纵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 的幕后黑手。每个重点救助管理区设 立多个救助点,提供理发、衣服、食品、 水等项目的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 作延伸到街道、社区、走出了一条救助 管理社会化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项工作的开 展采访了成都市民政局局长陈翔军。  相似文献   

11.
受助人员的安置,是一救助过程的终结。做好安置工作,对于减少重复救助,提高政府救助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某受助人员被甲站送往乙站安置,时过不久又被丙站送回乙站,屡送屡返,多次循环。  相似文献   

12.
日前,江苏省泰州市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市区街面救助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流浪受助人员交通协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三部规范性文件,明确建立三项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8月1日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原则的同时,注重创新工作方式,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三年来,全区共接待求助人员51831人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44201人实施了救助。其中,未成年人6453人次,占受助人员总数的13%,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  相似文献   

14.
佘福 《社会福利》2013,(1):53-53
首先,在市、区县各救助管理机构设立流浪露宿人员临时避寒场所,为受助人员提供服务,也可设立社区临时避寒点,方便流浪露宿人员就近避寒。其次,迅速启动公安、民政(慈善救助服务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6,(8):I0015-I0015
三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苏州市救助管理站暨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着救助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救助工作网络,为受助人员提供了人性化的救助服务,尤其在救治“流浪乞讨病人”、教育流浪儿童和安置救助对象等方面成效显著。截至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8,(7):62-63
为维护奥运期间社会稳定,保证奥运会成功举行,山东省泰安市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159”(谐音:要我救)工作机制。在7月3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上下发了《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以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了《全市奥运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淄博市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牢固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08,(5):F0003-F0003
天津市流浪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开辟“责任家长”模式,即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中心指定或尊重流浪儿童意愿自己选择),由一名工作人员担任1-2名流浪儿童的家长,承担起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并结合每个流浪儿童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管理、学习教育、心理疏导等,以达到健全人格、启发智能早日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强烈地震 突然发生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汶川突发8.0级强烈地震,成都市受到巨大影响。灾难当前,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全体工作人员没有惊慌,首先想到的是受助人员的安危,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利用各安全通道紧急疏散,对老弱病残等行走不便的人员,由工作人员或搀扶或背到安全地带。两三分钟后,31名男性受助人员、7名女性受助人员以及21名儿童全部转移到站前空地安全地带。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情,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准备充分,组织有力,行动敏捷,应对沉着。1月13日雨雪冰冻开始之际,常德市救助管理站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启动了紧急预案,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拉开了一场全面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和其他受助人员的生命安全攻坚战,力保全市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